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盐湖革命老区水利事业发展的记忆

2020-12-07 07:32 作者:胖子  | 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王志英 赵瞻国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盐湖革命老区水利事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盐湖革命老区(原安邑县和解县)农村用来浇地的水井少之又少。加上从中条山上引下来的7条小渠,全区只有水浇地6万亩,仅占总耕地面积的5.2%。

解放后,在党和政府支持下,盐湖区农村才慢慢兴起打井热。到1952年,原安邑和解县新打水井1000眼。到1998年就增至4430眼,配套3906眼。这个时候,人们才意识到灌溉机井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作用。

打井技术也不断提高。50年代多为土井,也有一些砖石井。60年代发展成“大锅锥”井。1977年4月,又开始深井会战。经过一年另四个月的奋战,全县共打深井150眼,扩大水浇地3万亩。(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提水机具也不断升级换代。最初是辘轳水桶水斗,合作化后多为牛拉或人推链式水车,再后,就由人畜动力变成机械动力,先是锅驼机、后是柴油机,汽油机,仅解虞县一次就购置了500台锅驼机。农村供电后,又变成了离心泵,潜水泵。为此,盐湖区还创建了安邑水泵社(厂)和解州潜水电泵厂,曾研制和生产出许多种型号水泵,深受农民欢迎,也多次受到国家和省、地的表彰。1970年3月13日《山西日报》竟以三个半版面(当时《山西日报》一天只有四版)报道了安邑水泵社为农业生产服务的调查报告与先进事迹。3月17日,《山西日报》又发了一版农村社队对安邑水泵社的评价,省革委会生产组还发了“关于学习安邑水泵社为农业生产服务的通知”,在全省工业系统树起了一面支农旗帜。

兴建水库,是盐湖革命老区发展水利事业的又一举措。那是大跃进时,原解县和安邑县用大兵团作战的方法,兴建了上马水库、苦池水库、安邑水库、樊村水库、八一水库,他们提出的“蓄住天上水,拦住地上水,合理使用水”战斗口号响彻云霄。

上马水库,位于冯村乡杜村和王范乡下马村附近,是黄河流域涑水河干流上的一级中型防洪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390平方公里,总库容3164万立方米。1959年1月开工兴建,1960年5月竣工。主要承担上游吕庄水库的泄水和吕庄至上马区间的来水,保护下游30多个村镇(包括盐湖区、临猗县、永济市的)、32万亩农田、30余万人口的生命财产安全,也保护着运城盐池、飞机场、南同蒲铁路、各条高速公路以及市区的生产生活安全和社会秩序。

苦池水库,位于运城市区东郊,距市中心约15公里,是运城市现有的4座中型水库之一,是保障运城几十万人生命财产安全及盐池安全的最重要的防汛骨干工程。

安邑水库,位于安邑古镇西,属黄河流域涑水河水系,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的旁引式小型水库,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总库容184万立方米。经过近年来的改造治理,同时成为运城饮用供水的水库。

八一水库,位于安邑古镇南,属黄河流域涑水河系,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7.4平方公里,总库容232万立方米,是一座集防洪、灌溉、供水与养殖为一体的小型水库。属黄河流域涑水河水系。水库可保护下游5个村庄、1.5万人、0.4万亩耕地及盐湖大道的防洪安全。

樊村水库,位于姚孟办樊村,是一座防洪、灌溉的小型旁引式水库,总库容267万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70平方公里。1957年动工兴建,当年12月竣工蓄水。起初以防洪、灌溉为主,1980年开始调引黄河水,增加了城市和工业供水功能。经过多年治理开发,现水库灌溉面积0.25万亩。年供水量多达800万立方米,已成为多功能综合利用的城市供水基地。

进入60年代,党中央提出水利建设的重点向山区和丘陵区转移。盐湖区便在南北两山区域积极勘察利用保护山涧溪流小泉小水,因地制宜开发建设了许多方便实效的各种水利工程,如中条山一带的磨河、西姚、义同、王窑头、五龙峪、白峪口、柴家窑、曲村等8座小型山区水库;又在稷王山和峨嵋岭区修建了三路里、垣峪、邵村等一批小水库和水渠等配套工程,拦蓄水和山区涧溪泉水,以防洪灌溉及供水为主。

