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陉山之巅

2015-08-10 07:33 作者:一叶扁舟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陉山之巅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不见经传的陉山,因为葛天氏,因为子产,因为红石,在浩浩中国社会发展史中,闪耀着璀璨的文明和人性光辉,叫人仰视和倾慕。

陉山系伏牛山余脉,位于长葛县城西北十二公里处,以山顶为界,南面属长葛,北面属新郑,西边山梁与禹州相连,故有“一山压三地、鸡鸣响三市”之誉。陉山海拔329米,相对高度170米,对八百里伏牛山成千上万个山峰来说,陉山算不上山。但从一望无垠的豫中平原向西远眺,极目处突兀一座山峰,虽然不算高大挺拔,也是一道天然的生态屏障和罕见的山体景观。

乐舞之源

七千多年前的远古时代,陉山上长满了葛藤和紫荆,山脚下的石梁河流水淙淙,葛天氏带领他的部落,在这穷山恶水之间,靠着勤劳勇敢和聪明智慧创造着生命的奇迹,开创着社会文明。他带领族人,依山傍水而居,用葛藤筑屋制衣,结束了人们穿洞居住、树叶掩体的时代。劳动之余,他教人们手执牛尾样的稻草,以耕牛为核心,模仿着生产的动作,一边整齐的扭动着身体,一边发出节奏强烈的吆喝,于是,中国最早的乐舞诞生了,人类在劳动之外,有了精神的愉悦。

陉山西南的紫荆山顶上,不规则的散落着偌大的红石,象是天上落下来的。红石之上,残留着深深浅浅的石窝。让人惊诧的是,那么多梅花形、链条形或者启明星形的神秘石窝,考古学家解不开这个迷,给出的祭祀、礼仪等各种答案诠释不了葛天氏族人的心声。而我,宁愿猜测他们在聚会,在排练歌舞或者演出。因为,没有文字和娱乐的时代,他们更需要精神的充盈和情绪的释放。(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陉山西北角有一条沟,叫“擂鼓石沟”,沟边有一块巨石,上面可容纳几十人站立。沟里没有水,荒草掩盖了沟底。这个环境,无论如何,我们无法与高雅的乐舞联系在一起。然而,就是这样的蛮荒之地,葛天氏带领他的部落,在某一个重大节日,在这里“执牛尾、歌八阙”,创作了中国第一部歌舞《葛天氏之乐》,演绎了“千人唱、万人和”的宏大场面。葛天氏一定是位领舞者,他手握中国最古老的乐器“单孔骨笛”,奏响了嘹亮的序曲,于是,站满擂鼓石沟的族人们,在他的引领下载唱载舞,把一场原生态的舞会推上高潮。

粮食充塞了肚腹,衣服保护了躯体,而乐舞拯救了灵魂,人们在音乐的洗礼和濡染中,走向了文明和统一。伟大的发明家和创业者葛天氏,不仅解决了人们的穿衣住房问题,而且创造了原始的歌舞,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开创了“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的和谐社会。这样的社会是令人向往的,连唐代大诗人白居易都自称“葛天氏之遗民”,渴望那种和平友善、轻松愉悦的生活状态。

清廉楷模

二千多年前,郑国贤相子产面对弱小的国度,大胆推行田制、税赋、法律、人事、乡校等一系列改革,使郑国由弱变强,为国家的稳定和富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献出了年轻而又宝贵的生命。子产是位伟大的改革家,更是一位清正廉洁的楷模。他“生不留余财、死不占寸田”,家里一贫如洗,死后竟然买不起一口棺材。儿子遵照遗嘱将他背到陉山顶上,用乱石埋葬,甚至没有立一块墓碑。

至今,陉山半山腰上仍有一块奇石,名叫“老婆顶石头”。传说,子产死后,他的故事感动了黎山老母。黎山老母趁黑人静的时候,头顶大石,送到山顶掩盖子产的尸体,不料天亮鸡叫,来不及隐身,她就地化为了石头,日日瞭望山顶。

还有一种传说,十里八村的老百姓得知子产死后无钱安葬,纷纷捐出家里的金银珠宝,子产的儿子一概不收,悉数倒入陉山北面的河流,顿时河水闪烁着一片金光。人们为了纪念子产的高风亮节,把这条河改名叫“金水河”。目前,这条河已经成为郑州市民休憩娱乐的重要场所。

