我参加了首届湖湘教师写作夏令营活动
从7月13日到7月15日,首届湖湘教师写作夏令营活动在星城长沙留芳宾馆三楼牡丹厅举行,在这一很有意义的活动中,先后有多位专家学者给学员们作了精彩的报告,我有幸全程聆听了他们的讲座。
6月的一天,了解我的兴趣爱好的衡阳市教科所语文教研员陈寿林主任用微信给我发了一条通知。我仔细看了一下通知的具体内容,觉得自己报名参加这次活动很有必要,因为通知上面写的授课老师都是湖南文化教育界的大腕名流,他们有的是专家,有的是学者,有的既是教授,又是作家。
7月13日上午八点半钟,写作夏令营活动准时开始。先是湖南教育报刊社的一位负责人发表开营讲话。他向参加活动的所有老师问好,然后就对这次夏令营活动的主旨性质做了扼要说明。
第一个正式给我们做学术报告的是阎真教授。阎真教授的讲座主题是“文学的语言艺术”。阎真教授是著名作家,中南大学教授,文学院副院长,湖南省作协副主席。在一个多小时的讲座中,阎教授围绕文学语言的个性化特点,广泛征引文学作品中经典鲜活的人物语言例子来论述语言在成功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重要性。阎教授讲课时的声调不是很高,但他讲课很有条理性和艺术性。
可以看得出来,他的授课内容其实就是他的学术论文的一部分。为了写好他的论文,他一定阅读研究过很多古今文学名著,《史记》《红楼梦》《围城》等文学巨著中的不朽人物形象的语言例子他信手拈来,我听了之后真有清风拂面之感。“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他惟妙惟肖地模拟了《史记·陈涉世家》中的人物对话语言,引得我们都大笑起来。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我们不知不觉就听完了他的讲座。
阎教授戴着眼镜,很斯文的样子。阎教授明年就六十周岁了,但他看上去却比实际年龄要年轻很多。阎真教授很有学术大家风度,但他非常平易近人。他的讲座结束后,很多学员都跟他合影留念,他都乐意接受。(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在接下来的两天多的时间里,我们先后听了李阳春、谢宗玉、刘良初等八位专家学者的讲座。他们授课各有风格,真正体现出了他们作为专家教授的学术修养水平。
作家谢宗玉为我们谈了散文创作问题。他认为散文写作要突出自己的个性化特点,千万不可为了模仿别人而失去了自己的个性色彩,否则,你成不了作家。
辛晓明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讲了教师“下水”作文问题。我觉得他确实一个挚爱作文并勇于实践的有志者。辛晓明老师讲课的声音特别富有磁性,感染力很强。辛晓明由一个小学初中语文老师而成长为一个语文教学专家,他的执着追求精神确实令我感佩。他的成长经历真正印证了“有志者,事竟成”这一古训。
姜野军研究员谈了他自己写作教育随笔的深刻感受和独到见解。姜老师是一个热爱教育的有心人,他广泛钻研蔡元培、陶行知等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并结合中国教育现状,写下了大量富有思想价值的教育随笔。在他的讲话中,他特意提到了我国教育史上的光辉一页——49年前的浙江春晖中学的教育历史,这令我深深佩服他对中国教育史的研究深透程度。
培训学习的最后一课是教育学博士刘良初先生讲的。刘良初博士是《湖南教育》的文科版主编。他专门讲了教育论文的写作和出版问题。他的讲话透露出他对中国某些教育现象的隐忧,我认为他是一个很有思想深度的教育观察家。他说,从当今很多学校的校名和校训都可看出我们这个浮躁功利社会“有教育而无文化”的特点。他对很多所谓名校校长以教育专家自居而满天飞的不正常现象提出了尖锐批评。他认为,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视社会实践的寂寞事业,那种像明星一样到处抛头露面的教育官员是不讨人喜欢的。他的很多独特观点得到了大家的高度认同。
在这次令人难忘的夏令营活动中,很多专家学者都恰到好处地给学员们讲到了他们以前求学、工作和生活中的趣事,让我们分享了他们事业的成功经验和奋斗人生的真正喜悦。他们的人生花絮故事将永远值得我们去咀嚼回味。
我参加了首届湖湘教师写作夏令营活动的评论 (共 14 条)
- 草木白雪(李淑芳) 推荐阅读并说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