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太行母子情

2019-03-20 15:36 作者:江枫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太行母子情

连载一

1993年,当徒步山西的脚步踏上太行山的那一刻,山环水抱风景秀丽的太行山便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路边一块牌子上写着,前方5公里,太行抗日村。

了、抗日村的穷秀才老朽也开始下地干活,自打阿华走后老朽就再也没有离开过抗日村了。他终于放下了手中的破笔,开天劈地地拿起了梨锄;他像个听话的孩子翻耕着那二十多亩寸草不生的旱地。五十八年来,他还是第一次把自己放到了农民的阵营里。

老朽的生活终于回到了原点,他变了,变得让乡亲们都不敢相信这浪子也有回头的一天。老朽虽然回乡了,但他每天依然西装革履、从外表上看既没有人相信他原本就是个农民,更没有人相信他还是个老光棍。

老朽乐呵呵地经营着他那二十多亩荒山野岭,在开荒种地的日子,他恍然明白了自己的人生竟不堪回首。我怎么就回到原点呢?说话啊!你给我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老朽的母亲已经80高龄、别瞧这李老太太年势已高,可她耳不聋眼不花;走起路来拿腰板挺得直直地。这使我想起了郭兰英唱的那首歌《人说山西好风光》,她常常跟在儿子老朽的身后一同下地一同早出晚归。他们娘俩从面容上看真不像母子关系,不知道的,一定会认为他们是一对夫妻。

据说这李老太年轻的时候是抗日村出名的才女,打小日本那会儿李老太就是妇救会主任;她在太行山区的妇女中颇有威望。在八年抗战中她是大家学习的榜样,打完日本打老蒋、上前线救伤员她从未落在后面,解放战争时期,她带着担架队常年生活在炮火连天的战场。解放后,李老太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家乡的建设之中。如今,她虽然年势已高,但仍不失当年的风范……

扎根在乡村的老朽,终于让老太太看到了一丝希望。老朽每天都陪伴着他的老妈妈劳动在田间地头。李老太能歌善舞、儿子老朽能写会画,于是他们在村里办起了太行山中的第一个农民文化娱乐中心。如今的抗日村展现出一幅百业兴旺的万春图……

太行母子情

连载{二}

老朽在村里彻底扎根了、没有人知道他扎根的原因是什么,唯有他的老妈妈李老太太最懂儿子的心。她知道朽儿一定是在等待他的阿华,那是一年前的秋天,阿华在和老朽分别时对老朽说“老朽、这人间最残酷的莫过于相的人却不能牵手一生。咱们俩就是很好的例子,你看,我爱你吧,却不能嫁给你。如果不是这该死的世俗,咱们俩能分开吗?不过,你也别想太多啦,你放心、想你的时候我就来找你。说真的、我不知道我未来的男人是否懂我的心,但你却是我一生最知心的那个男人。”没有人知道阿华的表白是否是出自她的真心,还是另有隐情?总之吧,老朽是信了……

老朽记住了阿华的话,他坚定不一的留在了抗日村。他相信阿华说的话、她一定会来找他的,阿华在他的心里早就占据了独特的位置。他认为如果连阿华这样的女人都不能相信的话,那么、其他女人的话就更难相信了。

爱情对于痴情的男人就是一支麻醉剂、它让老朽有点返老还童,它如同一支归心箭让老朽有了一份念想。老朽得到了阿华的初恋;更得到了她的初。他和她虽没有成为名义上的夫妻;但却做了真真切切的野夫妻。

他和她的那一夜风流,星星为他们撑起了霓虹灯,海风为他们作了见证;海浪也轻轻地为他们拍打着河床。他们在河边的草坪上偷吃了禁果,那个让他们心动的季节,那个让他们心动的夜晚永远留在了他的心中……

在人为的因素让阿华退场了,但她却把自己的处女之身献给了老朽。在河边的草坪上,她紧紧的拥抱着老朽。她为他躺下,为他坦露着处女那迷人的春色。这样的画面你还敢指手划脚吗?啊华有句名言;“女人就是商品,不管谁买只要价钱公平,随时可以出售。人生没有后悔,如果有的话,那么,这个人就是一个危险人物。”这,就是阿华对人生的总结。阿华的名言虽然让很多人产生公愤,但在现实中却很实用。