进入70年代,运城地委、行署总结引水建渠的历史经验教训,决定开建尊村引黄灌溉水利工程。此工程,西起永济尊村,东至县,总干渠长81公里。盐湖革命老区是工程中最大的灌溉区。1976年,运城县发动组织5万水利建设大军,在永济工地和本区各地积极参与引黄工程建设。经过三年多的连续奋战,1980年完成引黄骨干工程后,从1980年7月开始,运城县委县政府又狠抓引黄渠配套工程建设。全县有引黄任务的9个公社,20多天上马劳力2750人,完成土方立方米,基本完成了配套工程。又大干100天,完成了进村进队进地的配套工程1万余亩,建成水利建筑721处。此后,又将黄河水引至千年旱垣三路里等山区乡镇,终使盐湖区引黄灌溉35.36万亩,实现了用黄河水浇盐湖地的想。

盐湖革命老区内还有几条河流和湖泊需要治理。

一条是涑水河,盐湖区的最大河流,发源于绛县横岭关陈村峪,

经闻喜、夏县、盐湖、临猗,往西流入永济五姓湖,最后归流黄河,全长111.5公里,在盐湖区境内长22.5公里。流经王范、冯村、北相、泓芝驿4个乡镇,25个村庄,涉及3.9万人和6.5万亩耕地。上世纪50年代,运城县政府发动组织城乡机关干部和各界民众,在今盐湖区冯村乡、王范乡一代建造了中型河道水利工程上马水库,并对涑水河盐湖段河道不断进行修复、改造和治理,取得了很好成效。

姚暹渠,是一条泄洪防涝、保护盐池的人工开挖河,历史上曾用于盐粮漕运,因为年久失修,频繁发生水灾。1958年,曾因阴雨连绵,突发洪灾,受灾农田达3万多公顷,1272个村庄受灾,死亡75人,倒塌房屋4万多间,直接经济损失7000余万元。此后,运城各届政府都在任内认真治理运城地域的姚暹渠,地、县干部也年年到姚暹渠除草清淤,保证时时畅通无阻。1990年,运城地区和运城市(今盐湖区)又对姚暹渠运城城区段和禹都市场段进行改造和封闭。两项工程总长2278米,总工程量立方米,总投资99.53万元,总投工个,改善了城市环境。2004年运城市和盐湖区又开工实施姚暹渠城区段彻底改造工程,工程长2.7公里,总投资4000万元。改造后渠道横断面积拓宽为15米,实现了清污分流,进行了净化美化,提升了城市品味,成为运城市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西花园,是由城区和附近的雨水及生活废水流入汇集而成的。解放前后也是西街、北街居民洗涤衣物之地,水质污染,杂草丛生,蚊虫肆虐。上世纪70年代,运城地委和运城县委为了改善城区生态环境,疏通防涝排洪渠道,1975年7月20日,运城地区与运城县正式开工建设排洪调节池工程,组织地、县直干部职工1万余人参加义务劳动。到九月底,投工10余万个,挖土方10多万立方米,初步建成了既能蓄水又能排涝,还能养鱼的安全水库。后,继续开发利用,建成了美丽的运城市人民公园。

硝池滩,位于解州古城外。50年代,解县曾整治硝池滩,把硝池滩开发建成了一个全省面积最大、品质最优的硝池滩鱼场。一时水草丰盛,鱼虾满湖,呈现出一派南国水乡美景。

进入90年代,盐湖老区上郭乡路家庄农民李联成,最早在运城地区探索出渗灌节水土办法,运城市及时总结推广了他的节水灌溉经验,为渗灌技术在全地区推广做出了贡献。1995年4月28日,运城地区节水灌溉现场会在泓芝驿镇召开,参观了该镇双万亩管灌示范区;同年8月4日山西省节水农业现场会在运城市召开,国家水利部副部长张元、副省长王文学出席会议。会议参观了上郭乡和泓芝驿镇,考察了渗灌等节水工程……从此,盐湖区农民又走上了小型渗灌、涌泉灌、滴灌、管灌、微灌等节水、节能、高效灌溉之路。

忆当年盐湖水地少之又少,看今朝井库池渠河成网竟妖娆。1949年,盐湖区的水浇地只有6万亩;如今,全区共兴建各类灌溉工程3568处。其中大型灌区1处,小型自流灌区16处,小型机电灌站7处,农用灌溉机井3544眼,有效灌溉面积达66.5万亩,占总有效耕地面积的83.1%,是1949年水浇地的11.1倍。

水利化的基本实现,为盐湖区农业提供了绝佳条件,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rgqdkqf.html

盐湖革命老区水利事业发展的记忆的评论 (共 2 条)

  • 诗心云卿
  • 雪儿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