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灵遁者哲学:逻辑本源

2020-12-07 18:46 作者:探索之子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不要盲目相信自己比别人聪明,但也不要妄自菲薄。我在看了马克思主义之后是折服的。我从不敢认为自己比马克思聪明,没有可比性。据说他精通8种语言,钻在图书馆研究了之前所有的哲学理论,才批判性地写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如果要排名次,他肯定能排在影响人类进程前10的人物。

逻辑本源:对于意识的研究远远不够,哲学大厦离竣工还早

回到问题本身,当下哲学的困惑是什么?困惑肯定是有的,有发问,就一定有困惑。你读了那么多的哲学理论名词之后,你也能感受到这种纠结。问题不是单一的答案,懂吗?然后当代哲学似乎又是那么繁荣和完善,也是通过那么多哲学理论名词你能体会到。人们想着对各种问题进行本质上的回答,从而诞生了那么多“主义”。

就像我说的,不要盲目相信你比别人聪明,所以我不可能沿着“老路”得到新答案。我也没有兴趣去研究哲学史,然后从哲学历史里再发现其他东西,我自认为没有这个能力。

可能你已经注意到了,本章的题目是《逻辑本源》,而不是《哲学本源》,并不是我要避重就轻地逃避问题,而是我要以另一种角度来认识世界。

逻辑本源:对于意识的研究远远不够,哲学大厦离竣工还早(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我旨在告诉大家,先不要去管哲学的必答问题,谁决定谁,谁是第一性的。先不要管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答案也已经很明显了。记住我说了是“很明显了”,但我现在没有站队!假如你现在已经站队了,你这会站出来,等我说完,你再站进去。

什么是逻辑,我们看一下定义:逻辑(logic)是一个外来词语音译,指的是思维的规律和规则。狭义上逻辑既指思维的规律,也指研究思维规律的学科即逻辑学。广义上逻辑泛指规律,包括思维规律和客观规律。逻辑包括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形式逻辑包括归纳逻辑与演绎逻辑,辩证逻辑包括矛盾逻辑与对称逻辑。对称逻辑是人的整体思维(包括抽象思维与具象思维)的逻辑。

我们今天要做的不是回答哲学是什么,也不是要研究逻辑学。我们只是要知道认识世界,提出哲学理论都是要思考的,是需要意识参与,而贯穿其中的就是逻辑。

逻辑本源:对于意识的研究远远不够,哲学大厦离竣工还早

就哲学必答问题,谁决定谁这个问题,你必须有逻辑才能回答这个问题。假如逻辑本身不存在,那这个问题就没有意义。就是谁决定谁,这个逻辑是不存在的,比如物质决定意识,这个“逻辑”得存在,这个问题回答才有意义。否则没有逻辑的哲学大厦,就和乱石岗没有什么区别。也不会存在哲学意义上的美,美的哲学也无从谈起。

牢牢记住一点——人本身就是一种局限,一种偏见!玻尔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量子世界,只有抽象量子力学描述。我们不应该以为物理学的工作是发现大自然的本质。物理只涉及我们怎样描述大自然”。这句话很有意思,我在后来的写作中也意识到这点了,就是描述一个事情有时候往往比批判一个事情更重要。我们很难学会只去描述,我们总想着去判断。这就是我为什么让你先从队伍里站出来的原因,先不要管对错,先不要管科学或者不科学,先试着能不能把事情陈述出来,因为陈述没有对错,陈述不是非黑即白的事情。

逻辑本源:对于意识的研究远远不够,哲学大厦离竣工还早

关于逻辑,历史上有两个人值得被赞扬,我多次提到过他们。那就是维特根斯坦和哥德尔。维特根斯坦以一本《逻辑哲学导论》名动天下,而且并不算是一本难懂的书。关于逻辑,他说了这样一句话:“对于可说的,我们说;对于不可说的,我们保持沉默。”这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有一些事情是有逻辑的,我们是可以说的,比如自然科学是可以说的;而有一些事情是超验的,没有逻辑可言,比如伦理和美学。

他还有一些金句:“在时空之中的人生之谜的解答,在时空之外。”“上帝不在世上现身。”“死不是生活里的一件事情,活人是没有经历过死的。”大家理解这些这句子,其实就能找到人生的意义。即所谓没有答案就是答案。比如他告诉我们,不要问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不要这样问,因为人没有经历死,活着就是活着,没有为什么!

那很多人会问,那如何衡量事情有没有逻辑?他给出的答案是想象!可以想象的事情,可能有逻辑答案;不能够想象的事情,一定没有逻辑答案!