老朽平静的生活在抗日村里,好几年都没有离开过村子。白天他出入在田间地头,晚上他就守着村口那颗大槐树。那里有他的念想,他怕他一但离去就等于失去了他的阿华。他不想因为自己的任性而让一个痴情的女子去为他伤心,他、就在那里痴痴地等待着她……

老朽常常一个人孤独地坐在村口的老槐树下,他总是望着那条通向外界的十里洋肠,就那么静静地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地望着黑夜中的前方。惜日的美好憧憬如同在昨天,他在期盼着阿华的突然出现。他在守望、他在回味着那些早已过去了的甜美岁月……

太行母子情 儿归母忧

{连载三}

抗日村的春天过去了,不冷不热的季节让老朽有了诸多新的想法。老朽再次开始创作,他把创作的地方安排在了村口的那棵大树下。他要在那里叙述他的思念,他要在那里用他的笔去讲述乡村人那纯朴而又善良的心。

老朽创作的书名是《誓言》,那是他和阿华曾经的誓言“相爱不一定要做夫妻,爱是两颗心的相守,更是相知后那种漫长的念想。”人生难得知己红颜,能舍身为男人着想的妙龄女子如今已经不多了。不做夫妻做红颜,人生一艳遇如同登科,更如同加官进爵……

村口的老槐树在风飘摇中依然青春焕发,它见证了老朽和阿华的恩恩爱爱。它和抗日村的人民见证了历史的变迁。老朽给老槐树取了个艺术风格的名儿叫相思树。相思树从春到枝叶繁茂,它在风雨飘摇的岁月里不断的激励人们奋勇前进……

收获的季节再次来到了太行山的抗日村,老朽和全村的老老少少开始忙活了,金色的秋天让抗日村多了更多的喜色。红果挂满了野外的枝头,谷香飘溢在了山乡窝铺。此时此刻的抗日村到处是忙碌的人群,到处都是丰收的景象。

80高龄的李老太太,她形影不离地跟在儿子的后面,她还是哼着她那自编的“太行山歌”。太行山呀!汉子千千万,千千万,可总也走不出这魏巍地大山……

抗日村里再也没有出现过阿华的影子,村口的老槐树下依旧只有老朽一个人孤独地坐在那里……

望着儿子那傻傻的等待,李老太太的心早已翻江倒海。李老太有些后悔啦,她悔不该让儿子在年轻时的任性。要是早些年不让他追求那些所谓的婚姻自由,朽儿也不至于成了全村有名的老光棍儿。望着儿子的痴痴等待,李老太太的眼圈潮湿了……

世上最难跃过的高墙莫过于对爱情的守望、阿华对老朽的那句承诺让老朽扎根了太行山,让他这个浪子回头了;李老太太在兴喜的同时也多了一层心病。她兴喜的是儿子终于回家了,每天还陪着自己有说有笑;而令她心里不安的是:如今儿子都60多岁还没个媳妇,这终归不是个事儿。常言道:“不有三,无后为大。”怎么办呢?思前想后的她决定给儿子寻亲去……

李老太太曾经用唱山歌的方法为儿子解那相思之苦,可她的方法并没奏效,反倒是让村里的男女老少都学会了唱情歌。老朽创作的那部《誓言》也有了完美的结局。《誓言》的诞生是伴着他对阿华那无尽的思念完稿的,阿华并没有信守她对老朽的诺言……

阿华在离开太行山之后也并非老朽想象中的那么顺利。或许是因她的长象太招人、也或许是她的开放型生活为自己招惹了太多的麻烦。在报社,阿华遭到上司的性搔绕,在性侵犯面前她抗争、她愤怒、可都无剂于是。一气之下的她辞去了报社的工作

无奈的阿华再次回到了她的家乡、在父母的苦劝下她委屈的当了一名乡村小学教员,阿华就职的那所小学离她的家乡足有百里之余;小学位于黄河岸边的一个小村庄,村子看上去虽不大、但却住着上千人的村民;一条连自行车都不能骑的乡村小道就那么弯弯曲曲地通向了外面的世界。苦命的阿华,从此在那条弯弯曲曲的小道上开始了她的屈辱人生……

