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宝黛钗爱情的不可分割性——屌丝的言论,大师勿喷

2015-01-03 12:28 作者:一个好人  | 1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开谈不说红楼,读尽诗书也枉然”,于是,好多人便挤在红楼之中细枝末节地探讨,不管《红楼梦》是否真的能和他们的心灵产生共振,有无根据地找出一些理论来,俨然成了真正的红学大师,让我们从心底喜欢《红楼梦》的草民不敢有太多言论——我们记不住每一个细节,他们会揪住辫子不放的。这样一说,好像自己先剃了一个光头,让他们无辫子可揪。

不可否认,《红楼梦》确实是一部宏大的巨著:它以贾府为核心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衰落为经线,以宝黛(钗)情的悲剧为核心的金陵十二钗的悲剧命运为纬线,上至王公大臣(北静王),下至三教九流(醉金刚倪二)织成了一张圆形网状结构。但我们发现好多人都称“宝黛爱情”,甚至把宝钗因“冷香丸”批判成“冷艳”;因懂事、善解人意批判成圆滑世故;把宝玉比较倾向于黛玉认为疏远宝钗是这个“新人”与旧时代、旧势力的抗争与决绝。这些观点未免太牵强,草草读过两遍《红楼梦》,个人认为在《红楼梦》中宝黛钗爱情具有统一性、不可分割性。当然这也不是时下影视作品中流行的“三角恋”,如果把它看成一则寓言(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这样认为),应当是爱情理想与爱情现实的碰撞以及爱情悲剧的必然。

《红楼梦》在好多处都设有伏笔,有些甚至“草蛇灰线,伏延千里”,书的前面贾村在受了甄士隐的恩惠进京赶考时,站在船头一时兴起,随口吟出一句“玉在椟中求善价,钗在奁内待时飞”,当然我们也可以仅仅把它看成贾雨村贫穷多年,好不容易有机会施展抱负时的豪言壮语,且香草喻美人、君子,珠宝利器喻才能的诗歌习俗从《楚辞》以来就甚为流传,但整部作品“真事隐去,假语充言”,尤其是作品尾声到了“贾雨村归结红楼梦”的地步,就不能仅仅把它看成无关紧要的“豪迈话”了:玉者黛玉,钗者宝钗也!暗示了宝黛钗爱情的不可分割性。

另外,“贾宝玉初试云雨情”一回,试问初试者为谁?有人自然会说袭人,但《红楼梦》这部作品幻境与实境相结合(如宝玉的玉被茫茫大士带到太虚幻境),且初试又是在一场梦醒之后,这么说来梦中警幻仙子授于的“秦可卿”才是第一人了。但我们不妨一想:秦可卿是贾蓉的妻子,贾珍的儿媳妇,虽然众多考证都得出贾珍与秦可卿有不干净之事,但那纯属于威逼,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秦的早亡,难道作者把宝玉这样一个自己精心塑造的理想人物会被冠以“乱伦”之事?刘心武虽一口咬定“秦可卿是废太子的女儿”,但反对者众多,即使成立,难道作者会安排宝玉通过皇宫家室来镀金?现在我们不妨从名字说起:这里没有用秦可卿的真名,而反复强调秦早已废弃不用且很少有人知道的名字“兼美”,且当宝玉喊出来时,秦竟然惊讶他如何知道(情节大概是这样),“兼美”?兼谁之美?还不是黛玉和宝钗?作者既不安排给“纯理想”的黛玉也不安排给“纯现实”的宝钗,而是安排给“兼二者之美”上,可见作者在爱情的理想和爱情的现实之争上用心多么良苦!

