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
“杏花春雨”,“古道西风”,应该说是最能代表江南与塞北的地理特征了。可终究与秀无关。
我曾在高中时,写了一篇文章,以“秀”为题,并且参加了高中生作文大赛,仅得了个省三等奖。大概是由于从未去过南方与北方(因为我家处于南北的分界线附近,也说不清是南方还是北方,应该都不是),只是闭门造车,全凭想象罢了!
想象与现实确实有些差距,毕竟眼见为实。阅历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愈来愈丰富。不仅需要到处走走,而且要多看书,这样可以使自己得到充实。
2008年冬,我们家举家迁至杭州,是我考上大学的第二年。那时候我的一个姑姑住在新华路,靠近西湖。有一次在姑姑家做客,我也是随口问了句,“西湖远不远?”没想到姑姑却说向西两里就是西湖。虽然早就知道西湖在杭州,但听到姑姑这般说,还是感觉有些诧异。于是吃完午饭,我便迈开大步,向西湖奔去。
当我第二次去西湖,是在一场大雪之后。相信许多人都经历过那场铺天盖地的大雪,这是一场四十年未有过的大雪。到达断桥后,我被眼前的一切给震住了,眼前白茫茫一片,不见边际。不光是岸边的树木,就连湖面也是银装素裹。断桥残雪为西湖十景之一,也就是在这时刻,断桥才展现出最美的形态。摄影师支起相机支架,弯下腰拍下这一生中难遇的美。
时至今日,我已去过几十次西湖,去拍过照片,也写下不少的诗词。总而言之,西湖是秀美的,美体现在秀,秀的自然天成,,秀的容颜不改。(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西湖一年四季中最能体现秀的两个时节是:盛夏七月,十里荷花;阳春三月,柳枝吐绿。“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自不必说,因为这是江南普遍的一种秀美,只说那阳春三月,苏堤的杨柳经历了漫长的冬眠,渐渐苏醒。站在断桥上,向南望去:一排排杨柳在春日里,清秀的柳枝儿,抽出嫩芽,像春神之侍女,身着淡妆,秀色可餐。
咏西湖二首
其一
南山峰青笼绵雾
水色连天隐鹧鸪
几缕烟云枝上绕
葱葱绿树润如酥
或如处子梳长发
或如银鱼跃碧湖
潋滟波光星闪烁
晶莹宝玉汇万旭
其二
花环美艳赛珍珠
笑语朱阁屏外竹
曲院叠窗香暗度
西施昨日洗妆余
鹅黄柳絮春微暖
花海红云丽满都
水墨残荷入画卷
凌波梦逝忘归途
于西湖湖畔居
江南之秀,秀在山水,花木;秀在景而不在人。景秀人不秀,有词为证。孙光宪河传其四云:“风飐,波敛,团荷闪闪,珠倾露点。木兰舟上,何处吴娃越艳:藕花红照脸。 大堤狂杀襄阳客,烟波隔,渺渺湖光白。身已归,心不归,斜晖,远汀鸂鶒飞。”词中吴娃越丽即为吴越一带的美丽姑娘。所以江南女人的美多为艳丽,与秀无缘。
“南国秀丽,其佳人多杏目柳腰,清丽妩媚;北国苍莽,其仕女多雪肤冰姿,装淡情深。”短短三十多字,却精炼的概括出南北之差异。为何如此,我的理解是:环境造就一切,造就南北之景的不同,人的不同。
也许是在南方太久,想出去走走。今年5月初,我踏上了京津冀之行。收获颇多。大概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个人相貌原因,一直有人说我不像江淮地区的人。甚至有人会直接问,“你是河北人吗?”,表面上我对此只是一笑了之,可心中的疑惑却愈来愈多。二是,高一时,便于河北女孩有书信来往,所以觉得和河北女孩有缘;三是,作为一名文艺青年,其实这是我高中同学达给我的称号,他比我早三年来杭州。阔别三年的我们相约在一个明媚的春天在西湖相见,达见我第一句话就是:“简直就是一个文艺青年!”打那以后,我们不曾见面。我知道他早已结婚。家庭的羁绊是可以限制自由的。幸好我还是单身!因此作为一名文艺者(文多艺少,自离校以后),多出去走走,也是理所当然。每一次出去,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5月2日,受慧的邀请,我拎着行李,经过5个小时的高铁之旅,我到达了北京南站。下了车,买了张去十里河的地铁票,因为慧发短信说在十里河接我。乍来京,没有太多的惊讶。因为我每去一个地方,必然会考虑再三,从各方面来评估是否有去的价值,从不会一时心血来潮。经常漫长的三年思考,期间查阅相关图片,书籍,早已对北京、天津和河北有了大概了解,基本上落实了我去北方的想法。
出了地铁站,我在站前站了许久,慧才过来。大概是因为高铁今天开快了,早了半小时。
“是磊吗?”一个女孩到了我的面前,我微笑着说:“我是!”
我知道来的女孩就是慧,因为之前看见过她的照片,与她本人相仿。慧是一个身高中等,瘦瘦的,心地善良,文静的女孩。我想是在北京生活压力大,人显得比实际年龄要成熟。她静静地看着我,接着又说:“怎么那么早就到了?先到我住的地方吧!”
