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亲亲粽叶香

2013-06-12 19:21 作者:心雨2000  | 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亲亲粽叶香

五有初五,又端阳。

端阳节来了,我又闻到了粽叶香。只不过,这粽叶是煮在锅里,通过水的蒸腾而散发出来的,虽然像我一样,有点骨立,那也是长在清野,无人观风的时候,可以傲立的,也可以随风,但如今,也只好用绳子将自己捆绑进来,以便能捆绑一些东西,诸如红豆、糯米……现在有人将“红豆”换成红枣了,大有一说,是为“市场经济”,也有人猜度为“糯米一遇粽叶绑,传递开来成自香。”

可现在,什么都商业化了,我不知道这是否是喜,还是忧?大概是人们过惯了这轻易的生活,便懒惰起来,需要有人替做了。

我走进市场,有卖粽叶的,也有卖糯米的,而大多就卖粽子了,不过,这粽子有生的,也有熟的,还有现场包的,让你眼见为实,至于这粽叶,就有好几种了,有些能包起来就算,不过,这正正规规的,当属箸叶了,也许是因为箸叶的宽大与叶厚,造价要高一些,可这都长在南方了,是农民伯伯平时用来编斗笠的,现如今,到了北方,就大都改用芦苇叶了,以苇叶的清细与糯米包裹,也会同样发出清香,不过,这也包得像箸叶包裹的那样,有棱有角的,得有技术,家中有老人,此技术,不在话下。

我曾几天,见了几位老人,利用早晨散步的机会,在芦苇荡,摘了芦苇叶。她们摘芦苇叶,我是看见了有好几种程序,有人说,这多简单,还要程序,就是将芦苇叶拔下来就可以了,用得着“程序化”,可她们不一样,她们会将这样的采摘芦苇叶当做一件事来做,认为是一件快乐的生活。(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有人站在路上,有人站在苇子塘与路的中间,充当苇叶采摘的传递,而敢于从芦苇竿上采摘叶子的老人,就当属勇敢了,不过,那采摘叶片的形态与神态,的确,让我见其老人的亲其亲、乐其乐了。她们会将小小的芦苇杆当作一棵大树,用一手撑扶,一手用拔,像害怕伤着芦苇杆似的,而采摘叶,并没有像她们心中所想那样,要么只采摘陈叶,要么就会拔光,让芦苇杆真的“竿”了起来。

可这些老人,有些头发白了,有些还夹着青丝,但大都是经历了岁月的磨难,对于过端午,习惯依旧,像看见熟识的苇叶,并没有像我发现新大陆似的,那么惊喜,倒是有种平淡,就像她们所采摘的芦苇荡,只有很少的几片水域,像似镶嵌在田野里的散着的金珠,只待早晨太阳的光芒,才能依稀看见它们的倩影与光彩,否则平时,就是隐没,很难发现,这里还有苇叶,还有苇塘,顶多只是飘进来的几片苇叶,错将野草当成了,可如今,老人的发现,像似很平淡,有的是阅历了,不像我,还需要学会去寻找,找水流,寻剩着的水域,还要借苇叶苇塘之风,与我传递过来的苇叶香,才能知晓,有些苇叶太嫩太细了,这样的采摘,我是不会奢取的,倒只会看看,而这些我比较熟识的老人们,她们一出面就知晓,哪些叶片长大了,哪些叶片长老了,哪些叶片可以用来包,哪些只能用来欣赏------

不过,我发现她们的采摘的苇叶,并没有我所想的老来横秋之感,倒是很清新,不会很嫩,据问,这样的苇叶应采何处呢?老妪回答说,采中间……上不着细嫩,一包就需要几小片,才能成一粽子,这太浪费,也有损于苇杆的生命,下不着老叶一包就裂,大有“贞节”女子的烈,宁可裂,也不会成全,只有处在中间的苇叶,才会如此既显厚道,又不会太老气了,是有可为的一段叶,也是适其用途的恰到好处了,所以,以此苇叶包裹粽香,自然香之喷发,如水蒸而出,如离水,定会将香包住,你便很难寻其香迹了,只待君来品尝,才会闻其香,食其肉,因为一段苇叶,有亲糯之感,不会泛陈去新,如投递在水中,就好像见一股香泉,从粽角逸出,古人为了保全屈原的躯体,就是以此角逸浓香,来吸引鱼辱与吞吃的。

屈原忠君国,虽犹怀抱石,而投了汨罗江,但江魂,全由这些普通的百姓将之牵出,所以说,平民爱戴的英雄是真英雄,平民爱戴的忠君爱国之人,才是敬仰者,扶苍生,只为福祉,虽九死一生,仍无可后悔的了,所以端阳节,是英雄节,也是正气之歌,大有驱邪避魔之气,哪能如此平淡起来,国之祭殇,端阳算一节了。

但闻的是,端阳终需怀念,友舟赛渡也得跑,挂菖蒲,插艾蒿,驱邪避魔,追英魂,国之传统,民之念日,一路起兮《大风歌》吧,唱忧叹是为楚辞,这大概就是忠君爱国爱英雄爱家园之传统美德了,不要在此节,有过多的伤感,有人跪要,而有人形同捆绑就好了。

因为这有尊严地活着,去过讨要的生活------

不是端午之想,也不是粽叶包裹之香。

(供稿:邹军)

2013年6月10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476137/

亲亲粽叶香的评论 (共 4 条)

  • 听雨轩儿
  • 午夜的星辰
  • 萧俊杰
  • 今生依梦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