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老表

2020-11-24 13:02 作者:TANUKI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人们习惯叫江西人 “老表”,江西人也习惯称呼来人“老表”, 大概这“老表”只是一种称呼,如同西北人不分男女,习惯见人叫 “师傅”一样,一种套近乎的尊称。

为什么人们管江西人叫“老表”? 没有一个比较权威的说法,民间的说法则多种多样,众说纷纭,概括起来,比较典型的大概有五种:一是“图腾”说,该说法说“老表”本是图腾表柱的土俗语,是图腾印象在江西族群中的记忆残留;二是“江西填湖广”说,说元末明初之际,湖南广东许多地区因战乱而一片荒芜,大批江西人迁入湖广,这些迁入湖广的江西人后代回到江西祭祖时,喜以老表称呼当地的江西族人,意为表兄堂亲;三是朱元璋“金口玉言许诺”说,说当年朱元璋在江西遇难获救,为了报答江西人的恩情,许诺若得天下,江西人遇事可以“老表”名义直接找他;四是“客家人回迁”说,散布在广东梅州、惠州、韶州以及福建汀州的客家人在明清时期有一次回迁江西赣州,因为五地主要是客家人,互称“老表”,后来流传到江西全境;五是“风水说”,赣南风水出名,人们习惯把风水先生的罗盘叫“表”,于是乎把风水先生叫“老表”,久而久之,推广到称呼所有江西人“老表”。

爸是赣南的蓑衣手工艺人,爸爸则说,赣南蓑衣手工艺人之间,师师宣嘱,徒徒相传,“老表”其实最初指的是蓑衣佬,也就是蓑衣手工艺人,南方的蓑衣是用棕榈树的叶子棕叶做的,北方的蓑衣是稻草、席草或者芦苇做的,最初,南方的蓑衣叫“表”,后来,南北才渐渐统一叫蓑衣。小时候,听爸爸讲行业传说,也只当奇闻异事,没有往心里去,后来,发现甲骨文的“表”字,真是像一人披着蓑衣,而《说文解字》也说,“表”,从毛,从衣,是“毛”做的衣服。但《说文》把“表”解释成为裘毛,也就是皮毛衣服,显然不是那个大众化穿得起的,爸爸说的“表”,作为带毛的衣服,也就是露出棕毛的蓑衣,从“表”字的含义来看,还真的有道理,恐怕不是空穴来风。现在赣南叫一床蓑衣还是叫“一表蓑衣”,大概也是对 “表”的残留记忆。蓑衣手工艺人穿街走巷到处做手艺,当时人们叫这种手工艺人叫“老表”,如同我们现在叫“老师”,只是对这个职业的称呼,因为赣南很多蓑衣手工艺人,久而久之习惯拿这一职业称呼了该地的人,进而推广到称呼所有江西人“老表”。

我在赣南出生,虽然粤北长大,经常也有人叫我“老表”,而爸爸去哪里,人家都叫他“老表”,爸爸说,因为“老表”,也就是会做蓑衣手工,在饥饿的那几年都没有挨饿过,那时候因为大跃进,只争朝夕地干活,风吹日晒,刮风下,一表蓑衣是人手必备的必需品,白天遮风挡雨,晚上当被子盖,那时候会做蓑衣手工是最紧俏的,虽然是大锅饭,但做蓑衣的有小灶,可以领到在当时极其稀罕的饼干,爸爸说,他小时候吃红薯吃伤了,到现在闻到红薯味道都怕,所以十几岁就跟着师傅学蓑衣手艺,也正是因为学了蓑衣手艺,之后就再没有挨过饿。随着工业化的进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蓑衣渐渐退出时代的舞台,但五六十年代,是一个蓑衣黄金时期,爸爸说,在赣南一个地方,他还用蓑衣给一个出嫁的新娘做了一床嫁衣,很温馨的蓑衣。

“表”,也就是蓑衣,历史悠久。《诗经•小雅•无羊》中就有“尔牧来思,何蓑何笠”,诗歌歌颂放牧人披蓑戴笠放牧的情景,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里蓑衣曾经为人们遮风挡雨。如今,爸爸老了,蓑衣也渐渐退出时代的舞台,家里墙壁上虽然依然挂在一表蓑衣,那也是多年没有人穿过的,只是作为一个生活的见证,一种曾经的记忆。国庆节孩子们回家,看到蓑衣,居然也不认识了,爸爸无奈地对孩子们说,别人叫我们“老表”,那才是当年爷爷做的老表,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老表作出过默默的奉献。

蓑衣已经渐行渐远,爸爸辈老表们也越来越老。青箬笠,绿蓑衣,一蓑烟雨任平生,风风雨雨,粗茶淡饭的日子,每每听到一句“老表”,还是格外的亲切。(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ftxbkqf.html

老表的评论 (共 6 条)

  • 绿若流
  • 浪子狐
  • 淡了红颜
  • 剑客
  • 苦乐年华

    苦乐年华有许多传统的东西正在被现代文明所淹没,这些传统记忆犹如血液里的基因,只有六七十年代的人才会深有感触,欣赏美文!

    赞(0)回复
  • 香山雪痴

    香山雪痴好文章!以前曾在生产队干过农活,披过蓑衣,实活说蓑衣挺实用的。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