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的和谐美
西湖的和谐美
梁孟伟
西湖的美,我觉得美在她的和谐!
无论阴晴,还是雨雪;是淡妆,还是浓抹;是顾盼,还是凝望;是酣眠,还是小憩。西湖总是那样仪态万方,风情万种。晴日碧空下,水如眼波,山似眉峰,一幅妙趣天成的山水画;皓月繁星里,星落湖上,月印三潭,杨柳深处飘出几声横笛。当然也有雨夜,但西湖的雨大多细润如三月柳丝、轻盈如一帘幽梦;当然也有雪天,但西湖的雪大多空灵如杨花苇絮,超然如闲云野鹤。
西湖四季都美:夏日里香染碧波的荷花,秋夜中银光万片的三潭,冬雪后疏影横斜的红梅,更有那烟柳笼纱中的莺啼,细雨迷蒙中的楼台——无论你何时来,都会领略到不同寻常的风采。西湖十景形成于南宋时期,基本围绕西湖分布,有的就位于湖上。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西湖十景各擅其胜,组合在一起又能代表古代西湖胜景精华。
有人分析,西湖十景,文化存焉。十景隐含五个对子:春对秋,夏对冬,还有儒、道、佛。苏堤春晓是春天,平湖秋月是秋天;曲院风荷对断桥残雪正是夏对冬;柳浪闻莺和花港观鱼有儒家的思想,因为《中庸》里面有一个说法叫“鸢飞鱼跃”,上天看鸟飞,入地看鱼潜,这是儒家对君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上下察也。”三潭印月对双峰插云,“云”和“月”是道家用得最多的意象。南屏晚钟对雷峰夕照,这又是佛家追求出世的意境。(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西湖自然素雅、略施粉黛,如芙蓉立水、白云出岫。如果借用词派的“婉约”和“豪放”来评价,如果借用性格的“柔”和“刚”来区别,西湖当属前者,毕竟她地处江南,出身闺秀,一个活脱脱的江南女子,欲笑还颦、婉转低回。其实,西湖奔涌着“豪放”的血脉,因她的源头来自钱塘。“八月钱江潮,壮观天下无”的钱塘江自然是位伟丈夫,他从大山深处逶迤走来,志存高远,性情激荡,最后奔向大海。相对“父亲河”,西湖更称得上是“母亲湖”,她没有走得像钱塘江那样义无反顾、干脆决绝,而是心有挂牵、柔肠百结,深情款款地在湖中徘徊流连,最后把自己融入杭城的大街小巷,与钱塘江相会后一起东流入海。
这样,湖与城,江与城,杭州就存在着两个城市景观空间。前者是柔和秀美、优雅娴静的诗画山水,它玲珑活泼、精致含蓄。钱塘江是惊涛拍岸、豪气四射,溯江而上,亦有俊逸秀奇的一路风光。江与城,湖与城,雄壮与秀美造就杭州山水园林的美学二元世界。
其实,西湖美的和谐更在内涵。西泠桥头,一头倚剑而立着鉴湖女侠秋瑾,一头长眠着钱塘名妓苏小小。貌似异类却成芳邻,一侠一妓竟成绝配。一个世纪过去,秋瑾为了追求祖国富强而赴汤蹈火的大无畏精神,她那种大义凛然,宁愿牺牲自己也要唤醒民众的革命意志,依然在支撑着我们民族的灵魂。而苏小小呢?余秋雨认为,由情至美,始终围绕着生命的主题。苏东坡把美衍化成了诗文和长堤,林和靖把美寄托于梅花与白鹤,然苏小小,则一直把美熨帖着自己的本体生命。她不作太多的物化转捩,只是凭借自身,发散出生命意识的微波。在她面前,中国历史上其他有文学价值的名妓,都把自己搞得太逼仄了,为了个负心汉,或为了一个朝廷,颠簸得过于认真。只有她那种颇有哲理感的超逸,才成为中国文人心头一幅秘藏的圣符。一个追求独立、回归本真,一个崇仰真理、追求光明。不同的人格结构,不同的身份地位,但又都以各自的人格魅力,超越了时空,升华为精神。