老朽仍然待在他的抗日村里苦苦的等待着她,白天,他和李老太太一道下田干活。他早已变得寡言少语,除了干活还是干活,他就那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守望着他的爱情。

劳作之余,老朽总是少不了要去村口的老槐树下坐坐;一年四季,他从未放弃,他在等待,他在守望,他在期盼着小道的尽头能出现阿华的影子……

儿子的举动让李老太太多了许多想法,她开始为朽儿的婚事操心了。几年里她跑遍了方圆百里的村庄,拄了多年的拐杖她扔了,别看她88岁的高龄竟像个小媳妇走东村,窜西村,上东家下西家;一年又一年,李老太太就那么执着地为年已65岁的儿子讨媳妇。可是,谁愿把大姑娘嫁给她那60多岁的老头子呢?别说小姑娘了,就连寡妇听了也是连连摇头。这下可难倒了李老太太……

太行母子情 李老太太寻亲记

连载四

李老太太为儿子寻亲的佳话很快传遍了太行山的十里八乡,这故事一传开人们不仅有些好奇;80多岁的老人还在为60多岁的儿子寻亲,这简直是不可思议。人们不仅想:她的儿子会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按年龄推算,这老太太的儿子莫非是个傻子?要不,他怎么找不着个媳妇呢?总之吧,说什么的都有了……

李老太太为朽儿寻亲的脚步并没有因为人们的闲言碎语而停下,她早已下定了决心,朽儿年龄再大,在她心里那也是个孩子。他一天不结婚她就一天不能闭眼,要是闭上了眼睛;他就觉得自己对不起朽家的列祖列宗,就不配做朽儿的母亲。

李老太个头高大,一脸慈祥,别看她80多岁的人,那走路的样子真不亚于年轻的小媳妇儿。无论在哪里,她的腰板儿总是挺得直直的。她常常对儿子说:朽儿啊!咱们太行山人没有一个是孬种。这些年你总是生活在城里,当娘的年纪也大了,不管咋说,你得说个媳妇。你得给我打起精神来,娘过两天就出门给你讨媳妇去。娘去给儿子讨媳妇不丢人,你就在家里听娘的好消息吧!

朽儿一听急啦,娘,你都快到90高龄的人,咋能让你去为儿子的事奔波?李老太太把手在桌子上一拍,朽儿啊,你这话娘就不爱听嘛。娘的身体好着呢,那几年你不在家,娘时常不也一个人去一百多里外的临汾,霍州赶集吗?你也太小看你娘的腿脚功夫啦。好啦!咱娘俩就别争啦,明天娘就出发……

一转眼,两年过去,两年里李老太太跑完了方圆百里的几百个村庄。寻了不下几百个大龄女和寡妇,人们一听她的儿子都60岁了,没有一个人愿意接受这个现实。在这个革命老区的太行山里,乡亲们出于对她的尊敬,大家还是为她提供了很多方便。

都是乡里乡亲的,人们也不好打击她的积极性,有剩女的虽不愿把女儿嫁给她60岁的儿子,但如果逢上下雨落,或是天色不早,人们都会主动让李老太太驻足留下。乡亲们为她冲上热茶,做上老人可口的饭菜,太行山的老老少少没有把她当外人,他们就像对待自己的老人一样的对待她;以表达对老太太那爱子之心尊敬。

李老太的寻亲路,终于在刘庄这个太行山的小村庄里结束了。人们常说:“六月天,姑娘脸,说变就变。”李老太终于因长途劳累晕倒在了路边……

正午十分,火红火红的太阳烧烤着山峡茫茫的太行山,刘庄小学教师刘英正好回家了。当她看到村口的路边躺着一个白发苍苍的陌生老太太时,她不忍心视而不见。刘英28岁,因为心眼高一直是东不成西不就。她走到李老太身边推了推她、老太太象是晕倒的,面对此情此景刘英啥也没想;她使足了劲将老太太背回了她家。刘英的父母正好都走亲戚去了,家里就她一人、她将李老太放到了她的床上便赶紧为老人按摩。

昏睡了一个下午的李老太太终于苏醒啦,这个下午可忙坏了刘英,她为她按摩,她给她烧好了可口的小米粥。李老太太醒来的第一句话便是:“姑娘,我这是在哪儿啊?”刘英说:“老妈妈,你在我家呀。我见你晕倒在咱的村口就把你背了回来;现在好些了吗?”李老太太感激的说:“闺女呀!你是个好人啊!”

