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乡村人物小辫

2025-04-19 21:12 作者:指点江山  | 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乡村人物小辫

作者:乔集乡 刘营军

小辫,是我们乡村一个走街串巷要饭的老人的名字,至于他的真名叫什么,无从考证,也没有谁愿意考证。

小辫,一米七多的个子,身体微胖,半秃顶的头发总是显得油哄哄的,大而下垂的双耳,一双眯成缝的小眼,下颌微微下垂的肉看起有点多余。天总穿一件分不出黑白的体恤,加上破洞的褐色的裤子。 日里,一件老破旧棉袄,说不出几层破裤。腰间系一条细长的布条。布条下下垂的破袄棉絮十分明显,这种装扮几十年如一日,深深的烙在我的记忆力。

这是发生在三十年前的事情,约摸算来将近有四十年了,那时候刚刚分开生产队(也就是农村的集体生活。)大部分家庭凭借自己的劳动,能够做到丰衣足食。当然还有少部分家庭,由于老弱病残等多重原因,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

于是,在我们乡下,特别是豫东一带,要饭——俨然成为一种职业,一直都存在着。他们大多手里拿着一只大碗,当然粗瓷大碗很多,且碗边多不规整。并且随身带着一根棍子,据说是打狗的棍子。那时候,家里虽然不很富裕,但是每家都很乐意喂上一条狗。看家护院。要饭的人整日里走家串户,这是一个跟人打交道最多的事情,不免每日里最提心吊胆的事就是防着狗咬了。自然打狗棍是必不可少的。而且狗最好咬这这样的人,因为这号人大多穿得破破烂烂,也许是狗眼看人低吧。(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大多数要饭的人都是方圆一带的人,他们白天要点馒头,剩饭,把剩饭吃掉,馒头带回家中,自然里要赶回家中,与家人团聚。也有一些人,四海为家,他们走到哪里,哪里就是家,除了白日的一日三餐,他们不要多余的食物。夜里就住在一些柴草屋里,或者有住家户闲置的老房子里,更有甚者住在一些柴草堆附近。也算随遇而安吧。

小辫便是一种随遇而安的人。他大多数住在我们村一户闲置的房子里,房子虽然有些破旧,屋顶有点漏洞,但屋内靠墙角的地方还是可以遮风挡的,于是他找来些麦秸放在里面,心人士给他送些简单的铺盖,对于他来说,这就是最好的家。

家总算安顿下来,接下来,就开始了自己的营生。说到营生,当然是走村串户要饭。他总是扛着一个黑乎乎的蛇皮口袋,随手惦着一根护身短棍。悠哉悠哉的早出晚归。唯一让人搞不明白的是,他早上出去口袋是空空的,晚上回来口袋还是空空的,也许是要到的馒头太少,或者是压根没有要到。

村民们总是好奇的问到:“辫,(大多村民把他当做自家人,省略了小字,反而显得更亲切。)今天咋没要到东西?”他总是眯起独特的小眼,呵呵,“没谁给,没谁给。”眉目间却显得十分得意。“呀,辫今天又没吃饱。”他却得意的拍着自己肥胖的肚子。“吃饱了,吃饱了,哈哈,呵呵。”留下一串爽朗的笑声,那声音浑厚,没有一点做作。我疑心他是最幸福的人。

小辫还是一个很讲究的要饭人。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下,一般情况下他不在我们村里要。因为他在我们村歇息。不知道这是不是要饭的规矩,亦或是他感觉在这里要饭是一件丢人的事,以为多年以来,他就把自己当做我们村的一员。当然我们村里很多人都是善良的。每逢连阴雨天时,路面湿滑,总有好心人把饭菜送到他的住处,小辫咧开大嘴,眯起小眼,你很能感觉到他开心到飞的感觉。用他那夸张的动作,下颌拉得很长,下坠的肉肉来回晃动,上颌动作却不大,仿佛下颌要把上颌包起来似的。任何食物,在他吃起来都是万分香甜。

他的饭量极大,一碗能吃完,两碗三碗四碗还能吃完。另外,一个、两个、三个、四个馒头还能吃完。大约他的肚子就是一个饭袋。有菜行,没菜还行,味道也不讲究。酸甜苦辣,混合在一起也行。吃完后,他不会说谢谢,你要问:“辫吃饱了吗?”他总是说:“就这吧!”言外之意是没吃饱还是吃饱了,你感觉不出来。并且他吃过你的饭之后从来都不会说谢谢。不过,你能从他眯起的眼镜,张开的肥嘴唇,满面的笑容中,感觉出最真诚的谢意。

给他送点东西,能给你带来最大的快乐,也给他带来幸福。虽然他从不在我们村要,但无论多么恶劣的天气,我村从来没有让他饿着。一直以来,他每年都会在我村“定居”……

我们生活中的人,每个人都有点特长,例如唱歌,跳舞,小辫也不例外,他有两个特长:学狗叫和吆喝买狗。当然,要想让他展示才艺,是要付出点代价的。那就是投其所好。小辫有一大爱好:抽烟。三十年前,人们能抽到烟是飞鸽,合作。好一点的是致富,三羽,最好的是莲花女。