看到这里我相信大家应该发现了,《逻辑哲学导论》的内容与目前哲学思想相悖。为什么呢?很明显,伦理学和美学也是哲学的一部分,我们一直在研究,而且取得了很多理论成果。这样说大家可能没有概念,我举例说明,儒家思想就可以归到伦理学里,它是一套处世为人的学说。在维特根斯坦这里,这个学说就不靠谱,因为它本来是不可说的,也就是没有逻辑可言,这回懂了吗?同样,我问你艺术是什么?美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且不能通过逻辑推理得到答案。

这就是人们为什么会有关于儒家思想的怀疑,会有艺术之美的困惑,它的根源就在这里!再简单来说,它不是1加1等于2,1加1等于2是可以证明的,有严密的逻辑推理。美是什么你怎么推理?是什么你怎么推理?说到这里,你还不懂,我就不教你了。

逻辑本源:对于意识的研究远远不够,哲学大厦离竣工还早

灵遁者艺术

敏感的人可以清晰地发现,相信维特根斯坦的理论,将陷入虚无主义和神秘主义。为什么?就去看三个字就知道了:“不可说”。“不可说”就是神秘,就是虚无。也就是伦理学和美学作为哲学的分支不可说的话,整个哲学就不算是可说的!那么绝对就会导致人们陷入不可认识论里面,这是必然的。而最让人尴尬的事情是他这样说,还是推理所得,人家不是信口开河的说。可惜马克思去世早,马克思去世6年后维特根斯坦出生了。如果马克思看到了维特根斯坦的理论,不知道会如何审视自己的理论。

接下来就来说说另一个人哥德尔。哥德尔对于逻辑学的贡献就在于他的哥德尔不完备定理。库尔特·哥德尔(Kurt Godel)(1906年4月28日-1978年1月14日)是位数学家、逻辑学家和哲学家。其最杰出的贡献是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和连续统假设的相对协调性证明。

逻辑本源:对于意识的研究远远不够,哲学大厦离竣工还早

哥徳尔不完备性定理内容如下:

第一定理:任意一个包含一阶谓词逻辑与初等数论的形式系统,都存在一个命题,它在这个系统中既不能被证明为真,也不能被证明为否。

第二定理:如果系统S含有初等数论,当S无矛盾时,它的无矛盾性不可能在S内证明。

哥德尔证明了任何一个形式系统,只要包括了简单的初等数论描述,而且是自洽的,它必定包含某些系统内所允许的方法既不能证明真也不能证伪的命题。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的了解哥德尔不完备定理,大家看看下面的摘录内容:20世纪,一小部分聪明人才隐约觉察到,在悖论中有着一些深刻的数学理论。

事情要从崇尚理性的文艺复兴时期谈起,当时的学者如笛卡儿、莱布尼茨等都想创造一个理论解决一切问题。莱布尼茨甚至设想把逻辑学用数学符号表示,以后每逢争论,拿支笔一算就见分晓了。事实证明,莱布尼茨的对符号逻辑的建立起了很大作用。

莱布尼茨太超前了,没能完成他的夙愿。又过了200年,著名学者康托尔提出集合论,为统一数学提供了一线希望。

逻辑本源:对于意识的研究远远不够,哲学大厦离竣工还早

集合论的出现,为近代数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就在数学家踌躇满志的时候,集合论中出现了悖论。康托尔自己就发现了康托尔悖论(包含一切集合的集合是否存在?),更严重的是罗素悖论,其中涉及的是以自己为元素的集合。这被称为“第三次数学危机”。后来这种定义被公理排斥掉了,危机得以解决。

20世纪20年代,在集合论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大数学家希尔伯特向全世界的数学家抛出了个宏伟计划,其大意是建立一组公理体系,使一切数学命题原则上都可由此经有限步推定真伪,这叫做公理体系的“完备性”;希尔伯特还要求公理体系保持“独立性”(即所有公理都是互相独立的,使公理系统尽可能的简洁)和“无矛盾性”(即相容性,不能从公理系统导出矛盾)。

值得指出的是,希尔伯特所说的公理不是我们通常认为的公理,而是经过了彻底的形式化。他们存在于一门叫做元数学的分支中。元数学与一般数学理论的关系有点像计算机中应用程序和普通文件的关系。

逻辑本源:对于意识的研究远远不够,哲学大厦离竣工还早

希尔伯特的计划也确实有一定的进展,几乎全世界的数学家都乐观地看着数学大厦即将竣工。正当一切都越来越明朗之际,突然一声晴天霹雳。1931年,在希尔伯特提出计划不到3年,年轻的哥德尔就使希尔伯特的想变成了令人沮丧的噩梦。哥德尔证明:任何无矛盾的公理体系,只要包含初等算术的陈述,则必定存在一个不可判定命题,用这组公理不能判定其真假。也就是说,“无矛盾”和“完备”是不能同时满足的!这便是闻名于世的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