看到老太太精神好起来的刘英高兴的问:“老妈妈、您是哪儿人、咋会晕倒在咱们村口呢?李老太太看了看刘英说:“闺女、可让你受苦啦,我是抗日村的;离这里有一百多里地。我呀、是为我那60多岁的儿子出来寻亲的。姑娘,不怕你笑话,这方圆几百里我都跑遍了,可是呢,还是没有哪家的姑娘愿意嫁给我那可怜的儿子。我这当娘的也真是没用啊!

刘英赶紧问:“老妈妈你儿子都60了那您老多大啦?老太太说:我呀、都88岁啦。”刘英一听感动的说:“我的妈呀!您都88岁啦还出来给你的儿子寻老婆,我可还是第一次遇到啊!这可是个大新闻呢。老妈妈,要不我帮你把你给你儿子讨媳妇的感人故事在村里广播,广播?李老太太一听,姑娘,那怎么成呢?”

其实吧,这刘英对李老太太的话也是半信半凝、她在心里想、我的天阿!她怎么养了这么个儿子?都60岁了连个老婆自己都找不到,居然还让自己88岁的老母为他找,哼、这是个什么样的男人?我到要去会会他……

刘英一个人想着心事、她的举动让这生活经验丰富的李老太太看在了眼里,于是她趁热打铁的对刘英说:“闺女啊!你可是不知道、要说我那个儿子啊!他在咱那里可是出了名的秀才呢。要说错啊!也是我这当娘的错。早些年我给他说媳妇,他死活不干。还说什么自己的婚姻要自由恋爱,老人不得包办。我想吧,儿子说的有些道理,于是就由着他去了。改革开放那年他就离家了,他一走就是30多年,

前年他回来了、还领着个不到20岁的大姑娘,我们都以为那是他的女儿;没想哪姑娘竞是他的初恋。当时可把我和全村的人都逗乐啦。那个姑娘在咱家住了几天后就走了;一去两年多再也没个信儿。我那个儿子啊!对那姑娘真是着了迷,两年里他总是一个人常常待在村口的那颗老槐树下;说是在等他的那个中情人。

两年里他都是风雨无阻、那情景让人看了心都碎啦,我劝他,他却对我说:娘,你不懂、我这教信守承诺、更叫守望爱情。姑娘、你也是个女人,你说说:这世上有他这样守望爱情的吗?

刘英想了想说:老妈妈、这爱情呢是有的,但象你儿那样守望爱情的我更是头一回听说。老妈妈、要不你给我讲讲有关你儿子的喜好吧。

李老太太今天的兴致很高、她用慎重的语气对英子说:咱们家没有高楼大厦、但却有三大间八路军当年抗战时修建的战地指挥所。你从外面是看不到我那房子的,要想看到房子,你只有穿过一段地道,你才能看到我的房子。房子很大,冬暖凉。很多人都想拿他们那漂亮的房子跟我换,我都没干。我的房子既不用电扇,更不用空调;可省了不少钱呢……”

六月的晚风轻轻地吹进了刘庄、刘英一边听着老太太讲的故事一边在心里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啊?这一夜她再也没了睡意,她决定要亲自去会会这个穷秀才。第二天一打早刘英就跑步到中心校,她向联校长请了相亲假,联校长一听她要去相亲,高兴的问:“真的?英子说:谁拿这开玩笑。张校长高兴的说:好这假我准了、快去快回,我们等着喝你的喜酒。”

刘英高高兴兴地扶着李老太太,她们手牵着手喜喜哈哈地离开了刘庄。她们在路边挡了辆开往太行的长途客车,直奔抗日村而去。一路上这个很有政治头脑的刘英在想:老太太都88岁了、他的儿子也60了、我要是能跟她儿子说到一块;那指挥所就是她的了。有了这个很有历史意义的指挥所,那么自己就会有一个别人想都想不到的好前途。与其说是去嫁给一个老人,倒不如说自己是嫁给了那个指挥所。再说啦、他们母子俩都那么大年纪还能活多少年?真要都去了,自己还年轻;只要自己有了地位,再找个优秀的男人根本就算不了什么?好啊!穷秀才好、他一没权、二没钱、守着个宝还不会发财;看来是天助我也……