小辫抽烟是不讲品牌的。你看到小辫走来了,大喊一声:“辫,学个狗叫。”“我才不学呢?”他使劲的摆摆手。这时候你不要说话,悄悄从口袋里抽出一根烟,高高举起,你分明可以看到小辫那小小的眼睛里放射出奇异的光。你装作转身要走。“汪汪,汪汪。”仿佛是真的小狗叫声从小辫那粗粗的嗓门里发出。于是乎,他得到了想要的香烟,火呢,当然他没有。你分明可以看到他那焦急的眼神。再喊一句买狗。于是乎,他扯直了嗓子:“卖——狗——”那声音粗狂,悠远,耐人回味。你这时趁机给他点着烟。

“噗嗤,噗嗤。”“哦!”他发出愉快的声音,人世间的快乐,仿佛只是一颗烟的事。几秒钟,烟化为乌有。仿佛猪八戒偷吃人参果一样,一下子就没有了,他也不贪,大踏步扬长而去。

三十年前的农村,想改善生活,唯一的途径就是遇到红白喜事,那时候,一家有事,百家帮忙,自然更少不了四方食客,特别是要饭的。由于小辫人缘好,十里八村凡是有办事的人家,自然少不了他。

小辫赶好(要饭的到事主家要点东西。)。从来不要钱财,香烟之类的东西。他会静静的坐在墙角一些不碍事的地方,有时还帮事主涮涮盘子,洗洗碗之类的小活。他所等待的是客人吃剩的饭食,他吃一点。菜肉,馒头能吃个饱饭。碰巧,有时候,桌子上剩点红烧肉,他就把许多桌子上的归在一起。那颤巍巍,肥嘟嘟的夹带着糖色的四四方方的红烧肉足足有一盆,他铆足劲,甩开腮帮子“哧溜,哧溜。”瞬间便吃下肚。碰巧有时候还有客人喝剩下的散酒,他就对着酒瓶喝了下去。唯有此时,你才能真正了解一个人什么时候是满足

幸运的时候,大总还会赏他几颗烟,当然狗叫和买狗的吆喝声是必不可少的。他就借着酒劲,伴随着酒足饭饱,那吆喝声别有一番滋味。时至今日,我依然记得,搁现在是不是会变成非物质文化遗产?

辫常驻的户家是我村姓赵的一个老爷子,老爷子一生热情好客,长得慈眉善目。经常留着一嘴长胡子。腰里别着一个旱烟袋。走起路来,有点佝偻的身躯。但为人和蔼可亲。说话也很幽默。对待小辫如同家人。

老人常常讲起小辫的一次壮举。有一年,将近年关,辫手里提着几斤猪肉,拿着几盒香烟。还是迈着他那小碎步来带老人家里,非得给老人送点过年的礼品。老人说啥也不要,说“辫,你,出来要饭已是没办法的办法,每天饥一顿饱一顿,哪来的钱买这些东西,我不能要。”辫脸涨得通红,他本来没有多少语言能力,更说不出什么话。放下礼品,还是小碎步,却一溜烟跑了。

老人没办法,第二日做好饭菜,准别款待这位异乡游子,但来到小辫的住处,人已无影无踪。

辫回家过年去了,过候老人才了解到辫平常要一点多余的馒头,自己吃不了,就给一些养殖鸡鸭的人家换一点零钱,存了起来,也许这点礼品,有可能是他一年的收入。

善意的人,会感动万物。就连辫这样的人心里竟然装着别人,我们应该为所有哪怕是最卑微的人的感激之心记在心里。

时间在流逝,最近若干年再也没有看到辫,也许是我们每个人都不再为生活奔波发愁了。辫也过上了正常的生活。不再以要饭而生活了吧。

后记:粗略算来小辫如果健在也有九十了吧,不知道他经历了什么,但人生的风风雨雨他没少经历,世态炎凉也没少折磨他。值得庆幸的是百家饭养活了他,辫也见证了人间的大爱。我记录这些文字,不是在从别人身上找乐趣,也不是想博一下眼球,为了人间的爱,写下一些记忆,仅此而已!

作者简介:刘营军,自由职业者,热爱文学,热爱生活,致力于乡土文化,农村人物风情探究。深爱着这篇黄土地,以及黄土地上的通人。喜欢用文字描写他们的喜怒哀乐,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奋斗过程。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bytmkqf.html

乡村人物小辫的评论 (共 2 条)

  • 逐梦星空
  • 漫舞洛城
    漫舞洛城 审核通过并说 一篇好的文章不要求句句精华,你只要有三两句能够打动人心的话这篇文章也就大功告成了。写作不仅要心静和勤奋而且还要有灵感和天赋,如果有一天你的创作和思维进入到了泥泞沼泽和无法继续下去的境界地步,那就不妨静下心来读读其他优秀写手的经典佳作来借鉴模仿一下,或者停下匆忙凌乱的脚步到户外运动运动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说不定灵光一闪那么一篇水到渠成的佳作也就由此诞生了。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只要你心存梦想和追求,再加上长期不断的用心感悟和辛勤耕耘,我相信一定会功成名就和大有所为的!继续加油吧,一路同行的追梦人!!!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