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平遥红色文化考察游记(上)

2020-08-06 04:41 作者:神龙  | 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作者/山西冯恩启

2020年7月22日,我随汾阳原人大主任,汾阳三晋文化研究会会长武登云;汾阳总工会原常务副主席、汾阳红色专委会主任张超际;汾阳市委老干局原局长,汾阳红色专委会顾问孔宪泉;汾阳原交通局局长,汾阳红色专委会顾问侯荃;汾阳红色专委会委员侯廷胜;汾阳新闻办干事,汾阳红色专委会委员李勇斌,走进平遥,在平遥知名红色文化研究学者梁继国的带领下,进行了一次很有意义红色文化考察之旅。一路风光无限,一路感动多多,写文述之,以作纪念。

7月22日,农历六月初二,大暑。本是高空流火挂南天,满地热得冒烟的时节。可是天公作美,多云见阴,不仅给我们撑起了天伞,还不时掉几滴,让我们清爽。

从平遥古城到平遥蒋家堡汾河古渡口东岸,路程不过20里。两辆轿车载着我们八人,穿村过镇,很快就到了目的地。下车后,我们站在汾河岸边,昔日渡口上,放眼看景,抒怀畅谈古往今来这个汾河渡口繁盛时的动人故事,落寞时的悲风泪雨,还有萋萋野草覆盖的尘烟岁月,人行踪迹,码头哨声,摇曳灯火.......

下游不足五里,就是汾河三坝。据2005年11月,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三坝灌区志》记载: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建成汾河第三坝后投入使用,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因蓄水冲毁而停止使用。1954年进行整修后,重新使用至今。

曾经波涛翻滚,曾经浪花飞溅的汾河水,已没有了曾经的激情与奔放。汾河,如一道白练,从南到北,从北到南,看不到尽头,沉静地躺在两岸长满青草的河滩之间。弯曲的躯体,瘦细腰腿,像个瘦美人,又像条睡龙。弯弯曲曲的汾河,被大河堰紧锁,河堰近年来砌石铺油,车驰奔其上,只顾自己的行程,谁都无暇看它一眼。汾河真的老了吗?(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西岸就是文水下曲镇徐家镇村汾河渡口。梁继国老师指着渡口滔滔不绝地讲道:

“这个渡口至古以来就是这一带的交通要道,也是红色交通线通过之处,具有悠久的红色文化历史。就在这个汾河渡口,1942年刘少奇回延安过汾河,在平介县县长成克的护送 下,往返8趟由此通过。

1944年12月6日,平介县县长胡汉平打通各种关系,在此驾桥,护送由王震、王首道率领南下第一支队3500人安全通过,并将过境沿途生病掉队的同志收容集中起来,送到指定的收容接待站,护送随支队行进的干部大队掉队的郑位三同志安全地护送到沁源县王和镇,回到了三五九旅南下支队;

1945年7月9日,在熬坡村发生激战的由晋绥联防军延安警备一旅文年生任司令员、张启龙任政治委员组成的第三支队3400人在此通过。’由刘转连司令、晏福生政委率领南下第二支队3500人在此通过。第二,三支队过汾河渡口时,战胜了日伪的围追堵截,在轰隆隆的大炮轰炸声中,在齐身的汾河水中,涉水过河,强行向前,第三支队顺利通过同蒲铁路。第二支队通过同蒲铁路时,在东游驾一带同蒲铁路线上同日伪展开激战。”

梁老师讲的太好了,从时间、地点到人物,从事情的起因、经过到结果,把这个蒋家堡一一徐家镇汾河渡口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发生的红色文化故事,讲的有理有据,生动形象。我们似乎跟着梁老师,穿过漫漫岁月,在眼前这个汾河渡口,看着刘少奇同志巧妙过汾河渡口时惊心动魄的画面,以及王震率领的八路军南下支队强渡汾河时的恢弘场景。

感人,真的好感人啊!没有先烈出生入死的战斗和牺牲,怎能有我们今天幸福生活?平静安宁的汾河渡口,已在岁月无数更替中,失去原有的模样,也没有人来人往的繁忙景象,但那缥缈的烟云水色,却不曾一日离开。这里晨辉夕光依然美丽,这里蓝天白云依然清洁。远去的摆船,荒废的古渡,很少有人提起。不远处的大坝公路,汾河大桥已在“换了人间”的诗意生活中,载着飞驰的车辆,日演奏着人们勤劳奋进,追求幸福的强劲乐曲。水迎风飞起,鱼向河中翔游,生命的绿色铺天盖地。这里并不荒凉,永远也不会荒凉!

真是:“汾河几湾如画,景色这边独好”。

梁继国老师最后说:“上车,下一站,抗战时红色秘密交通线重要节点村,平遥东游驾!”

坐在车里,我闭目靠椅,随着滚动的车轮,带着激情向往,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一程又一程构筑着“怎样才能继承先辈遗志?完成中华更加繁荣强盛的美!”

2020一8一5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lzpbkqf.html

平遥红色文化考察游记(上)的评论 (共 4 条)

  • 老夫子(熊自洲)
  • 淡了红颜
  • 浪子狐
  • 神龙
    神龙 推荐阅读并说 推荐阅读!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