也许有人会说这些理由多么荒诞、多么没有说服力!那么,不妨再从现实举动来看:宝玉对黛玉的爱情是无需证明了,且不说再探潇湘馆,就是一起看《西厢记》(这在当时已经算是违规了)、蒙着丝巾讲故事、“你死了,我也不活了。”之类的事都不好意思再说出口了。这里就说说大家普遍认为的宝玉对宝钗的“冷漠、拒绝”,宝玉对黛玉是“妹妹”之称,对宝钗是“姐姐”之称,对妹妹要忍让,对姐姐才比较依赖,妹妹的耍小脾气比较符合女人的特点,所以又大多让着女人。因此,我们就不能光从宝玉对黛玉的忍让对宝钗的稍有无理就断定宝玉拒绝宝钗。黛玉和他大多谈理想,宝钗则大多劝慰多读书,这难道不是理想与现实的写照吗?书中有宝玉望着宝钗被她的美艳所吸引的情节,感叹宝钗的美艳、扯三赖四地问宝钗讨冷香丸吃,被宝钗呵以“你又胡闹,药也是胡乱吃的?”有时甚至怕黛玉的小脾气不敢有多余的举动,当然此类事件很多,在此不再赘述,难道就不能看成宝钗的带有依赖的爱?

再说续书宝玉和宝钗的结婚,大凡大师级的人物都认为这实在是该书最大的败笔,对《红楼梦》的破坏虽九死不能抵其过。是书商程伟元伙同“文化痞子”(大师眼中大抵如此)高鹗为了赚钱对《红楼梦》最大的戕害,但我则认为高鹗很好地续写了《红楼梦》。几百年来,程高本除了专供研究的脂评本以外之所以更好地流传,,恐怕不仅仅是因为书商赚钱的缘故吧?现在文化人多的是,续写的《红楼梦》也不在少数,但难免成为续貂,除了先入为主的因素外,恐怕与续书的质量也有很大关系!高鹗的续《红楼梦》给我的感觉除了贾府突然一下子就衰落得太快、太厉害之外(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其他的还是沿袭了书本一贯的思想的。(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宝玉和宝钗的结婚不但不是败笔,甚至是这部悲剧的高明之处,有一定的必然性。试想,理想的爱情有多少能成为现实呢?宝黛的爱情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大观园”这个特定的环境中,再加上他们自身性格的种种缺陷,走向悲剧的结局几乎是注定的,如果就此,黛玉抑郁而死、宝玉殉情,那和普通的市井爱情作品有什么区别呢?宝玉在清醒地认识到了他们理想爱情的必然走向悲剧之后,选择了“好死不如赖活着”的道路,可以说从心灵上做出了不可估量的牺牲,要知道,要让一个人忍痛割弃自己的理想是比让他们放弃自己的生命更为要命的事。这种委曲求全的回归现实的结婚是宝玉和黛玉爱情悲剧之后的又一层悲哀!放弃理想,回归现实的爱情不正是现实生活中几乎所有人的归宿吗?(我们暂且把宝黛当成理想爱情的符号,把玉钗当成现实爱情的代称)这种看似喜庆的挽回式的圆满其实又是理想的彻底粉碎!有人说这破坏了宝玉反抗者的形象,我认为失败后的委曲求全比痛痛快快的死亡更让人撕心裂肺!

那就让我们再说说反抗吧!文学作品中反抗者的形象莫过于孙悟空,他是反抗、个人奋斗和奉献、实现最终价值结合得最完美的原型。在反抗达到极点时,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底下(不可抗争的命运),最后投身于“为人类进步而作无私的奉献”之中去了,假如反抗成功,把玉帝赶下台,自己成为另一个玉帝,还有意义吗?同理,宝玉如果反抗彻底,殉情而死(这样的例子多的是),还会成为文学史上真正的宝玉吗?

