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压岁钱

2012-02-12 20:58 作者:石桥耕夫  | 1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压岁钱

俗话说:“有三十过年,没有三十也过年。”这话不假,去年腊月二十九就是过大年。这一天,几年来少有的大也像凑热闹似的,鹅毛般飘飞的大雪舞起漫天诗意,渲染了年节的气氛,同时也成就了我送给朋友的一幅对联:瑞雪纷纷,舞动漫天诗意;小院静静,深藏无限阳

一上午的涂鸦忙完后,便到了吃年饭的时候。按照传统的习惯,桌上摆满了七大碗八大盘的美味佳肴。接下来的程序首先是烧香敬神,然后是燃放鞭炮关上大门吃团年饭。吃罢饭,作为一家之主的我就开始分压岁钱了。几张百元大钞散完,望着儿女欢天喜地的劲儿,看到老母亲心满意足的舒畅,我的思绪又回到了从前——-儿时的一个年节。

记得那是1974年春节,也是我第一次得到压岁钱的春节。

那时候说是过年,其实就是桌上多了平常难得一见的两碗菜——肉和鱼。肉是用母亲从鸡屁股里掏了一年而积攒的钱,在食品站排了整整一队才买到的;鱼是父亲冒着刺骨的寒风在门前小河里捞到的杂色小鱼【这种行为还得避人耳目】。其他的菜都是家常小菜,以及准备过年而自制的豆腐之类的菜了。

那年月,提倡移风易俗过新年,稀里啪拉的几声鞭炮,是几个根正苗红的小孩躲躲闪闪的跑到离家很远的地方燃放的。这倒也增添了几分喜庆,吸引了不少人家的小孩。刚吃完年饭,我们兄妹三人就迫不及待地往外跑。父亲连忙叫住我们,破天荒的给了我们每人两毛压岁钱,说是今年难得不超支。当时,我们兄妹那高兴劲儿说出来我们现在的儿女真难以相信记忆中,那些钞票原是皱巴巴,父亲为了图吉庆,在信用社磨破了嘴皮才兑成了崭新的票子。我们拿着钞票如获至宝,谁也舍不得花掉一分。后来,几次嘴馋,票子掏出几次又不想花而塞进荷包。直至现在我还珍藏着。曾经有一次我拿出这张钞票给儿女们讲述当年的故事,我那小儿子的头摇得如拨浪鼓似的直说不相信。也难怪,现在区区两毛钱扔在马路上,还有谁愿意去弓腰呢?(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

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浓烈了这传统节日的气氛,也渲染了小镇的喜庆。一双儿女拿着鞭炮热闹去了,我又拿出珍藏了几十年的压岁钱在手中翻来覆去地看着,仿佛这宽不盈寸的票面上有读不完的言语,有着回味无穷的乐趣。现在做了父亲,我才真正地从中领悟到,这压岁钱既是一种传统文化习俗的传承,也是一种父辈与儿女亲情的接力啊!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38265/

压岁钱的评论 (共 14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