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强大的内心是文学创作不竭的源泉

2015-05-29 16:59 作者:床前明月光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李文旺

《西江月。行黄沙道中》,表现了这样一种环境:燥热的天气,摸黑走路,没有饮料,没有手电筒,更没有手机,万一踩着一条蛇或者是遇见豺狼那可怎么好啊?不能求助于120,也不能求助于110,要是渴了饿了,更没有人给你送外卖,送匹萨,这对于一个普通老百姓都是很烦很烦的事情,何况是对于大作家辛弃疾。辛弃疾其实是见过很多世面的人,早年间,他带领部队南征北战(醉里挑灯看剑,回吹角连营),也算是久经沙场之人。可是,现在,在只有几个星星(所谓“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山前”)的夜晚,一个人孤独地行走在肮脏、逼仄而暑气逼人的乡下小道,而且是在夜晚,不怨天尤人已经是很不错的了,还要写出乐观豁达的作品来。用一句河南话来说:俺的个娘哎,你饶了俺吧,中不中?是啊,那样的心情,不哭喊娘就算是很不错的了,还想写诗词?!免了吧。

辛弃疾为什么在那样一个环境中还能潇洒地写出作品,而且是让无数后人读了又读,赞叹了又赞叹的好作品。无疑,强大的内心是必要条件,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当年叶挺住在西南,住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监狱里,就像是被困在笼中的大狮子,就像被投入狮虎山的老虎,有劲使不上,有主意说不出。可是,日子还得过啊。万万想不到的是,他不但过下去了,而且还活得很滋润,这就让人奇怪。这位叶挺,可是很了不起的人物,在北伐战争的时候是个常胜将军。因为广州起义的失败,同时又被党内那些不懂装懂的人无端指责,他负气出国。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正是因为他的出国,倒是过了不少养尊处优的生活。至少,叶挺比起当时毛泽东、朱德等人在井冈山,在赣南同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的艰苦要舒服得多。他的西装革履,他的烟斗,他的西方生活方式,他的天伦之乐,让现在的年轻人都会羡慕的。可是,这样一位人物,竟然被无耻的蒋介石抓进了息烽集中营。那时候,日本鬼子都在中国的东方,而西南,连鬼子的踪影都是看不到的。这让一个以抗日为己任的斗士和英雄情何以堪。那种反差,那种对比,估计是很难让人想象的。这样的日子,不要说是写作,而且是写气概豪迈的作品,就是想想都是很痛苦的。可是,叶挺写出来了,而且,他的《囚歌》让世世代代的人们无限敬仰和尊崇。于是,在许多学校,到处了都这样的朗诵声“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在,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即使是现在,《囚歌》也让无数“人”尊敬崇拜,让很多“狗”害怕,胆怯。

这样的环境,能够出这样的作品,就像是捷克作家伏契克的《绞刑架下的报告》,就像是受辱的司马迁写《史记》。无疑,叶挺的内心也是很强大的。

方志敏在南昌监狱里,他多么想历史能够倒流,那样的话,他必然会再一次和敌人周旋,可是,这闷热的屋子,这发霉的米饭,这蚊子和瘴气同时袭来的小监狱,让一个曾经统领三军的“人中龙”多么黯然伤心。可是,方志敏并没有气馁,他要奋斗,他要发威,他终于完成了凤凰涅槃一般的过程,他终于完成了鸣蝉蜕壳的华丽转身,他的《可的中国》,他的《清贫》,他的许多许多的好文章,居然在这猪栏狗窠似的地方完成了。这让住在高楼大厦的蒋介石做何感想啊?(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方志敏的文章,还是因为有了强大的内心世界。不然,任人宰割时期的中国怎么可爱得起来啊?!

客居在外,而且离开了客居的住所,外边又下着鹅毛大,当他深一脚浅一脚地踩着积雪辛苦地回来了,却遇到一阵看人很低的狗的狂吠。这狗好像是不欢迎主人的到来。这样的境况,这样的待遇,要是换了其他人,不给这狗一顿好揍外加骂一声“死狗,滚开”就已经很绅士的了,可是,刘长卿不但没有打击对他很不礼貌的狗,而且,把狂吠的狗也写进了他的诗歌。于是“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就流传了一千多年。

要是没有强大的内心世界,刘长卿还能写出流芳千古的好诗歌吗?还能抒发那种没有抱怨,没有牢骚,反而能泰然处之甚至心旷神怡的心境吗?连狂吠的狗都成了美好的化身。

所以说,好的心情,强大的内心世界,永远文学创作的源泉,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源泉。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59626/

强大的内心是文学创作不竭的源泉的评论 (共 9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