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长篇小说乱云润生第三百二十四回

2025-08-05 23:24 作者:小牮  | 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长篇小说乱云润生第三百二十四回

乱云润生 第四十七章

沽海闯荡谋生润生另辟蹊径

站柜谦祥益俊郎初邂浪漫情

第三百二十四回

1932年,沽海局势动荡,帮派纷争不断。赤润生二度到此谋生,却四处碰壁,还被流氓索要“保护费”,无奈前往金刚桥菜道码头做苦力抵债。在码头,他仗义助人,收获工友情谊,还帮船主连装卸货物,赚得银元重获自由。之后他去市求职,五月中旬赤润生又前往估衣街,在谦祥益谋求发展 。(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或许是润生眼中的执着与不甘打动了账房先生,又或许是店里确实需要人手。沉默良久,账房先生放下算盘:“明日辰时来,你先跟着学徒,若机灵勤快,便留得下。”

赤运生喜出望外,连声道谢。踏出店门时,晚霞漫天。估衣街的灯火次第亮起,赤润生回头望去,谦祥益的招牌在夜色中愈发醒目。他握紧拳头,暗暗发誓,定要在这沽海,在这谦祥益,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当晚,赤润生哼着小曲,脚步轻快地回到了金家窑电灯房住处。屋内电灯昏黄的光晕下,他小心翼翼展开屋内柜橱中房主赤增清表爷存放叠得整整齐齐的《北洋官报》,指尖在密密麻麻的铅字间来回游走。终于,"谦祥益"三个醒目标题映入眼帘,赤润虫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他反复研读着报上关于这家著名商铺的介绍,又仔细查阅了有关多份资料,一个周密想法在他心中渐渐成形,这绝对是个不容错过的极好佳机!

想到即将在谦祥益开启的新生活,赤润生突然想起在这间屋中同住的三个年轻人。他们与我共同挤在这间狭小屋子中,多亏是表爷赤增清看在亲戚情分上,只象征性收点租金。但如今多了三人,表爷还不知哓,而这房租着实让表叔吃亏不少。他默默盘算着:1932年的沽海,这样的房屋租出去少说要十块银元,可前两年,小叔夫妇住过曾撂下五块银允,我去年居住一年也只给五块...如今四个人住着,表叔怎么也该收八块才对。再说,也许经过在谦祥益试工,让我留宿店铺中,这样一来,虽这儿仅工友三人居住,但我也要保留随时被解雇有住处状态,此时此刻,应该及时挑明让三工友交些房租了。

当晚,电灯房里暖意融融。赤润生把三个伙伴叫到一起,语重心长地说:"兄弟们,咱们在这住了些日子。要搁外面租房子,一年没十块大洋根本下不来。好在我表爷照应,咱们才能住得踏实。现在你们手头都有点积蓄,每人出两块银元,我也出两块,把房租补上,你们看怎么样?你们现在每月能挣七块银元,除去吃饭,这点钱不算什么。"

三个年轻人对视,深感赤润生这些日子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便纷纷点头。"多亏润生哥照应,不然我们哪能有这么好住处!"说着,他们毫不犹豫地掏出银元,放在桌上。

夜幕中,赤润生怀揣着八块银元,来到泽贤里表爷家。推开斑驳的院门,屋里飘来淡淡的茶香。表爷赤增清正在灯下看报,见他来了,连忙起身招呼。赤润生将这两个月的经历娓娓道来:从收保护费的惊险,到鸟市的奇遇,再到估衣街谦祥益抛来那橄榄枝...

听到收保护费的情节,表爷叹了口气:"这恶霸混混刘广海逼交住户保护费有多年了,当年我也不想交,可不交不行啊,五块银元,确实啊,唉,没办法,只能忍气吞声!"当赤润生提到,刘广海还强行塞住了三个新来的码头打工苦力与我一起居住,我想也要他们交些房租时,表叔连连摆手:"都是穷苦人,提这些干什么!"在赤润生再三坚持下,表爷才收下六块银元,嘴里还念叨着:"够了够了,多的我可不能要!"

