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022木桶木盆
每一个人家都少不了瓶瓶罐罐,塑料、不锈钢、陶瓷、搪瓷喷盆,商店里塑料瓶装的商品琳琅满目。
老上海人家就没有那么幸运,家家户户用的都是木制的桶和盆,小时候我们还用过木碗木勺。条件好一点的人家用起铜吊子铜脸盆,我们家就是用的铜吊子铜脸盆铜汤捂子。
洗菜用木盆,洗澡要用大木盆,饭馆里煮好的米饭要盛进木桶里,大木盆还可以洗衣服,洗脚有洗脚盆,上海人马桶绝对离不开的,样样都离不开木桶木盆。
我们家去郑州就带了高脚洗脚盆、大木盆、铜吊子、铜脸盆、铜汤捂子,就马桶没有带,因为郑州已经开始使用抽水马桶。
早上弄堂里就是木桶的展览会,大大小小木桶一只接一只排满了弄堂支弄。
塑料虽然在二十世纪初期发明的,中国六十年代才开始起步。(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日用搪瓷的时代到来,应该是八十年代后期。当年想购买这种成套的搪瓷用品,必须凭结婚证明才可以购买。
塑料搪瓷用品是我已经到了宜昌以后的事情。
有一些木桶木盆不是天天在用,秋冬季节天气干燥,木桶难免松散干裂漏水。
每年要用的时候,就要在木桶里泡上水,经过一年木桶多多少少有一点渗水,很快木头就会膨胀起来,裂缝就不会再漏水。
并不是都那样幸运,有时候木桶渗水不能解决,这就轮到箍桶匠上场了。
今天妈妈在泡大木盆,大木盆倒上水就渗了出来,到晚上木盆还有一点渗水。
妈妈说:“这两天看见箍桶的,就叫一下。”
我正在楼下玩。
“箍桶哎!箍桶!箍桶哎!箍桶!”
我说:“箍桶的。”
弟弟喊道:“妈妈,有箍桶的。”
妈妈没有听到。
“箍桶口伐!”
“阿有啥坏个木桶、脚桶修口伐!”
我跑了出去,一个箍桶匠挑着担子从弄堂里走过。
我还没有跑到跟前,箍桶匠已经被人叫住了。
箍桶匠戴着一顶毡帽,箍桶匠挑子一副担子。
担子前面是个上小下大的椭圆形木桶,木桶里面放着刨床和各种工具。后面的担子像一个柜子,柜子有几个抽屉,柜子也像一个上小下大的凳子。
上边有半边盖子,既当操作用的凳子,又可以放一些小型工具,还可搁置木刨床刨削桶板。
挑子上面挂了些篾条、铁丝、木板和各种箍桶匠用的锯子。
箍桶匠停下来,箍桶匠放下担子。
“我的桶散了。”
箍桶匠问:“怎么散那么厉害?”
“东西倒下来砸的,能修好吗?”
“我们就是做这个的。”
一个人拿着一个小木桶过来。
“我的这个桶的底不行了,是不是要换一个底。”
妈妈也把我们家的大木盆提过来了。
我说:“这是我们家的。”
箍桶匠问:“是不是漏水呀?”
妈妈说:“有一点漏水。”
箍桶匠说“这个好弄,我先把你这个弄一下。”
箍桶匠把大木盆扣在地上,箍桶匠把盆箍全部敲了一遍,在可能漏水处补上桐油灰。
箍桶匠说:“好了,回家把盆里装上水试一下,你们要每年刷桐油保养一下。”
妈妈说:“我们隔两年会刷一次桐油的。”
妈妈付了钱拿着大木盆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