刘英的计谋已定、她要借此机会改变自己当教师的命运,她要借这个机会尽可能的和老朽说到一块去;她心里清楚,此刻的她不叫嫁人,完全是一场政治交易。但对于别人来说,她就会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一个话题。她想好了,只要自己能和老朽一拍即合,那指挥所这个文化遗址就被她所掌控。守住了它就守住了一个无形的政治资本,她就会成为一个远近闻名的新闻人物。我不就是一个女人吗?嫁什么样的男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个嫁法……

预知下文,请你继续关注下期连载。

太行母子情

刘英计上心头

连载五

绿水青山的抗日村到了、刘英笑眯眯地扶着李老太太有说有笑地走进了抗日村。村里有个懒汉叫马二,他正灰头土脸地躺在村口的路边晒太阳,他突然看见了她们。马二揉了揉眼睛,再细细的看了看,我的个妈嘢,这李老太太也太能了吧?这老将出马还真一个顶三个。

马二赶紧从地上爬起,他拍了拍身上的泥土,扯着着嗓子吼了起来:“村里的大伙儿们,快来瞧瞧啊、李大婶给老朽领了个漂亮的媳妇儿回来了。”大伙儿一听,三三两两全都乐哈哈地从屋子里拥了出来。乡亲们一齐拥到抗日村的村口,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议论着。呵呵,真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啊!

瞬间、老朽的小院里人来人往,那些大姑娘、小媳妇们把个小院儿挤得个水泄不通。李老太太一看这阵势,她怕委屈了人家刘英。她亮着嗓门吼道:“我说老少爷们儿、跟我来的这个姑娘啊,她可不是我给朽儿找的什么媳妇。她叫刘英,是咱这百里外刘庄的教书先生;她可是我的救命恩人呢。

昨天下午,我晕倒在了她们村的村口,是人家刘英把我背回她家救活的;可亏了人家刘英。她不放心、还亲自把我送了回来。要不是刘英姑娘救了我,大伙儿今个就见不着我呢……”

乡亲们一听这李老太太的解释,才知道这事情的来龙去脉。大家围着刘英一个径的道着欠;“姑娘啊、别往心里去啊!我们都以为你是,误会啦,误会啦。千万别往心里去啊……”

刘英不愧是个知书达礼的人、她看了看大伙儿笑着说:“乡亲们:你们的心情啊、我理解,都是为老朽着急嘛。可是光着急也没用啊!李妈妈为儿寻亲晕倒在我们村,她都这么大的年龄了,实在是令我感动。所以啊、说什么我也得亲自把她给你们送回来我才放心嘛。”

刘英的话讲得让人不得不佩服、乡亲们便三三俩俩地回到家里,他们拿出了过年才吃的好东西在朽家院里热闹起来。刘英的到来、乡亲们的热闹,终于使一向沉迷于阿华的老朽从守望中清醒了过来。

两年啦、他仿佛是做了一场恶梦,当他第一眼看到刘英那英俊的美貌与不凡的谈吐时,他仿佛看到了是阿华站在了自己的面前。激动的老朽一把抓住了刘英的手说:“姑娘、让你委屈啦!你救了我妈妈、我给你叩个头,说着他便向刘英叩起了头。”

此情此景让刘英一下子不知如何是好,慌乱中的刘英赶紧说:“大哥、妹子那敢受此大礼,快快起来……”

老朽的叩头感动了刘英、在如此多的乡亲们他为她赚足了面子,刘英受到如此遵重,她的心里正在翻江倒海;她第一次红着脸看着老朽,她仿佛看到了她盼了28年的白马王子正如期到来。在她的眼前,一切都是那么的亲切、都是那么的温馨。既没有生疏感、更没有距离感;就象和多年的老朋再次重逢,一切都是那么的亲切……

