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歌的行板

如歌的行板
《如歌的行板》是柴可夫斯基《第一弦乐四重奏》中最动人的乐章,其主题采用俄罗斯民歌《凡尼亚坐在沙发上》,是最为人们熟悉与喜爱的作品之一。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在听这一乐章时,曾为它流下眼泪……
如歌的行板。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似乎离我们远古了一点……但,我则同样用我貌似远古的乡土情结来找寻现实生活中漾漾激荡的那种“如歌”的行板。我,竟不由自主的把目光倾注在那些弯腰弓背蹬山地车的“驴友”身上——就在我们的生活里,如夏天雨后扑棱扑棱舒张羽翅的红蜻蜓般活跃着一群群山地车骑行爱好者,他们积聚在某某品牌山地车专卖店的旗帜之下,开辟了自己的“训练营”、申请了“骑行俱乐部”的群,每逢双休日、节假日仰或一早一晚空闲时间结伴而行:去深坑旮旯看古老的民居、到山峦叠嶂处钻丛林采摘“八月娜(一种可以生吃的食药兼用的中药材木通)”、扛着山地车爬山峰摘云彩、穿越江河林地寻找着属于自己的那份快乐,甚至有的“驴友”还骑行厦门、进军西藏,挑战运动极限。如此种种,给我们这本来就很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增添了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今年盛夏的一天,蒙朋友看重邀我参加了某品牌山地车专卖店红火经营三周年的喜庆活动。记得那次活动搞得非常隆重热烈,早上6点钟就拉开了活动序幕,“驴友”们骑自行车在车把上绑着迎风飘扬的彩旗绕县城浩浩荡荡一路游行,在倡导“低碳出行”的的同时,也把“驴友”们自身的那份自信与快乐“晒”给了注目观看的市民,还吸引了县电视台的记者及摄影“发烧友”们一路跟随做“现场摄录”,给活动平添许多无法描述的热闹氛围,搞得看客们也都蠢蠢欲动的想加入进来成为“驴友”的一分子呐。
在众多“驴友”中有个网名叫“岁月如歌”的中年汉子,大家都简洁的叫他“如歌”或“如哥”,此君在某县某个局室任副职,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放下身架与“不问年龄、不问收入、不问婚否”“三不问”骑友们一起“自由翱翔”驰骋在那片属于自己的快乐天地里,真是其乐无穷啊。“驴友”里面这样的人还有不少,其中有几个原先在“论坛”里相识相交的朋友每逢看到了我都要邀我跟他们一起坐下来分享他们的快乐呢。
如歌的岁月荡漾着如歌的行板,如歌的行板也演示了“驴友”们的不简单:骑山地车的人都要具备“三有”条件:1、有情,要有激情、友情、性情、野情。细化为对生活要有激情、对圈子内的人要有友情、对待人接物要做一个性情中人、出门在外还要有懂得享受大自然的野外情趣;2、有钱,买一辆三地车少则三四千元多则万余多块,没钱的人(比如我)就只好买辆330元的“永久”载重自行车骑骑咯,其实我认识的这些驴友,有正科副处级官员、有银行卡上读数为六七位数的成功人士,当然工薪阶层的人居多,但也处于衣食无忧的水平线上,他们有些人还有车,并会购置一辆折叠式自行车放在后备箱里,“开车”与“骑车”交替进行等等;3、有闲,即要有闲工夫、要有闲情雅致、要有闲适的心态,而不要有妻(或夫)管严,如果业余时间放不开,要守在家里搞创收做家务等等,你还骑什么山地车呢?(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如歌的行板,激荡起工作的激情、连串起生命的珍珠,高歌美好生活的淋漓酣畅……
笑铀
201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