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写在百步亭集团成立20周年征文出版之前

2016-07-05 08:29 作者:偏隅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为欢庆百步亭集团成立20周年,百步亭集团所属企事业单位领导、员工和居民写了大量稿件。百步亭党办张继涛主任,还有方等人根据所收征文稿件的内容进行推敲与分类,分别以《回忆篇》、《感恩篇》、《笃行篇》、《思索篇》、《赞美篇》、《亲友篇》、《展望篇》、《演讲篇》作为征文的八大篇章。

因为太忙的缘故,五月下旬张主任只好将这些稿件分别以12份邮件陆续发给我,希望我帮助进行修改、润色与编排。我便立即将这些邮件进行了归并整理,接着进行了修改、订正,删除了一部分,最终剩下132篇。当修改完这些激情难抑、热血沸腾的稿件后,说句心里话,确实让我感受到了一次强烈的震撼与冲击。

征文稿作者绝大多数都是来自集团所属的企事业单位,但也有极个别居民、学生。那么这些都是什么单位呢?眺入眼帘的分别是:辽宁百步亭置业发展有限公司、环宇公司、百步亭联合置业公司、卫生服务中心、百建永盛、健康公司、物业公司、龙泉山恩园、资产公司、城市电视、安居前期部、安居工程部、集团财务部、百步亭房地产代理有限公司、安居规划发展部、安居工程部、环宇公司、幸福时代服务处、服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等。作者最多的则来自于三大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龙泉山孝恩园、城市电视。面对这些功劳卓著的企事业单位,不能不令人肃然起敬。翻开他们的历史,一个个都是带有光辉闪亮的历史印记,有着不凡业绩的时代领跑者。有了他们,百步亭集团不愧是勇者的天下。

百步亭集团大放光彩的辉煌成就,固然因为茅永红超凡胆略的揭竿而起,以及随后跟进杰出才能的王波加盟,有着不可分割的直接关系;而且还因为茅永红、王波等胸怀韬略相继建立起来的这些居功伟傲的企事业单位,也都一个个跟着走向了辉煌。但是,这些辉煌成就的取得,一个不可忽略的突出因素,自然也与这些企事业单位出色员工的努力拼搏与艰苦奋斗,截然不可分割。征文稿里所描写、记录与叙述的,便是他们这一路打拼过程中的所干、所思与所悟,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展望。

20年的风雨历程,20年的风云际会,20年的苍桑巨变,还有二次再造20年辉煌业绩的即将开启,这些都是多么闪光的字眼,又是多么吸人心魄的词汇,更有就是多么极具诱惑力的感召。广大作者正是基于此,带着内心澎湃涌起的强烈感受,一个个浓墨重彩地热情抒发了他们对百步亭集团暨百步亭社区的喜之情,一个个喜不自胜地道出了他们在这里成长、成家、成功这一系列筑心路历程的欣喜之心,也都一个个毫情满怀地描写了他们憧憬美好未来、展望远景企划的欢快喜悦之意。

这些作者在百步亭集团工作时间最长的十六年,三、五、十年的相当普通,更有入职不足一年的新人。尽管每个作者的文字功力深浅不一,写作技巧也会生疏有别,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一个个敞开心扉,袒露胸怀,结合自己在融入百步亭集团发展的汹涌洪流中激情壮怀地展现了自己光彩的一面。他们站在不同的角度,选取不同的素材,采用不同的形式,或诗词,或散文,或故事,或通讯,或总结,或感悟,或体会,或心得文章有长有短,满怀喜悦的心情讲述着出自于内心的独特感受。读罢让人荡气回肠,感叹不已。(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除了前言部分,原稿《感恩与梦想》,附题为《百步亭集团风云20载》(本人将其更名为《风云际会20年》)开篇。便气势恢弘地以“在中国武汉,有个百步亭社区,占地5平方公里,居住生活着15万人。/这里是一方热土,新风扑面、邻里亲密,文明得让人羡慕不已。/这里是一方乐土,管理完善、服务周到,温馨得让人难以忘怀。/这里是一方净土,党风正、民风淳,和谐得让人流连忘返。//……”这样的激情文字导出全文,通过诗一般的语言很好地吸引了读者的浓厚兴趣,让你就有了一种不得不读下去的强烈感受。紧接着,又以《创新中国“社区地产”发展的百步亭之路》、《百步亭集团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著名品牌》、《企业探索一主多元发展战略经受风雨考验》、《坚守“社区地产”,拓展“社区服务”,转型升级谱新篇》这些显现夺目具有点题作用的标题,分别作为《创业篇》、《辉煌篇》、《探索篇》、《未来篇》四个显著题目的附标题,显赫而又耀眼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文章以非常简洁流畅的笔法,倾情地讲述了百步亭集团20年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这样一步步闯将而来的创业史、发展史、壮大史,读来心潮澎湃,壮心不已。