借考察旅游资源之机,我数次登上陉山之巅,近距离观看过子产墓和子产庙,每一次,心中都充满了敬仰和钦佩。

山顶荒芜而寂静。没有奇峰峭壁,没有流泉飞瀑,也没有参天大树。眼前一片略显开阔的地方,一堆乱石堆起一个小山包,山包上杂草丛生。旁边立一通石碑,刻着“子产墓”。墓南二十米有三间简陋的瓦房,那是人们捐建的子产庙。门敞开着,走进去,正中端坐着子产塑像,满身灰尘。没有香客,香炉上没有缭绕的青烟,一股烧纸的气息夹杂着霉变的味道,越发感到寥落和冷清。

心中泱泱的,有种想哭的感觉。中国乃至世界的圣人孔子,感动于子产的清廉和无私,不禁潸然落泪。清代诗人张秉忠写下了著名的诗篇《陉山晚照》(“参差诗影晚霞轻,一点流光曝地明。疑似国侨赤肝胆,日随荒冢献晶英”),歌颂子产“肝胆照日月”的人格和节操。“陉山晚照”也成为长葛古八景之一。

天亦有情,人何以堪。当今为官者当以子产为楷模,在“陉山晚照”灿烂光辉的照耀下,甘作一颗为民造福的铺路石。

红石精神

陉山之上,遍布红色的石头,是子产的鲜血染成的吗?

一百多年前,陉山上的红石,以其硬度高、耐腐蚀的特性,被选为特有的铁路基石。从此,陉山红石便以其“粉身碎骨浑不怕”的英雄精神,向全国各地奉献着美丽的身躯……

小时候,跟在大人屁股后面参加劳动,上午十点多钟,忽然听到西北方向传来几声炮响,沉闷响亮,脚下隐约有种地动山摇的震颤感。极目远眺,蔚蓝的天空下,陉山巍然屹立在迷蒙的云雾中,绵延起伏,雄伟壮阔,神秘而迷茫,心里充满了好奇和向往。一条枕着红石的铁路从山脚引出,碾过县城西郊的原野,向遥远的东南方缓缓铺展开去。一辆黑呼呼的小火车,每天固定的时间,载满一箱箱沉甸甸的红石子,吱吱呀呀的从铁轨上轧过,源源不断的向四面八方运送着铺路石。

去年深秋,我们来到陉山脚下的东采石场,山体象挂在肉架上的动物躯体,裸露着血红的肌肉和苍白的肋骨,站在堆集如山的红石子旁,似乎看到殷红的鲜血在流淌,听到山体痛苦的呻吟。刀劈斧凿的半山腰上,我看见了军事防空洞的破损的洞口,历史遗迹遭到野蛮的破坏。

如今,为保护文化遗迹,红石开采彻底叫停,运送石头的小火车早已遁形,开采石头留下的矿坑正规划建设红石国家地质公园,陉山变绿工程给山体披上了绿装,山脚下,南水北调工程正将一渠清水源源不断送往北京,两侧绿树成荫的景观带和生态园区,逐渐形成一道亮丽的绿色长廊。

夕阳如血。在金光灿灿的陉山之巅,我仿佛看见,葛天氏手执牛尾,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子产面北凝望,目光深邃,为祖国的变化而喟叹;满山的红石,在夕阳的照耀下,闪烁着殷红的光芒......

心中的陉山,需仰视才见。

(作者:张留周)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75737/

陉山之巅的评论 (共 6 条)

  • 心静如水
  • 雪灵
    雪灵 推荐阅读并说 夕阳如血。在金光灿灿的陉山之巅,我仿佛看见......
  • 春暖花开
    春暖花开 推荐阅读并说 推荐阅读
  •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推荐阅读并说 推荐阅读!
  • 醉死了算球
    醉死了算球 审核通过并说 至今,陉山半山腰上仍有一块奇石,名叫“老婆顶石头”。传说,子产死后,他的故事感动了黎山老母。黎山老母趁夜黑人静的时候,头顶大石,送到山顶掩盖子产的尸体,不料天亮鸡叫,来不及隐身,她就地化为了石头,日日瞭望山顶。
  • 一叶扁舟

    一叶扁舟谢谢关注,请加我微博:一叶扁舟载春风,关注我更多文章,多批评指导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