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墙语者

2014-06-04 19:58 作者:常笑  | 11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墙语者

有一个典故——达摩面壁。传说这位异域高僧在少林寺修成正果,成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始祖,靠的就是每日面壁。他在长达十年的面壁后在墙上留下了自己身影,让后世之人叹为观止的同时不禁好奇,他在墙壁前言说了什么?

还有一个不是典故的教育传统——站墙角。去,站到墙角面壁反省!不少人有过这样的经历吧。面对墙壁果真就知错了,实有疗效。那么,你在墙壁前言说了什么?

墙是不能说话的。在墙壁前言说,其实是一种自言自语、自说自话,绝多还是无声的。墙只是听众,静默中的话语对象,面壁者一厢情愿认作的知音,私人秘密的分享者。

墙,通常会给站在它面前的人以逼仄感。仿佛置身于一匣子中,一开始会感觉窘迫和烦躁,适应后才渐觉安然和宁静。面对墙,视野的限制和画面的单一让眼睛无所扰攘,渐而视觉宁静,花在目力上的精力便转向内心助于思考。

如此,面对墙的作用在于摒除干扰,专于内在,思“过去”与思“过错”,凭借思考之力,理清思绪,廓清思想,厘清问题,肃清症结,澄清人生。如静置一壶混浊的水,等待泥沙慢慢沉淀,还原清澈与洁净。(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我们一般是不会主动面壁的。面壁是一种苦修行为,凡俗之人不必苦修也就不用面壁;面壁是一种惩戒行为,蹈矩之人不违法纪也就不受处罚。苦修和惩戒,这是一直以来对面壁的两种普遍定义,都不是一般人群乐意选择的正常行为。

在此一问:我们可以选择主动面壁吗?在苦修和惩戒之外,有没有第三种面壁的定义?用不着深刻的思虑,我提供一个答案:有,那就是选择做一名墙语者。

做一名墙语者,每日墙前站立或者盘坐(时间自定,可长可短),其间,或自我反省,或平静心绪,或物我两忘,或手舞足蹈,或设问自答……只需保持近距离面对墙壁且目不离墙即可。

如若要问有什么样的效果?每个人的感受必是不同。大约会有:或望壁息心,澄静胸怀;或如泥塑身,木然神逸;或意清神明,专注一境;或无聊困盹,自然入睡……

有一点感受却是相同的——开始的窘迫和烦躁与后来的安然和宁静。能主动站到墙前的人便会身领此种感受,类似某种自我心理疗法,有科学的道理和显见的作用。

有兴趣的读者朋友不妨一试!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58230/

墙语者的评论 (共 11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