《思索篇》排在末尾的“百建永盛”作者杨德华所写《站在集团二十周年庆典的门槛上》和“物业公司”曾志刚所写《直面自己,迎接挑战》,是两篇不可多的好文章,其好就好在它具有强烈的思想感召力。前一文作者的思想并没有停留在对百步亭集团20年辉煌成就的简单歌颂上,而是提到了一个更高的层面,直面即将启动的百步亭集团二次创业这样一个大的主题,围绕企业怎样走出去,谋求更大发展,结合自己对集团未来的发展,特别是将要肩负的责任与担子,作了更多更为冷静的理性思考,从而发出了“把集团的未来交给70后、80后、90后”、“要有‘互联网+’的思维习惯”这些出自于内心的振臂呐喊。后一篇着重就物业管理方面,也都谈了自己的看法,提出了很好的建言。应该说,这是作者勇于肩负重担,渴望在二次创业的大潮中能有所作为的美好夙愿与热切期盼而发出的肺腑之言。正是有感于此,故将其提到了篇首。

征文里,也让我看到了艺术上很有成就、不乏优秀的文学作品。

征文稿正文的《回忆》篇中,“十年前‘长报’一版招聘启事上的一瞥/瞬间拉近了我与印象中如惊鸿般百步亭的距离”,这是一篇自由长诗《我与百步亭》的首句。由此拉开了作为“辽宁百步亭置业发展有限公司”职工的作者杨海波,浓情热烈地抒发着由国企入职民企百步亭集团三个月以来的强烈感受。虽然自由诗不讲究格律、音节、句数、段落,没有固定格式,但作者选取自己最为熟悉的素材,运用丰富的想象力,采取虚实转换的方式,含蓄的语言风格,很好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对自我、对企业、对社会的理性思考,这种由来已久的思想积淀便带来了情感与艺术上如同决堤江水般诗情的一泻千里。因而,无论是内容,还是写作技巧,都是难得的好诗,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同样,《赞美篇》中物业公司陈雯创作的长诗《百步亭的昨天、今天、明天》和百步亭联合置业涂明宝写的《月光下的百步亭印象》,都是不可多得的好诗。前者以其凝练的笔调通过对比的方式道出了对百步亭由衷的赞美,读来令人感慨万千。后者则以一天的见闻来展开的,交待写作此诗的背景与由来,接着转入诗作。通过志愿者、露天电影、老年大学三个片段来尽情挥洒着意趣盎然的诗兴。

