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世界游击战
1928年5月,毛泽东总结井冈山工农革命军和游击队的作战经验,将游击战争的基本原则概括为十六字诀,即“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当今世界,网络空间的信息战是全新的作战空间。可是,那近百年前总结出的游击战法,对今天网络空间的信息战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2015年2月7日,笔者有感于复兴航空公司的空难中,一位老兵出色的表现而在空间里发表了一篇“说说”,其内容大致分为三段:第一段如实描述了那位老兵救人危难且沉着冷静的表现;第二段感慨如果自己年轻时能去当兵,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一定能锻炼出健壮的体魄,铸就起坚强的意志,培养出于人困厄时扶危济困的能力,可是,反过来想,万一不幸在少不经事的年龄遇到了像徐才厚、谷俊山这类大老虎似的小苍蝇上司,命运又将会如何?只怕是要更深切的遗憾了;第三段是感慨现有的就是最好的,此生未当兵,真的不值得遗憾。
不想,这篇在笔者看来应是十分励志且反腐的“说说”,在空间发表数小时后竟然被封,不能在主页面显示,几次修改想能重新发表,可每次给出的提示都是内容在“审核”。
在“说说”中试了几次均未果之后,笔者又尝试着在“日志”中发表,不想结果更糟,给出的提示干脆就是“审核未通过”,并且建议笔者删除。
这问题到底出在哪呢?笔者发文本就十分谨慎,“说说”的内容几经推敲也没发现有什么问题啊。反复思考中,灵机一动,忽然想到问题会不会出在“徐才厚、谷俊山”这两个显赫的名字上。于是笔者对原文不作任何修改,只是用“军中大老虎”替代“徐才厚、谷俊山”这两个显赫的名字。不想,这么稍作改动之后的效果出奇的好,在点击“发表”后,立即显示日志“发表”成功。(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考虑到前面有Q友已经看到了“说说”且有留言,在“日志”发表后,他们会奇怪笔者为什么会将同样的内容一会在“说说”中发表,一会在“日志”中发表,故而“日志”成功发表后,笔者特意作了个说明。不想,这说明刚发出,随即被删除。
“徐才厚、谷俊山”这两个显赫的名字,笔者一如大多数网友,对他们是深恶痛绝的。为此,笔者在成功发表的“日志”Q友留言中大多有意再把这两个名字提一遍,其中大多被被删除了,少部分被保留了下来。
为此,笔者想到了两点:
一是解放军报称徐才厚、谷俊山等人,是因为“理想信念的丧失而成为贪欲的俘虏,最终堕落为党和人民的叛徒”,中央对他们也早有定性,即使如此,空间还对提到这两个丑恶名字的信息采用删除的手段来进行处理,其表达出的意愿让人警醒!
二是对的删除手段,我们可以采用朱毛红军的游击战术来进行应对,一是用锋芒稍敛的词语进行替代,二是在于Q友的互动中将想要说的话再反复表达,最终同样能达到我们想要达到的效果。
……………………………………………………………………………
这篇短文在空间肯定是发不出来了。按照游击战的战法,笔者就先在散文网中发,然后再在空间的“说说”中提供一个链接,这不就是“敌进我退”、“敌疲我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