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评“人做事,天在看”

2014-03-19 18:44 作者:意中  | 1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人做事,天在看。这句话很多人都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意中却认为,这句话过于颓废了,是一种回避现实的做法。

听晚间哈尔滨广播电台98.4兆赫庆贺的《有话请和我说》栏目,庆贺主张,人做事,人在看。观点与意中同。

对天,理论界有两种看法,一说是虚拟的,一说是对大自然的泛指。遑论上帝的存在与否,也不去评说这两种观点的孰对孰错。孰是孰非,那是哲学领域的事情,与今天所要述说的话题无多大的关联。事实上,没有一个所谓的“天”,能够执掌公平、公正。人世间一切一切的不平,惟有依仗法律的公决与道德的谴责,除此无他。

有些发生在眼前的事,因有悖道德伦理,着实让人气愤。但因为法律的不完善,无法对其进行惩处。看着这样的人逍遥法外,继续危害他人而不能制止。很多人就会说,人做事,天在看。寄希冀于天,祈求虚无的惩罚手段的凭空降临。这份无奈,让人听着就心酸。

如果每每发生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事情,都把希望寄托于上天,那人类的进程何时才能实现?法律的再完善是否可以停滞?

意中相信舆论的威力,因为共产党之所以得天下,绝大部分的功劳要归功于舆论宣传。那么,今天我们仍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生活,舆论这个“武器”仍不失为解决很多法律范围外问题的有效途径。也许是因为国家经历了太多的磨难,也许是经历了太多次的意识形态上的争斗,使人们原本纯洁心灵经过了炼狱般的洗礼而变得表面木讷,实则触觉异常灵敏而多疑,让宣传工具不再犀利、透彻了。当然了,这么说的一个原因,从侧面反映了国家宣传工具没有跟上时代的变化而显得呆板。不能让人民信服的舆论宣传,就是失败的。(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人,是要有所寄托的。一个模式的信仰解决、解释不了自然界的现象,其它方式的就会寻机渗透,释道教就是这样乘虚而入的。“天”的出现,就不难解释了。在最近看的一篇小说《刘万福案件》中,就有一段话在阐述这个问题。先将原文录此:“他说:‘你说这就是他的命?’我说:‘你是个老师,怎么还信这个?’他的回答让我啼笑皆非,他说:‘我是教语文的。’我说:‘是不是教哲学的就不信了?’他愣了一下也笑了:‘现在还有谁不信这个呢?’这个非常简单的结论真的把我给镇住了。我想,如果真是一个国家的老百姓都信这个,那这个国家还有救吗?”意中虽不敢苟同作者的危言耸听,但也拿不出充分的论据驳斥她。

要想不再让人们发出“人做事,天在看”那样无奈的感叹,首先,惟有加大、加快法制建设的进程,让更多的事能够有法可循有法可依;其次,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巨大作用,让更多的人,能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自觉接受社会舆论的监督;再次,加强全民素质的提升,既能加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又能在行为上减少不尽人意的事情发生。

惟愿从天下和谐入手,再佐以伦理道德,再民主法治,进而大治。

二零一二年三月八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31582/

评“人做事,天在看”的评论 (共 18 条)

  • 吃着葡萄唱着歌
  • 春暖花开
  • 王鹏
  • 荷塘月色
  • 晓晓
  • 心静如水
  • 剑客
  • 龙行天下
  • 聿铭
  • 雨袂独舞
  • 那转身后的落寞
  • 纤纤柳絮
  • 樱水寒
  • 是谁卑微了承诺
  • 汉茂油桃
  • 意中

    意中回复@海虹:毛泽东说过,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谢谢海虹一如既然的支持与指点!

    赞(0)回复
  • 意中

    意中回复@丫丫:谢谢丫丫的支持!

    赞(0)回复
  • 巴吾其仁

    巴吾其仁人在作,天在看。与己是一种传统的自律,与人则是近于无望时的一种期望,也是人们对清明社会的呼唤。钦佩意中先生忧国忧民的情怀。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