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车事故频发倒逼学前教育亟待加大投入
校车事故频发倒逼学前教育亟待加大投入
2014年7月10日下午5时许,湖南湘潭市雨湖区响塘乡金桥村“乐乐旺幼儿园”所属园车,在送幼儿回家途中,途径湘潭市交界的长沙市岳麓区干子村时,翻入水库。此事故共致11人遇难,据称校车内共有8个孩子、3个大人(包括2名幼教和1名50余岁的司机)。
近年来,发生的多起校车事故,大多祸起于民办幼儿园。2012年12月24日,江西省贵溪市发生的校车事故至今令人心痛,一辆7座面包车载着15个孩子和1名教师翻进水塘,造成11名留守儿童不幸遇难。涉事的“春蕾幼儿园”多年来一直无证经营,也是个典型的“黑” 幼儿园。据当年贵溪市教育局的负责人透露,像这样未经审批、无证经营的乡镇“黑”幼儿园当时在贵溪市内至少还有20多所。
地方政府在难以解决农村入托难的情况下,对大批“黑”幼儿园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其“自然生长、自生自灭”。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许多山村远离乡镇中心。由于不能住宿,面对离家几十里甚至上百里的乡镇中心幼儿园,山村孩子和家长只能望而却步。既然这些民办的农村幼儿园条件不达标,安全隐患大,为什么没有被整治、查处、取缔,反而多年一直“黑”着、而且成了农村学前教育的“主力军”?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当地政府对学前教育特别是农村学前教育投入不足,公办幼儿园、托儿所少得可怜,而许多农村家庭的留守儿童需要托管、保育,对学前教育需求旺盛。
据时任贵溪市教育局一位负责人坦陈,“在学前教育体系中,农村的学前教育尤其是难点。”从资源总量到办园质量,从师资数量到投入力量,农村学前教育仍然处于严重不足甚至“饥渴”的状态。许多地方农村民办幼儿园的办学水平、食宿条件、教师数量、整体素质等都存在突出的问题。
为什么农村学前教育长期投入不足?症结就在于一些地方政府对学前教育的轻视、漠视、忽视。在一些地方官员眼里,学前教育是“娃娃的事”、是“小不点儿”的事,投了钱也显不出明显的政绩。与这种错误的观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把学前教育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强调:“儿童早期教育与保育,是从投资中获益最多的教育阶段”;联合国儿童问题特别会议指出:当今在世界范围内,没有任何一个问题比全球儿童的未来更紧迫、更具代表性。(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今年1月22日发布的《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2》显示,目前我国农村90%以上的幼儿园是民办的,公办幼儿园不到10%。所谓民办幼儿园,其实大多是未注册、没户口、办学条件和质量都不达标的“黑”幼儿园。在当下的农村落后村子,十七八个孩子挤在一个家庭作坊式幼儿园里比比皆是,令人对儿童的安全深感不安。
近年来,无证办园、校车问题时有发生,安全隐患严重。对此,教育部去年3月曾专门下发文件,要求各地落实《校车安全管理条例》,保障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教育部曾明令要求加强对接送学生车辆的安全监管,对校车驾驶人、随车照管人员的教育管理。教育部同时要求,加强对校车的维修养护,严禁运送学生的专用车辆出现超载、超速等现象。此外,教育部还提醒家长提高安全意识,不送孩子乘坐存在安全隐患的车辆,共同维护中小学生、幼儿上下学安全。虽然国务院对发展学前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虽然许多地方制定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但是,解决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困境形势依然严峻,加大投入的任务依然艰巨,决不可等闲视之。农村幼儿园,还要“黑”多久?百姓渴望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时代课题中获得答案。
因此,农村学前教育亟待加大投入,农村“黑”幼儿园亟待整治,尽快还老百姓子女读书一个安宁的环境,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校车事故频发倒逼学前教育亟待加大投入的评论 (共 7 条)
- 草木白雪(李淑芳) 推荐阅读并说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