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犹忆夜半唤渡声

2021-10-15 10:00 作者:月巢  | 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犹忆半唤渡声

文/卢新民

六百里信江发源于怀玉山,一江水向西流,在余干境内由南向北分成数支,逶迤流注鄱阳湖。

小时候家住信江下游的东大河畔。房屋背后,是一条通往县城的土路,尘土飞扬,几百米远处下圩堤便是一个渡口。几艘木渡船停靠岸边,两岸有渡工用箬竹箬叶搭就的工棚。上世纪90年代以前,这里是余干东南各乡通往县城乃至上饶、鹰潭及南昌往来必经之道,系县城南面最大的一个“咽喉”渡口,往来渡者,络绎不绝。据说最早的时候,这里是一个义渡,后来逐渐成为收费渡口,由附近村民承包,每年的收入大部分上交村里,其余的当作工钱,也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从记事时候起,每天天还未亮,就能听到屋后绎络的行人。“吱嘎吱嘎”的挑担声,“吱纽吱纽”的独轮车声,“呼哧呼哧”的喘气声,不绝于耳。这是信江以东的百姓,挑着山上砍来的柴火,推着田间地头的出产或饲养的禽畜起个大早去县城赶集。还有些重症病人,家人急着送去县城求医问药。不少人是从几十里远处赶来,凌晨二三点就起身,为的是能赶上渡口的第一趟渡船,以便能早点到达县城,当天往返。正所谓“隔河一千里”。

我家附近的河流,虽然只是信江下游的一条支流,但当春汛来临之际,这里河面宽可达200余米,水流湍急。渡船一靠岸,男女老幼以及推着木柴、禽畜的独轮车、平板车蜂拥而上,船头的渡工用长篙点开船,船尾的渡工用力划起双桨,木船就晃悠悠往对岸驶去。风平浪静时犹可,风急浪高时,可真有些险像环生,船上的人和岸边的人,手心里都捏着一把汗。历史上,这个渡口发生过多次船覆人亡的惨剧。(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隔三差五,夜深人静时,我会被远处的唤渡声惊醒。

“船家老板呐,快把船划过来哟,屋里有病人,等着去街上治病哦——”声调拉得很长,语气焦灼,在寂寞的深夜时分,听起来有些凄厉。

叫了几声,有时就听到睡在船上或者对岸工棚的渡工不耐烦的回答:“一个人不装!再多等几个人吧!”

急着过渡的人便说:“船老大,我多给你渡钱,求求你把船撑过来!”

“生病也没法子,我也要困觉!等天亮再说!”

更多的时候,除了流水声、狗吠声、风声,什么也听不到。唤渡的声音便一声高,一声低,渐渐地变成了哀求,风中传来断断续续的哭泣。

上初中的时候,我转入了县城学校。为了能在周一早上及时赶回学校早读,每次都是天不亮就来到河边等候第一趟划过对岸的渡船。天有时碰上电闪雷鸣,河边的风吹得年少弱小的我东倒西歪,难于打伞,全身湿透;寒腊月有时风交加,我独自背着书包蹲在河边,在黑暗中蜷缩着小小的身躯,风雪肆虐的裹胁着我,我手脚冻麻木了,不断搓着耳朵,跺着脚,向两手呵气。那时候,我是多么盼望有一天,去县城可以不必过渡,那样,走得快的话,一个小时就可以到县城了,再也不必为了候渡在码头上淋挨冻,那该多么幸福

后来,木船上装上了发动机,“突突突”的声音代替了长篙与木桨,渡船的速度快了,但安全性仍然没有提高。经济搞活了,过渡的人更多了,还经常有成群的民工用平板车拉着山石、砖块送到县城的工地上,人、车、砖、石混杂在一起,木船的吃水更深了,有时候吃水线都快漫上了船帮。上游驶来的汽船在宽阔的河面犁开了一阵波浪,渡船摇晃着,船头溅起浪花,过渡的人惊叫着、咒骂着,待得木船靠岸,大家像逃命似的挤下船。

1990年初,家乡的渡口终于迎来了一批建筑工人。听说这里要建一座大桥,以后往来信江两岸再也不用过渡,家乡人世代的想就要变成现实,心里别提有多高兴。1992年初,大桥建成通车。那年我正读大二,暑期回家,看一桥飞架信江两岸,昔日的渡船早已不知去向,我的心情不知多么激动!晚上,大桥护栏边灯光辉煌,倒映在江水中,似彩虹落在信江,如梦似幻。

如今,一座座大桥凌空飞渡,余干县境内已建起跨信江大桥7座,余干百姓彻底告别了靠船摆渡出行的无奈和辛酸,当年夜半唤渡的一幕早已一去不复返,家乡人民正走在富裕小康生活的康庄大道上。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vaedkqf.html

犹忆夜半唤渡声的评论 (共 3 条)

  • 今生依梦
  • 雪
  • 漫舞洛城
    漫舞洛城 推荐阅读并说 一门心思选好文,百花丛中觅新人!让文学来温暖整个世界,你的关爱和支持就是我们中国散文网发展壮大和愈加旺盛的坚硬基石和有力支撑!!!在鲜花铺就红毯的圆梦路上,有你有我的不离不弃和温馨相伴,人生注定更精彩,再次谢谢你我最亲爱的朋友!!!顺祝工作心情都愉快!!!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