看过我科普作品《见微知著》的朋友,此刻应该可以想到EPR悖论之争。这一悖论涉及到如何理解微观物理实在的问题。爱因斯坦等人认为,如果一个物理理论对物理实在的描述是完备的,那么物理实在的每个要素都必须在其中有它的对应量,即完备性判据。

可是根据哥德尔不完备定理,要在量子力学系统内去证明量子系统的完备性,这是不能的。

维特根斯坦通过逻辑推理说明了一些事实是没有逻辑可言的;而哥德尔通过数学推理证明了很多命题是无法证真伪。再回到哲学要回答的第一个问题,谁决定谁。比如物质决定意识,这个命题你能证伪或者证真吗?

逻辑本源:对于意识的研究远远不够,哲学大厦离竣工还早

灵遁者艺术

一开始设定什么条件其实也很重要!记住我一开始说的,人本身是一种偏见,人诞生之后的理论都是带有偏见的。要做到无干涉的陈述是一件异常困难的事情。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物质的,这没有错。可是维特根斯坦他怎么定义世界的?他说世界是事实的总体,是一切发生的事情,而不是事物的总体。

不同的定义代表不同的概念,概念是后天的!不是先天存在的!所以说一开始设定什么条件是重要的,所以说人本身是局限,或者偏见。因为语言的设定也是一件极为棘手的事情。后来维特根斯坦也意识到了这点,所以他又写了《哲学研究》,是一本专门讲语言研究的书籍。但该书比较晦涩,语言也不是那么通俗,可能是翻译的问题。

其实这就是当下哲学的困惑,它的前方并不是朗朗晴空,是有一团迷雾的。物质决定意识的认识,不能通过逻辑来论证。说它是直觉所得或者经验所得是可以的。尤其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关于意识的定义,充满争议。

逻辑本源:对于意识的研究远远不够,哲学大厦离竣工还早

确实一块石头不会有精神活动,不会有意识。但目前没有人可以证明意识不具有物质性。我们现在公认是万物具有辐射能力,意识是脑神经活动的化学反应。有物质的东西产生了有物质的东西,这是比较好想象的;而有物质的东西产生了无物质的东西【意识】,这其实是不好想象的。那么意识是不是具有能量属性的东西,对哲学理论而言就尤为重要。

举两个例子吧,如果心灵感应是存在的,那么意识就具有物质性。很简单,一个发送东西,一个能接收到东西,必须是具有物质性。再比如灵魂一说,大概就是人死之后,意识以另一种形态存在,自然就说明了意识的物质性。上面这两个例子,显然是没有得到实验证实的。还有一个比较常见的例子可以一说,脑电波是脑生物电的记录,不是电磁波。2020年3月30日,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科研团队把人的脑电波转译成英文句子,最低平均错误率只有3%,发表在《自然·神经科学》杂志上。这说明什么呢?脑电波不是电磁波,但脑生物电活动肯定产生电磁波,这些电磁波能否直接被识别为想法或者句子?这是一个很乐观的实验。

再者你也可以这样想,物质是客观存在,意识也是一种客观存在。都是一种客观存在,那么谁决定谁?所以维特根斯坦的定义用马克思的语言转化就是世界是诸客观存在的总和。不能说这是一种聪明的表述,只能说这是一种表述。

逻辑本源:对于意识的研究远远不够,哲学大厦离竣工还早

不可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其先进性。物质决定意识很容易理解,先有了物质,才有了意识。先有你的存在,才能有你的意识。但就如我上面所说的,物质决定意识,这个逻辑的真伪怎么导出?我们可以说,它本来如此,无需证明。就是它是以自己来表述自己的!

即使这样,我们依然应该谨慎,因为关于意识的研究还远远不够。以量子力学中的双缝干涉实验来说,就是最典型的。如果我们去观察粒子,干涉条纹不会出现;如果不观察,干涉条纹出现。什么叫干涉?干涉是人的干涉,测量是人的测量,所以怎么也推脱不了意识在其中的影响,懂了吗?这就是为什么一些科学大佬们说:测量行为创造或者改变了世界。也就是说意识参与了创造或者改变世界。你站着不动,你看着它就是一种改变。你看着它就是一种测量!那么真相到底是什么?在这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能解释这一现象的。而相信一个电子同时穿过两条缝隙,这个事情是不能想象的,所以也就不具有逻辑可言。这就是我为什么在《见微知著》中反对电子会同时通过两条缝隙!但在写《见微知著》的时候,我主张的哲学思路指导还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