党办主任张继涛的散文《橘子红了》、集团办副主任李晓倩的散文《百步亭,让我们如此多娇》,就是不可多得的代表作之一。下面我就这两篇散文管中窥豹谈一谈它的艺术特色。

记得本人曾经在《与文友切磋写作》一文中,就写作技巧探讨了有关命题的“依据内容命题法”、“引语命题法”、“辞格命题法”、“设问命题法”等几种方式。《橘子红了》正是很好地运用了“引语命题法”。他以屈原的《橘颂》某些诗句开头,从而引出了住在深山老林中的老太太如何精心护理橘子,以及护理橘子的情由。全文就是在这样的意境与氛围下条理清晰地逐渐铺展了开来,从而一贯到底。作者以隐喻的修辞手法,很好地为接下来老太太儿子的叙述作了有力的铺垫,使得文章转换自如。古诗《橘颂》、橘子、老太太、百步亭、百步亭奇迹创造者这一组概念,其实它们之间并无关联,但该文却通过巧妙的过渡方式,从而达到了珠连璧合的审美效果,使得作品的主题更加鲜明突出。最后又以屈原《橘颂》中的句子作结,很好地呼应了文章的开头。这种首尾相衔、遥相呼应的写作技巧,以及“一箭双雕一点两面”、“明线暗线双环连套”的手法,使得文章的意境层层递进,井井有条地推向了更高的层次,有力地烘托、深化了主题。还有,这篇散文的语言特色也很鲜明,通篇以短句为主,朗朗上口,语调抑扬顿挫,具有音乐的格律美、韵味美,很适合于朗诵。

之所以说《百步亭,让我们如此多娇》同样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倒不是因为作者系集团办副主任身份的缘故,实则是这篇散文确有着不同凡响的独到之处。《橘子红了》是以第三者的身份,而《百步亭,让我们如此多娇》则是以第一人称出现的,着重讲的是“我”作为主人公的故事。所有征文稿中,绝大多数作者都是采用第一人称,而《百步亭,让我们如此多娇》算是第一人称写得最成功的作品之一。第一人称有什么好处呢?可以口语化,娓娓道来,给人的感觉亲切自然;有身临其境之感,让人产生兴趣阅读;可缩短与读者的情感距离。但比起可多方叙述与描写、场景转换自由的第三人称来,局限性则又很明显。而李晓倩的这篇散文恰到好处地发挥了第一人称所有的长处与优点,克服了第一人称可能导致的局限性。“百步亭,何以让我们如此多娇”?作者选取素材的几个片断可谓恰到好处,不得不信服。题目新颖,选材准确,很好地突出与深化了主题。“回想我刚来百步亭的时候,我还是一个什么都不懂,刚出校门的黄毛丫头,在办公室担任一名打字员,每天干着打字、收发文件的工作。大声说话都不敢,更别说走上讲台了”。起首的这段倾情道白,显得多么的自然亲切,就在无形中一下子拉近了与读者的心理距离,当看到这样贴心的文字,顿时让你产生不得不读下去的浓厚兴趣。另外,典型细节的描写,也是这篇作品难得的看点之一。“经常会看到平时笑眯眯的张主任很囧的样子:一手拿手机,一手拿座机,二个电话都在说话,这时手上还在写字,眼睛还要与刚进来的同志,示意‘请您稍等会儿’”你瞧这段文字对细节的刻画是那么的精准,那么的精彩,又是那么的传神!不须多言,更不必赘述,作者只通过这四个连贯动作的素描,生动地刻画了主人公的忙又忙到何种程度,让人忍俊不禁,不觉拍手叫绝。

居民吕传慧所写《岁月烙印•写在百步亭集团、百步亭社区成立20周年之际》,篇幅多达4500余字,是征文稿中最长的一篇。虽然标点符号与错别字存在不少,但却无法掩饰其语言细腻、笔法灵醒、结构精巧等显现突出的艺术特色。若再围绕主题在如何取舍素材方面再下些功夫,那就太好啦。

从广大作者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意气风发与豪情壮志,谁还怀疑百步亭的明天又会是另一个人间奇迹呢?这时候,我情不自禁地就想起了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二十年后再相会》里的歌词: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那时的山/哦那时的水/那时的风光一定很美/但愿到那时,我们再相会/那时的/哦那时的秋/那时硕果令人心醉/来不及感慨/来不及回味,哦,来不及回味/五彩的梦满载理想/一路向着未来放飞/我们把蓝图/再一次描绘/让时代检阅,让时光评说/我们是否问心无愧……

作者:陶家宗

2016.7.1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50207/

写在百步亭集团成立20周年征文出版之前的评论 (共 9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