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梅花尼的《咏梅花》
梅花尼,姓名生平事迹皆不详,因作梅花绝句,又为比丘尼,故人称梅花尼。古人咏梅花的诗极多,如王淇的《梅》: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此诗咏梅花清莹皎洁,不受尘埃半点之侵的高洁品性。认为梅花本自清闲幽雅,而误嫁林和靖算不得佳话。林和靖的《山园小梅》之一: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欲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需檀板共金樽。诗言众芳已谢,梅花独妍,可谓占断红紫之风情,而为百花魁首。疏影、暗香二句,一直颇受赞赏,疏影、暗香此后亦成为梅花的代称。
《咏梅花》: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诗人没有写梅花凌雪独开的劲节,没有写梅花“只留清气满乾坤”的高雅的精神,也没有写梅花“众芳摇落独暄妍”、“不受尘埃半点侵”的品性,而只是写她给人们报告春天的信息,自然而巧妙的把寻春与咏梅结合在一起,表现了一种悠然自得之趣。
诗从“终日寻春不见春”写起,踏破芒鞋,去那云雾缭绕的岭头寻春,可是“不见春”,这里有诗人的追寻与失望,充满对春天的渴望。李益有“梅花暗落岭头云”之句,其实诗人已暗含梅花于思绪之中。
后两句写继续寻春,终于发现春之所在。“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寻春归来,笑拈梅花,馨香袭人,已分明感受到了春天的信息。一个“笑”字,刻画出诗人的欣喜之情。这两句寻春意承前,咏梅意由隐而显,如此寻春与咏梅相融,透过馨香,传出春天的信息,暗写了梅花的神韵,完成了咏梅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