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游金佛山消夏琐记(三)

古 花 乡
古花乡处于环线中点,上次经过时,它的整洁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次途经此处决定好好看看。
整洁的街道上行人极为稀少,既干净又安静,每家店铺室内也整整洁洁,这在中国乡下实为罕见,它无声地留住了我的脚步。
仅有的两家紧邻的餐旅馆,规模大的一家每夜也只收20元/人,我立即决定就此下榻不再前行,老板还说可以上网,更让我喜出望外。
女老板的儿子看上去像个学生,但他说自己已有26岁了,还把摇篮里的孩子指给我看。听我夸这里干净很是高兴,说我们这里是全国卫生模范乡,网上也查得到的,你可以好好看看,宣传宣传。
一个乡镇能留得住我的脚步,就因为它的干净与安静,当然还有一点:便宜。(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晚饭后驱车去周边看了看,景观不惊人却悦目,是青山下的农田。
老 魏
还不到秋叶黄了的时节,但路边有珠银杏独显秋色先声夺人。金佛山区生长的原生银杏,到了秋天很迷人。
一路寻觅抽象景观,公路坎下的一片水塘一下子抓住了我的视线,那些水藻形成的漂浮状异常神奇。毫不犹豫停了车取了画具就下去了。
连续三片水塘,另两片很普通,唯最高的这一片奇特。旁边是一户农家,看起来却有两三户人的规模,写生时与农家主人彼此打了个招呼,得知这是他家的鱼塘。
作完画房主再次给我打了个招呼:“到家里坐坐”。
“好,我收拾好东西就来”
那个友好的笑脸意味深长。主人正在做泥水工砌一堵什么墙。
待我收拾好画具下来,他说:“就在这里吃午饭。”语言简单明白,没有一丝多余的东西,我说:那好。
坐在他砌墙的地方休息闲聊等午饭,得知他是养猪专业户兼养鱼。发现他的养猪场规模不小,在门前的大晒坝上方,还都安装了玻璃顶。
听口音他是北方人,果然,他从山西过来的,在此安了家。老婆是本地人,两人是打工时认识的。现在却不再外出打工,只在此安居乐业。
我问他刚才我画那个水塘有鱼没有,他说:没有,鱼都在下面那两个水塘。
“水至清则无鱼。”他说,“那个水塘水太清,鱼反而活不了”
我正想:他可为这名句找了个实证,不料他进一步说:“社会也是这样,‘水至清则无鱼’,比如朝鲜那样单一,就没有活力。我们眼前这个社会,乌七八糟什么东西都有,反而有活力,能进步。”
原来,他比我对这名句理解更深刻!
吃饭时见他一家四口人,孩子很小刚一岁,还有个岳母。老婆很精干,轮廓端正分明和谐,除了皮肤黑一点,很像城里人,待人随和友好分寸得当,俨然一个很有教养的家庭。
主人取了两瓶冰镇啤酒,桌上除了重庆山区人见人爱的老腊肉,还有那天领略过的腊猪蹄汤。我一路干粮吃过来,这样的美酒佳肴自然胃口大开,何况席间的闲聊颇有千杯少的气氛。
席间话题多在人生态度与体会,主人读过不少书,信口而出的经典名句总能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本意,把我们的闲聊进一步引向深入。他说他和老婆都喜欢读书,喜欢思考和彼此讨论。老魏说:做农民也可以很幸福,幸福在于自己而不在外界。
“人生在世应该两随”他说:“一是要随遇”。
我明白,他讲的是要随遇而安。
“二是要随意”,他说。
哦,听了他“随意”这两个字,我刮目相看了:这世上能随遇而安的人,或许还有;还要能活得随意,罕见!几近悟道了!这是庄子才有的境界。
我突然想起了他刚开始招呼我时那个意味深长的微笑,进而联想起一个词——“隐士”。
这里海拔1400米,算深山了。他这幢楼房背靠公路面向鱼塘,仍是单家独户。我刚来时院坝里还有好几个人,吃饭前都一一离去了,他说都是邻居,这里最近的一家邻居,也在一两百米以外,刚才坝子里的人只是过来玩的。
他很赞同我的行走习惯,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人应该通过观察而思考,进而获得真知。同时很真诚地邀请我常来玩,就住他家里。谈话间提起金佛山雪景,他说大雪封山时,他用摩托车下来接我。
闲聊中得知主人姓魏,老婆姓韦,还有个大女儿,今年刚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从山西考去的,现在北京。
两个孩子相差20来岁,他俩8年前打工认识,从山西来此落户,这个幸福美满家庭应该有很动人的浪漫故事了。
我是应该再去,去长长见识,去看望久居深山并不寂寞的老魏。
环游金佛山消夏琐记(三)的评论 (共 8 条)
- 草木白雪(李淑芳) 推荐阅读并说 推荐阅读!问好作者!祝写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