距慕才亭数步之遥的,却是武松墓。游人至此可能初会惊愕,后却莞尔。才子佳人成就今古传奇,英雄美人更被历史铭记。据《临安县志》、《西湖大观》、《杭州府志》、《浙江通志》等史籍记载,武松原是浪迹江湖的卖艺人,杭州知府高权见武松武艺高强,人才出众,遂邀请入府,让他充当都头。不久,因功被提为提辖,成为知府高权的心腹。后来高权因得罪权贵,被奸人诬陷而罢官。武松也因此受到牵连,被赶出衙门。继任的新知府是太师蔡京的儿子蔡鋆,在杭州任上虐政殃民,百姓怨声载道。武松决心为民除害。一日,他身藏利刃,隐匿在蔡府之前,候蔡鋆前呼后拥而来之际,箭一般冲上前去,向蔡鋆猛刺数刀,当即结果了他的性命。官兵蜂拥前来围攻武松,武松终因寡不敌众被官兵捕获。后惨遭重刑死于狱中。当地“百姓深感其德,葬于杭州西泠桥畔”,后人立碑,题曰“宋义士武松之墓”。后来武松成为《水浒传》和《金瓶梅》中的人物典型,已经经过艺术创造。西湖为何如此多姿多彩,原来存活着如此鲜活的灵魂;西湖为何如此和谐优美,原来敞开着如此宽广的胸怀。
一桥之隔的还有林逋和岳飞。林逋爱梅,亦爱四处游学,足迹遍于江淮之间。到四十多岁时,便结庐于杭州孤山。他绕庐植梅,依山种树,以种梅为乐。凭林和靖道德文章,高官厚禄不难立致。但他泰然隐居,绝意仕途,甚至宋真宗赵恒闻其名,请他去给太子教书,这一千载难遇的美职,也被他一口拒绝。明末张岱的《林和靖墓柱铭》说:云出无心,谁放林间双鹤?月明有意,即思冢上孤梅。确能入木三分地镌刻出林和靖的风骨。岳飞矢志抗金,执着地追求收复失地、报仇雪耻的壮志宏图;他一生征战,反对投降,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光明磊落、治学严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和战略家;他自奉菲薄、廉洁奉公,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发扬到一个高度,故《满江红》一词,一直作为爱国主义的绝唱和岳飞本人的高风亮节一起在中国神州大地传颂。一个是林泉隐士,一个为民族英雄;一个寻觅着“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诗画意境,一个充满着“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壮志豪情。同一朝代而不同履历的两位,最终都把自己的忠魂傲骨托付给了西湖,共同追求美的境界最后获得了美的所在。
“苏家弱柳犹含媚,岳墓乔松亦抱忠。”对于圣哲先贤,西湖会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缅怀和纪念。白堤、苏堤、杨公堤,南峰、北峰、飞来峰,还有岳飞庙、雷峰塔、城隍阁、灵隐寺、风波亭,儒、道、释风云际会,风、雅、颂八音协奏。西湖上演过一幕幕喜剧,我们看到了白居易、苏轼、范仲淹为民忙碌风尘仆仆的身影,和镌刻在波光山影中的不朽诗文。西湖更上演过一幕幕悲剧,十二道金牌断送的不仅是一位民族英雄,而是一个积贫积弱的北宋王朝;雷峰塔下镇压的不仅仅是白素贞,而是千万身处底层的善良百姓。
有人说,“与世界上以自然景观著称的景点相比,西湖人文景观最丰富;与世界上以人文景观著称的景点相比,西湖自然景观最多。”此话不假。如果说人文景观是西湖的文心,那么自然景观就是西湖的诗魂。心因魂适,魂因心灵。西湖是按照中国人的传统理念和文化性格塑造出来的一个精品,它不以“奇险怪异”名世,而是体现出一种和谐美的境界。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怀山水秀丽之美,览林壑幽深之胜,拥文物古迹之重,西湖是一首诗,一幅画,一个美丽和谐的故事。(梁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