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生日
今天是爹66岁生日。碰巧又是星期天,我们兄弟姐妹四个,再加上媳妇、女婿、孩子乱哄哄一大家子十几口人相聚在一起很是热闹。孩子们围着两位老人,不停的叫着爷爷、奶奶、姥爷、姥娘说东道西,欢乐地笑声萦绕着幸福与美满,飘拂在我的家,在农家小院里回荡。
岁月催人老。不知何时,我发现爹娘脸上渐渐地爬满了皱纹,头上昔日的黑发逐渐被增加的白发代替。爹的头发变得稀疏了,背也有点驼了。记得那是爹六十岁时,我们家的老大难小妹出嫁了。从此兄妹几个就如出“巢”的雏燕,飞向了四方,相继成了家。大妹和小弟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市里。小妹和妹夫都是教师,她随妹夫嫁到了邻县。唯有我留在爹娘身边。我在信用社工作,也在城里安了家。执拗的爹娘习惯了乡下生活,觉得乡里乡亲之间住着舒坦,儿女们只能依顺老人。只是在冬天的时候,爹娘才在我们兄弟姐妹家隔三岔五的小住些日子。我就逢休息日或下班后抽空回家看看。我们各自忙着自己的工作,好在通讯方便了,时常打个电话给爹娘报个平安,听一听爹娘的唠叨。我这做大哥的提议,从今年开始给爹和娘过生日,以前爹和娘因为操劳家务顾不上。不爱说话的爹,叼着他的烟袋锅,慢条斯理地说:“我的生日就不用过了,你娘为你们操劳了大半辈子,你们也都有了自己的家了。从今年开始给你娘过生日,我就吃个挎帮儿,就当给我过生日了。”我们总觉得不合适,但大家知道爹说出的话很是难改的。从那以后,我们给娘过生日的时候,爹也是脸上布满了笑容。
在爹生日的前些日子,我就盘算着如何给爹过生日,打电话通知妹妹和弟弟们。说啥也要娘劝劝爹,为爹过上一个快快乐乐地生日。我告诉大家,这天恰巧是星期天,大家都一定要赶回家。
在娘的劝导下,爹终于答应了过生日。爹的生日过的很是开心。我们兄弟姐妹四个分别带着各自的家眷,提着大包小包各种吃的用的,早早地回到家。一家人有说有笑边忙活边拉着家常。吃罢饭,她们妯娌俩和大妹收拾餐桌,我和小弟陪着爹拉家常。小妹追逐着小外甥喂饭,淘气地小家伙饭前吃了很多零食,不愿吃饭,被小妹追的满院子跑。小家伙遭到了小妹的训斥,跑到姥娘的怀里找靠山,嘴里不住的说着:“姥娘饺子不好吃,我不吃。”“宝儿乖,不吃。孩子不吃算了,你这闺女也是。”娘把小外甥紧紧地抱在怀里。
不爱说话的爹,也许是喝了几杯酒,打开了自己的心扉。“孩子们你们知道这么多年了。你们一提到给我过生日,为啥我不过吗?”我们都静静地听着。
我曾记得爹娘念叨过。40年前,我爷爷52岁那年冬天。我刚刚出生八个月,爷爷看着我很是高兴。每天爷爷乐的合不拢嘴,见人就说:“俺有孙子了又白又胖。”奶奶说爷爷:“你可是头辈子有孙子,看把你喜得。”再后来,爷爷把我或抱着或放到脖子上让我骑大马,时常把我的小手含在嘴里,对我的疼爱呵护备至,看见我一切烦心事都没了,心里乐开了花。七十年代初,正处于大集体大锅饭时期,村里家家户户过的日子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高粱玉米面窝头糊糊粥填饱肚皮就不错了。当时爹在公社当通讯员,和粮站不断往来。在爷爷生日前,爹找粮站主任说了很多好话,买了三斤细粮面粉,从供销社肉食店找人买了一斤猪肉。(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爹欣喜地把三斤面粉和肉交给了奶奶,说给爷爷好好过一次生日。为了充分利用这三斤白面,聪明的奶奶要娘用一个盆拌了一点儿高粱面,一个盆拌了一点白面,剩下一点面留着再吃一顿。奶奶和娘用白面为爷爷包了两碗纯白面的饺子。她们又用高粱面做皮,包起馅后,在外面又包了一层薄薄的白面皮。看起来这两样饺子表面是没有差别的,但吃起来大有不同。
等待着饺子出锅的时候,我因为饿哭了起来。娘忙着给我喂奶,奶奶忙着煮饺子。只听到从西屋传来奶奶的骂声和叮叮当当的声音。大家一起跑出屋,看看咋回事。原来,在奶奶从北屋拿碗捞饺子的时候,猪从猪圈里跑出了,冲进了厨房。猪也许闻到了饺子的芳香,也想吃饺子。它用沾满人屎的下巴把锅给拱了。好在奶奶的赶到,锅没有拱翻,可是锅里留下了脏兮兮的粪汤。奶奶用水勺把边上的脏物舀了出来,解了一下疑心病,把饺子盛到了碗里。一家人为爷爷过了一个很不开心的生日。过了俩月,也就是在那年的旧历年底,爷爷去世了。
从那以后,爹心里总是觉得心里对不起爷爷,因为这件事也就不过生日。爹说着这件事,眼角流下了泪。娘说爹:“你看你,那么多年都过去了,你还提。”“我看着孩子们一个个成了家,我高兴。好了,不提了。”爹脸上绽出了笑容。
村里人常说:“宁隔千里远,不隔一层板。”人活着的时候,我们要珍爱身边的亲人,一旦等到父母百年之后,后悔没有尽尽孝心,那将是终生的遗憾。时间不能倒流,儿女们对父母的孝敬也是如此。孝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人活着的时候,儿女们常回家看看,尽尽自己的孝心。让父母拥有健康的身体,保持愉悦的心态,安度幸福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