一路上,我们并肩而行。经过了田成古玩城,到了一个天桥,慧看我拎着个包,有些沉重,便说:“我帮你拎吧!”我没有拒绝,将包递给她。“有点沉啊!”她拎起包后才知道重。路过一家山西菜馆,我随便吃了点,因为慧吃过饭了。之后到了慧的住处,我们面对面相谈,互相了解了对方的近况,之后慧上网查阅了一些景点,问我什么时候去附近的景区玩玩。我说,“还是明天早上去吧,现在时间有点晚了。”她好像突然明白什么似的,回答说:“说的对,今天早点休息,明天才有精力去玩。”我们就此商量妥当。
经过一夜的休整,我们从潘家园乘地铁向什刹海进发。车上拥挤不堪,但为了去玩,也只能忍受。突然一个体形壮实的男孩从站台冲进车里,将靠近门口的十来个人都撞开了,刚好被他撞开一个位置。刚好等他站定,车门关上了。挤在我旁边的一个长相秀气的女孩淡淡地说:“真是猛男啊!”由此可以看出南北是不同的。曾有一个朋友对我说过,“南北女孩不同的根源在于自古南北女人的地位不平等,历朝政权多在北方,南方女孩多为奴为婢,因此南方女孩少说多做,北方女孩多说少做。”此番言论较为中肯。
我们都未曾到过什刹海,所以下车后,只是盲目地向前走。过了恭亲王府,恰巧看见一支旅游团。我心中窃喜,对慧说:“我想跟着他们一定可以到我们想要去的地方。”慧微笑着,点了点头。跟着他们,约莫走了5、6分钟,便看见了什刹海的大门。进去便是酒吧一条街,左手边是一排石栏,肯定是什刹海了。
我们沿着湖边漫步,湖边的树木有一种古朴之美,极具沧桑感。北方园林多仿江南,此言不虚,仿得其形,却仿不得内在。乍看湖景、廊桥、湖心亭与南方大致相同,但细细品味,会发现少了些灵气,以及秀气。北方少雨,水少,灵气便少。少了雨水的洗涤,自然也少了秀气。
在京待了几日,我告别了慧。一个人乘上了去河北的火车。原本我计划是去邢台的,但当天去邢台的票已售完,只好买了一张去石家庄的火车票,而且还是站票。这列从北京西到重庆的火车,开得出奇的慢,而且开到一半,在定州,突然停了半个小时。世间之事,从来都是好坏参半,坏的不受,好的不得。如此慢的速度,却是给我多一些的时间认识北方大地。我站在窗前,看到了熟悉的和不熟悉的,但大多数还是熟悉的:一片片绿色的田野,一片片黄土地。一座座村庄,土墙红瓦与四合院。这些与我儿时的记忆是何曾的相似,因而倍感亲切,的确是非常熟悉。
当然,我在石家庄只待了一天,不过是乘公交车,将这座城市大概的转了一圈。这是我了解一个城市最为简单的方法,但也有些效果,坐在靠近窗户的座椅上,将一个城市的街道、建筑、人文,绿化等看得大概,同时一个城市的素质,也会反映在公交车上,好与不好,我不想讨论,因为我说过世间之事好坏参半。
出站后,我才发现自己的判断是何等的正确。一个个面容清秀,身材窈窕的女孩映入眼帘。在以往的几年间,我深知:南方是没有秀的人儿的!再有就是李延年的《佳人歌》提醒了我。
说到美女,其实最多的省份是北京,江苏,山东与上海。原因很简单,这几个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而除此之外,最多的便是河北。古为燕赵之地的河北,确实佳人辈出。
石家庄的街道旁,少有绿化,机动车道旁便是店铺,空气中弥漫着钢铁粉末的味道,可就是这样恶劣的环境却造就了不少秀气的美女。大概是上天不会把所有苹果放在一个篮子里吧。
第二天一早,我便赶到站内,买了到邢台的火车票,排队上了火车。
当列车缓缓地停下,我激动的心情无法言喻。不说向往已久,也是朝思暮想的有一些时日了。很早就想来邢台游玩一番。冥冥中,好像与这座城市有一种说不清的关系。也许是上一世曾经生活在这个美丽的城市,谁都不敢直接否定这个猜想。
我拎着行李,向站门走去,人潮汹涌,如归大海,朝着一个方向而去。我也似一滴水,被潮水淹没。
“啊,噢!”一个悦耳而温柔的声音响在脑后,我回首看去:一个女孩,眉目清秀,妆淡如雪,长发披肩,拖着一个红色的行李箱,因为走得太急,一对大白兔撞到我的背上;一双大眼睛里闪过一丝惶恐,而露出尴尬之色,她对我微微点了一下头,双唇微启说:“啊!不好意思啊......”这让我这个久居南方之人感到一种别样的风情。南方自然缺少这样的深情与温柔,如雪之清雅,雪化之纯情。
过了安检,我走出了火车站。眼前的一切既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真的想在这里一辈子生活下去。
站前有个不大不小的广场,被美景环绕,花草相拥,杂树点缀其间,在明媚阳光下,沐浴阳光,尽情地舒展曼妙的身姿;一排排桃花开满枝头,蜂蝶起舞,寻花逐蜜;游人如织,或散步在小道,或坐在花坛边,看着活蹦乱跳的孩子在身边玩耍。这样的美景,与南方之景迥然不同,实为丽尔!我有一首诗记之。
曼妙的身姿
穿上多彩的春衣
吹着春风
沐浴着明媚的阳光
是花仙的百草园
一个个精灵
交头接耳
传递着春的喜讯
车站对面是一排排小巧的楼房,装点粉彩,可爱而不失雅致。不同于大都市的大厦林立,自然少了压抑之感。人秀而景丽,确是一处人间佳绝地。
至此,我对秀有更深一个层次的理解:秀在南方之景,秀在北方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