刘英在抗日村受到了乡亲们的最高待遇、她没有想到自己的举手之劳在抗日村人的眼里是如此的伟大,更没有让她想到的是她和这老朽竟一见如故。想到此的她、突然觉得她之前的那些想法是多么的可笑。刘英看到了抗日村人那宽广的心胸、更看到了老朽母子待人的真诚,她望着老朽那三大间与众不同的居舍,刘英的心事又回到了先前的想法。老朽不知道刘英的心思、他只知道做人就得有恩必报,他为她举行了一个热热闹闹的接风晚宴。

刘英的决心再次坚定了、她要借这个机会和老朽的心更近点;她对李老太太说:“老妈妈、老朽这人不错嘛!您老与其到处寻亲,还不如就让我做你的儿媳妇吧。女人嘛、嫁谁不是嫁。”李老太太一听赶紧说:“闺女、这可使不得,你可是我的救命恩人;哪有让恩人做自己儿媳妇的道理?再说啦、我儿可比你大三十多岁,使不得、使不得咧……”

刘英也趁热打铁道:“老妈妈、做你老的儿媳妇是我自愿的嘛,又没人强迫;再说啦、乡亲们不也都盼着我给你当儿媳妇吗?你儿年龄是大了点,可我不在乎、别人怎么看随他去。李老太太道:闺女、那你妈他们能通过吗?刘英笑了、哈哈……

老妈妈、这你就别操心啦,我自己的事自己担着;我又不是小姑娘家,我自己的婚姻我作主,这辈子我就自己当回媒婆把自个嫁了。这样吧、明天你老就通知乡亲们,就说我刘英说的;我要嫁老朽,请大家都来喝咱们的喜酒。我父母那里我去处理……”

荆艳霞系列作品联播

自当媒婆嫁老郎

连载六

刘英要嫁给老朽这事吧、无论你咋想,都挺荒唐的。但对刘英来说吧、那是一点也不奇怪。事情为何如此呢?原来这刘英认为:人活着就得活它个轰轰烈烈。甭管是男人还是女人、甭管是好名声还是臭名声、得要有个名儿,如果啥也没有那怕你活得再悠闲那也没啥意思。

刘英对女人要嫁男人这个问题颇有见解,她认为一般女人要嫁人、就应嫁个有吃有住的人就行了。但象她这样的女人就应嫁到政治上去,至于要嫁一个什么样的男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要嫁的这个男人必须要与政治沾边、至于年龄问题算不了什么。能榜着一个和政治沾边的男人,就等于让自己一步登上了政治舞台。那么,就迈出了人生的笫一步,更何况这老朽一家守着个让她一举成名的文化遗址。

在她看来,婚姻不是两个人要怎么恩爱,而是要一拍即合。她心里清楚,当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如胶似漆的时候,不是所有的人都在想同一个问题。更何况自己的本意就没打算嫁人、如果不是从李老太太的口中得知他家的情况,不是因为他家有个八路军留下的指挥所;她是绝对不会走出这一步的。

有一点是让刘英纳闷的、她在心里问自己、这第一回见面,既没有生疏感也没有人们所说的那种年龄障碍;难道我注定是要嫁他的吗?思前想后的刘英决定、管它呢,不为别的就为这战地指挥所。嫁吧!

她终于想好了,万一这一老一少去了,自己还年轻;再招个男人上门算不上什么难事。刘英的主意已定、她决定来个先崭后奏,于是她对李老太太说:“老妈妈、我决定嫁给你儿子,你别担心我爸妈他们,快说不如快做;明天我就和老朽登记去。李老太太感激的说:英子、委屈你啦。嗳、妈妈看你说得哪去啦……”

三天后、刘英和老朽的婚礼在抗日村隆重地举行,88响礼炮代表着老太太的88岁大寿,大喜。65个大红灯笼是为老朽65大寿而高悬;28幅大红彩条随着大红汽球飞向了高空。它象征着28岁的她将要一步登天。三支乐队分别高奏着三个不同时代的音乐,它向传统的思想者们宣告了;传统的思想到她这里结束了。如此具有开创性的结合让人们大开了眼界,谁都没有想到一个28岁的大姑娘真的就这么嫁给了老朽这个65岁的老头。他们的结合成了特大新闻,别说别人不信,就是她刘英自己也觉得像个传奇故事。老夫少妻的新鲜事儿在抗日村炸开了,老朽的小院里一连几天都是人山人海;院子里的老老少少也都扭起了秧歌。还有那些姑娘,小孩也都乐的合不拢嘴。