但悲剧远远没有因为宝玉和宝钗的结婚而结束,纷至沓来的各种外在和内在的原因(这里不做赘述),让这一份放弃理想、委曲求全的幸福尚且不能得以安宁,于是留下“贾桂”这一“希望”(而非爱情的结晶),自己走向幻境,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于是大师级的人物便咬牙切齿地痛骂高鹗的“白日梦”,要“兰桂齐芳”多么荒唐?其实不然,自己的一切都成为泡影,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难道不正是现实中很多人正在经历的现实吗?中国人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中寄托着自己多少未尽的心愿?另外,“兰桂齐芳”就一定是“要封建思想枯木逢”?难道不是劫波度尽、旧事物走向穷途末路后新生事物的更迭?把这种现象搞混淆的事例还少吗?历史上把“资本主义文化鼎盛”因借助了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外在形式、到现在还将错就错地叫做“文艺复兴”,难道本质就真的是旧文化复兴了?大师级的人物在这里是故作糊涂还是装疯卖傻,以批判高鹗来提升自己的品味?凭什么和曹芹几乎同时代的高鹗找不到线索,在隔了几百年之后忽然被你发现了?

最后感觉扯得太远,自己的能力归结不了,那就引用几句自己感觉得体的评语,权且当做归结全文:

——宝玉的痛苦已超越了一个家族破败之痛苦和个性压抑之痛苦,这是属于众多人的痛苦,是感到人生有限,天地无情的痛苦,他绝望又找不到出路,一种孤独感和人生转瞬即逝的破灭感,透着诗人的气质,散发出伤感的气息。

——贾宝玉是个半现实半意象化的小说人物,是作家的心灵的影像,他的性格就是警幻仙姑所说的“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袁世硕《贾宝玉心解》)。

2013年6月16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19832/

宝黛钗爱情的不可分割性——屌丝的言论,大师勿喷的评论 (共 18 条)

  • 碧晴心语
  • 三绥
  • 春暖花开
  • 雪灵
  • 晓晓
  • 荷塘月色
  • 雪儿
  • 读书不求甚解
  • 虚妄的伊
    虚妄的伊 审核通过并说 宝玉和宝钗的结婚不但不是败笔,甚至是这部悲剧的高明之处,有一定的必然性。试想,理想的爱情有多少能成为现实呢?宝黛的爱情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大观园”这个特定的环境中,再加上他们自身性格的种种缺陷,走向悲剧的结局几乎是注定的
  • 心静如水
    心静如水 推荐阅读并说 黛玉死了,宝玉疯了,宝钗守寡了。悲剧啊,人间悲剧。
  • 一个好人

    一个好人宝玉的痛苦已超越了一个家族破败之痛苦和个性压抑之痛苦,这是属于众多人的痛苦!

    赞(0)回复
  • 一个好人

    一个好人回复@丫丫:谢谢前来赏光,老文友了!自己疏懒,好久没动笔了,汗颜!

    赞(0)回复
  • 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

    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问安作者“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谢谢,欣赏点喜欢,赞.

    赞(0)回复
  • 一个好人

    一个好人回复@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谢谢赏光,可能掺杂个人主观成分太多,并不一定符合原著意图!

    赞(0)回复
  • 三水散人

    三水散人红楼梦的精髓不在书中,在作者。我们看的程高本《红楼梦》是嘉庆的官方版本,早就违背了雪芹的初衷,写成了一部艳俗的小说,而且有警示于人的意思。

    赞(0)回复
  • 江湖浪子

    江湖浪子佳作,欣赏!新年快乐!作者有见地!本人浅见:读一本书,特别是文学作品,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与环境;二.作者想通过作品给读者传达一些什么?有文字的具体东西,也还有言外之意。故读者的学历,阅历综合素质起来的阅读水平,决定了对该作品理解!我历来反对学究之气的读死书,象考古一样的读书方法去欣赏文学作品!在细枝末节争论不休,而不用心把握大局,把握整体!

    赞(0)回复
  • 一个好人

    一个好人回复@三水散人:谢谢赏光,确实红楼梦的精髓不在书中,自己除了读程高本《红楼梦》之外也读一些红学家的赏析和探轶性的文字,感觉收获不小,每一点都有深厚的内涵!

    赞(0)回复
  • 一个好人

    一个好人回复@江湖浪子:感谢抬爱,你说的这些可都是“不求甚解”的精髓啊,共勉!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