所以其实要想合理解释双缝干涉实验。从逻辑上讲,有这么两条路,这两条路也是哲学的路。

第一根据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在系统内不能证明真伪的话,那就只能选择跳出系统。所以这样的话,就是高维度理论必须出现。也就是说在三维世界里不能理解的,不能证明真伪的东西,在四维世界可以得到答案。但高维度理论,我一直在科普书中反对,因为这不可想象。因为我们确实无法想象通过一个点有四条垂直的线,我们想象不出来另一条怎么去安排。所以连四维世界都无法想象,更高维度的理论就更加困难了。但不得不承认,纯数学的推理证明,在更高维度上,这些矛盾是自洽的。这些矛盾主要指的是量子力学与相对论的不兼容。相信高维度理论【弦理论】,这样会造成世界是不可认识的,这违反马克思主义哲学。

但这本书的名字叫《重构世界》,与其别人来批评我,不如我自己来批评自己。我不能想象的东西,我们不能想象的东西,不能证明所有人不能想象,懂吗?比如外星人,假设它们就是生活在四维空间中,那么它们就可以轻松想象四维空间是什么样子了。轻松的通过一个点,画出了四条垂直线!但诸位学生一定要注意,搞科研不能这么想,得站在可以想象的地方去走路,实在走不通了,再去想象那些不可想象的路。

逻辑本源:对于意识的研究远远不够,哲学大厦离竣工还早

第二条路,就是重新理解意识!也就是说理解测量,理解干涉,理解我们自己的意识到底是怎么回事。如果意识具有物质或者能量属性,那么测量干扰就变得理所应当。

其实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有点像引力与惯性的关系。我在《变化》一书中认为惯性是由引力决定的,没有引力,就不会有惯性。但不能反过来说没有惯性就没有引力。但引力与惯性二者一定是不可分的。

起初我也想过物质与意识是否像电与磁这样的联系。他们就是一个事物的两面性,但都具有物质或者能量属性。但显然不适合,物质和意识的平权性是我们目前看不到的。但诸位要明白,即使意识具有物质性,能量性,也不能说可推翻马克思主义哲学。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灵活的,它有生命的自我修补能力。做一些调整,理论一定还是那么完美。

讲到这里,再提一个人,他叫老子。我国著名的哲学家,《道德经》是他的代表作品。理论诞生至今有2000多年了,没人能推翻!他的定义又简单又牛气。宇宙的本源是道!可是道是什么呢?他没有给一个具体的答案,只是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 ,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你读完这些句子,不得不服气,一个2000多年的人,把宇宙万物想这么通透,这是多么难得。

逻辑本源:对于意识的研究远远不够,哲学大厦离竣工还早

按照老子的观点,有生于无,无生于有。那么无论意识是有物质性还是没有,都不重要了。其实它们就是平权的。大概你可以转换成阴阳的概念。可以看见的物质为阳,看不见的意识为阴,道就是阴阳的结合体,或者说阴阳的总和。和维特根斯坦的定义倒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维特根斯坦的定义:“世界是诸事实的总和”。很明显,这样的话,物质和意识是平权的。也就是说没有谁决定谁这一说,就是互相影响,互相联系。有点二元论的意思,但又有别于传统笛卡尔哲学所创立的二元论。因为老子的这样阴阳理念是统一的,不是分立的!

多说两点,老子的哲学思想可以说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思想。它不像其他宗教哲学那样有异议,有异议或者对立就会产生不同的意识形态,从而产生抗争。这就是为什么西方历史因为宗教信仰不同产生的战争此起彼伏。

再一点就是他的理论虽然是朴素的,但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有了,所以构成了一个有生命力的系统。而道也不需要逻辑推理去证明,它是介于可想象和不可想象之间。

应该给本章做个简单的结尾了,此刻的心情是复杂的。逻辑是存在的,逻辑的本源就是存在的,可以理解为是先天存在的。读完整篇文章,你应该明白一个道理,以单一的理论思想为指导来认识世界,得到的也往往是单一的反馈。批判性的思维一定要时刻存在,去爱先辈们的理论,而不是崇拜他们。马克思很聪明,可是维特根斯坦,哥德尔,还有我们中国老子也很聪明啊。那你相信谁?我希望你相信他们的同时,更相信自己。

最后祝各位国庆快乐,健康常伴。

独立学者,作家,艺术家灵遁者哲学作品。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njqdkqf.html

灵遁者哲学:逻辑本源的评论 (共 5 条)

  • 天上的街市
  • 淡了红颜
  • 诗心云卿
  • 雪儿
  • 浪子狐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