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呼唤信贷“及时雨”
据10月25日《赣南日报》“民生新闻”载:兴国县围绕“全民创业”战略及“保民生,促发展”重点工作发放小额担保贷款,在资金方面加大创业扶持力度,以创业带动就业,使小额担保贷款步入良性循环轨道。今年1月至9月,该县共发放创业贷款6960万元,扶持个人创业1318人,带动就业4208人。古龙岗镇龙岗村凤岗组的农民郭启权高兴地说:“多亏了小额担保贷款的扶持,我的脐橙基地才有现在30亩的规模。”
从农民郭启权的“高兴”里面可以看出一点,那就是金融机构的支农信贷,的确是农民创业“干渴期”的“及时雨”。支农信贷,既是农民创业致富的“加油站”,更是由“输血”到“造血”之飞跃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农村信用社系统全面推广了“一次核定,随用随贷,周转使用,余额控制”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制度,对已评信用等级农户所需生产、消费等贷款,在核定的授信额度内凭贷款证随用随贷,确保供应,并随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户信用情况相应提高授信额度,拓宽贷款用途。部分联社对小额农贷还实行“四优先、四放宽”,即:农户春耕所需资金优先供应,放宽贷款审批权限;农村基础建设资金优先安排,放宽贷款额度;科技兴农项目资金优先满足,放宽贷款对象;发展现代农业项目资金优先发放,放宽贷款手续,受到农民朋友的拥戴。
农民呼唤信贷“及时雨”,也从另一个方面给涉农金融机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实事求是的看支农信贷的现状,我们就应无可回避的说,在某些贫困地方推广小额信贷,涉农金融机构的确存在顾虑:一怕贷款成了“救济款”;二怕农民还不了钱,给收贷造成麻烦,甚至出现呆账、死帐。因而,为了真正发挥涉农信贷助力“三农”、加快农民创业致富的作用,就要下大力气宣传小额信贷服务,让农民群众了解小额贷款的惠农政策和便利性,并主动上门服务,逐户建立经济信任档案,为每户发放证明其信用资质的“惠农卡”、为村民打开信贷“绿色通道”,并且通过调查研究,鼓励农民因地制宜自主创业,实行贷款利率优惠政策,提振农民的创业信心。
笑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