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13)(中篇小说)
易声昆到村里走了几天,大家也听说了他们几个要在家里办厂子,都有点带着怀凝的眼光。自古村里人种红薯都是在荒年米饭不够吃的时候,做为米饭的替代食品来充饥。红薯容易栽种,没有化肥以前,只要到山上烧点草木灰,拌点猪屎或着人粪,一蔸里面放一点,中间拔几次草,秋天就只管挖出来就可以了。村里自古以来栽的是有名的雪峰山狮王苕,淡黄的表皮下裹着蛋黄的薯心,一般有半斤左右重,尤其是放到打霜天以后,蒸出来的红薯都会流着晶莹的糖汁,软软的,散发出浓浓的香味,在屋外面都能闻得到那扑鼻的薯香。
村民都喜欢种红薯,容易栽种,成本低,产量高,冬天在自己房子旁或者红薯地附近,挖个红薯窖,容易储存,窖里冬暖夏凉,红薯不容易坏。红薯打成淀粉,可以做锅面;用狮王苕做的锅面,亮晶晶的,滑溜溜的,很有韧劲,拌点老坛酸水,蒜水,姜末,葱花和油淋干辣椒,那味道成了太平乡人终生难忘的记忆,很多在外面工作的回家的时候,一定要去乡里赶场,吃一碗锅面过过家乡的童年小吃瘾。秋天天气好的时候,村民喜欢把红薯蒸熟,切成长条,放在太阳底下晒,做成柔软,很甜的红薯干,外面的人只要吃一次,就会记得太平乡有这么好吃的特产,会想法设法找太平乡的朋友要。
红薯很养人,尤其是小孩经常吃点红薯,脸色都是红苹果似的,有些在外面工作的人要么从家里带点红薯,要么把小孩送回老家爷爷奶奶带一阵子,多吃点家乡的五谷杂粮,尤其是红薯,身体比呆在城里好多了,脸色红晕,体格都会胖多了。
当然红薯还可以用来喂猪和牛,有时候还可以喂鸡鸭,用红薯喂养的家禽,长得慢,但味道很鲜美。尤其是过年的时候,基本上每家都要杀年猪,关系好的宗亲和邻居都会互相邀请喝猪血汤,猪肉的香味,盈满了整个房子,那真是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尽显山里人的豪爽之气,粗犷之情。
自从种了杂交水稻之后,粮食单产大幅度提高了,连续几十年的计划生育国策,又人为的压制了人口的增长,造成村里面的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整个村庄暮气重重,渐渐失去青春活力,所以村民只要种好垅里的稻田就够吃饭。由于村里大部分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因而山坡上的梯田和路不好走的田基本上都没有人去耕种,田里面杂草丛生,有的被村民种了杉树,村子周围的山上不时出现了那久违的野兔,野羊,野猪,有时候野猪都跑到村民的菜园子偷吃东西,这也印证了一句老话“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先祖们辛辛苦苦在荒山上开出的耕地又被迫退回去,没有谁来组织,没有谁来号召,也没有谁来强迫,自然而然的就退耕还林。
易传华和易声昆两人在村里说服了十几户村民在荒了的田种红薯,并保证一定收购;看见大部分村民都不太愿意种,就发动几个办厂子的人在自己家的责任田里全部种上红薯,粮食不够吃的话,就到市场上去买,总之要把红薯这个原材料落实好,不然厂子办起来了,又没有东西加工,那大家的心血就都会泡汤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龙小军今天特意跑到木溪村找村长易宏和村支书易书生,探一下他们到底想卖多少树。今年国家来了新政策,江沅市又争取到了残山林改造资金几百万元,这是去市林业局开会时候,钦局长会后在局长办公室透露给他的,嘱托他这个全市林业资源最丰富的乡林管站长好好利用今年国家安排的林业改造资金,多报点项目到局里来,当然钦局长的言外之意他是明白的,国家的钱不赚,那自己不就是傻瓜吗?好处不能一个人吞,大家都在这个纵横交错的网上,每人都要分点羹,只是位置不同,分量也就不同了。
村支书易书生看见乡林管站龙站长来了,赶忙招呼进自己家里,龙小军首先是笑眯眯的一声书生哥,接着紧握着书生的手,顿时暖意和亲情涌上了书生全身,觉得龙站长好,龙站长讲哥们义气。听说龙站长是来请示自己村里今年怎么安排砍伐林木的事情,就要自己屋里的把易宏喊来,因为一般他们两个人商量好的事情,一般在村支委和村民代表会上都得通过。
"宏哥,好久不见了,发福了",看到易宏走了进来,龙小军赶忙站起来握着易宏的手,去年给木溪村多批了点砍伐指标,自己也赚了点钱,不多,五万多一点,虽然过年前请了村书记和村长去市里玩了一趟,所花费用回所里还可以报销掉,再给两人包了个三千元的红包,除去年前给林业局的钦局长和分管的张副局长拜年用了一万元多元和太平乡李书记和贺乡长拜年花了几千元,自己最后还是得了三万多元,加上其它村里还小赚一点,这不去年又被局里和太平乡评上了先进工作者,实惠得了,名誉也得了,在太平乡上班就是有味。整个太平乡也就木溪村的大部分林地还是村集体的,只要说服了村长和书记两个人,集体林木也好操作一点,其他村的林地全都分给了个人,想赚差价都比较难。
木溪村在分田分山到户的时候,原村领导考虑到要是村里山林全部分光了,以后村集体有事情就不好办,冒着上面乡领导批评的声音,坚持把远一点的山林地和好一点的林地不分,留着给村集体办福利和开支一些必须由村集体承担的费用。因而在农业税没废除以前,整个太平乡就木溪村的村民不要自己交各项税费和提留,村里通电,村里接自来水和修建电视差转台的都不需要村民自己掏腰包,全部是卖掉村集体林木来筹集到的资金,要是靠去每家每户收钱,村民有穷有富的,意见难得统一,很多村集体的事情就办不好的。
易书生就把村里大概的想法告诉了龙小军,村里准备卖掉三百个方的木材,具体位置在山骑场那一片山,就要请龙站长能够把砍伐林木指标批给村里,村里也好拿钱办点事情。
龙小军马上说“书生哥和宏哥的事情就是我的事,你们的工作我会大力支持的,你们把报告打过来,你们放心好了。”
两人听龙小军这么爽快,也就马上表态,只要你龙站长把砍伐林木的指标批给村里,我们还是按去年的规矩搞,砍伐林木的事情就包给你,村里就按市场价格跟龙站长结算。
龙小军听他们这么说,很是高兴,马上说“这个事情包在我身上,还有一件事情,你们村里商量一下,前几年你们村牛栏冲间伐过的林地,树木也不多了,是不是能改造一下?现在国家很支持林业改造这个事情,是否由我来植树,残林山上树木我来砍,两百多亩本来植树要四万左右费用,我只收两万元,看行不行?”
听龙站长这么说,两人都觉得可以,但还得通过村支委和村民代表会议说一下,才好定下来,他们就要龙小军等一段时间,开会定下就告诉他。龙小军就说那就等书生哥和宏哥的好消息,在书生家吃完中饭就回乡政府了。(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