昏暗灯光下,侄孙俩的影子被拉得很长,诉说着浓浓的亲情与温暖;赤增清将银元收进小木匣,转身从他珍存多年的报刊厨柜中取出泛黄厚厚一摞报纸,指尖拂过边角磨损的《北洋官报》合订本:"润生,你既试工谦祥益,便先要知根知底,对商铺了如指掌,热这份工作,才让东家对你有好印象。

于是,表爷把知晓的统统讲给赤润生。他打开报纸清楚念叨起来:这家商号可不简单晰,咸丰十一年,是公历1861年啊,河北沧州的陈千祥挑着货郎担进沽海卫,扁担两头只装着二十匹粗布与半袋沧州枣。"

赤润生好奇的询问表爷,我今天在谦祥益看字号介绍,这家买卖创始人不是孟家吗?这与您讲述陈家有什么关联吗?

表爷赤增清接着详细回答;谦祥益不是陈家创立的,而是孟家。谦祥益的始祖是孟兴泰。孟子第五十五代孙孟子伦一支于明朝洪武二年迁至山东章丘旧军镇。清康熙年间孟家发迹,开始大力经商。孟兴泰之后,孟毓溪在周村开设恒祥染坊,其远房外甥董连元被委任为经理后,将恒祥染坊更名为谦祥益,并在北京开设分号。后来,在孟养轩主持“谦祥益”期间,生意达到顶峰,在全国多地开设分号,形成庞大的商业网络。

不过,孟养轩娶妻陈氏。陈氏家族有一定背景,其岳父陈建侯曾任直隶建造局总办。但谦祥益创立和发展主要是孟氏家族的功绩,陈家是通过婚姻关系与孟家有一定关联。

表爷往铜烟锅里添了勺烟丝,火苗在夜色里明明灭灭:"那年腊月,俄国皮毛商的马车在北大关翻车,整箱整箱的貂皮滚进泥塘。别人都躲瘟疫似的避开,陈千祥却倾家荡产买下这些已浸水的皮料。他带着伙计在南运河畔搭起晾架,用沧州老家腌冬枣的法子,竟把发霉的皮子救回了七八成。转年开,这批'运河洗貂',被英国洋行高价收走,谦祥益的字号,就此这么打响了。"

窗外传来更夫那打更梆子声,赤增清摩挲着茶碗继续讲述着:"光绪二十年闹饥荒,陈东家在店门口支起八口大锅施粥,自己却嚼着掺了观音土的窝头。有人说他傻,他却把算盘拍得震天响:'饿着肚子的人哪有力气买绸缎?'后来灾民们都记着这份恩情,哪怕讨饭路过也要进店摸一摸柜台。"

赤润生听得入神,给表爷碗中斟滿浓茶,他津津有味聆听着:"民国三年,谦祥益盖起三层青砖楼,门楣上'童叟无欺'的匾额是状元公张謇亲题。日本人三顾茅庐要入股,陈东家当场把合同塞进火炉,说:'我这杆秤,秤得起绫罗绸缎,秤不起祖宗气节!'"赤增清突然压低声音,"如今的掌柜是陈东家的嫡孙,听说新派时尚得很,店里装了会说话的留声机,还雇了些女店员。"

夜风卷着槐花香气扑进窗棂,赤润生仿佛望着墙上摇曳的人影,仿佛看见百年间无数客商在谦祥益的雕花门前进进出出。那些浸透汗水的粗布、浴火重生的貂皮、冒着热气的粥锅,此刻都化作萦绕在心头的传奇,将他与这家老字号的命运悄然系在一起。

夜深了,至到二更天,赤润生对表爷千恩万谢中才匆匆回家,几个小时后,他要准时去谦祥益报到,开始在沽海新的打工生活。

待续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fqrmkqf.html

长篇小说乱云润生第三百二十四回的评论 (共 0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