刘英穿着老朽给她买的大红旗袍、今天的刘英格外的漂亮,她一手拉着老太太,一手牵着老朽的手;她大声地对来宾们说“各位老少爷们:今天是我和老朽的大喜日子,也许有人会想、我一个大姑娘为何要嫁老朽这个老头呢?是图他的财吗?我可以负责人的告诉大家,不是的。他既没金山,更没银山。就那三大间房子还是当年八路军留下的战地指挥所。论年龄他比我父亲还大;惑许有人在想,我是不是脑子有问题?不、要是那样的话,我还能教学吗?那不都教出一帮有毛病的人来。今天、我刘英就是要来它一个开天劈地,就是要打破男女结合这个年龄的阶限。无论今后老朽对我怎样?我不仅要当好他的妻子,更要待好我的婆婆。其次啊!还要把那三间指挥所改造成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

大家别笑啊,只要我男人听我指挥,咱们马上盖新房。没钱好办、我攒了13年的工资足够盖它三大间新房,再说啦、即还是不够不是还有抗日村的老少爷们儿吗?大伙儿说是不是呀?”

大家一听都乐了、于是同辈儿便和她开起了玩笑,小嫂子、盖房要是钱不够那没问题,打算啥时候给老太太生个大胖孙子?刘英这下乐了、“嗨、这个呀你们得去问我男人,我这块地那是没有问题的;这得看老朽能不能在我这块地里种出苗来……”

抗日村终于在刘英与老朽的结合下而远近闻名,老夫少妻的新闻传遍了太行大地;同时也传到了百里以外的刘庄。

刘英的父母无地自容了,他们就这么一个独女,原指望嫁个好人家,没想这闺女胆大包天去嫁了个老头。刘英知道自己的做法让人不可理喻,但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她顾不了那么多。她不想一辈子就做个教员,她要用自己的优势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几天后,刘英带着老朽回娘家去了。很快一对老夫少妻出现在了刘庄的村口,此刻的刘庄也炸开了锅。人们在他们的背后指手划脚、人们在窃窃私语。然、这一切对刘英来说都是她预料之中的事。

刘贵指着女儿说:“小英子、咱们没你这个闺女,你走吧,从此不要回这个家、我丢不起这个人。”面对父亲的指责刘英扑地一下跪在了地上,刘贵的妻子王惠望着女儿跪在地上不忍心的说:“英子他爸、就让女儿进家说话吧。英子她也老大不小了,她要嫁肯定有她的道理。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起来,刘贵只好说:起来吧、英子。”刘家的大门关上了,看热闹的人们就那么静静地站在门外,人们一个个都竖起了耳朵……

由于世俗的偏见、刘英在刘庄待不下去啦,她的事不仅村里的乡亲们无法理解;就是她的那些同事们也无法理解。她思前想后,于是对老朽说:“这样也好、反正过几天也就放假了,你先回去准备盖房的事。放假时你来接我,钱你别考虑、我来解决。你只要照顾好老妈,这个假期咱们就盖新房。”老朽望着刘英叹了口气、哎!“老婆、让你受委屈啦。刘英看了看他道:有什么委屈的,他们那都是封建思想,咱们就是要给他们来个翻天覆地,就是要让他们看看,我这个新女性最伟大的一面。”

婆婆接儿媳回家

连载七

结完婚的刘英回到了刘庄中心小学上课去了、儿媳妇走了,李老太太的心里仿佛少了点什么。她想找她儿子说道说道,可是没什么理由。想来想去的她也只能等到署假,她才能把心疼的儿媳妇接回抗日村去。为了能天天见到她贤惠的儿媳妇、李老太太再次上路了;她这次的远行,不是百里以外的刘庄;而是百里以外的县教育局……

七月的太行山,各个山村小学也都陆续迎来了它一年之中最长的暑假。刘英所在的刘庄小学也放假了;然、刘庄的人们却依然沉静在议论刘贵教子无方的话题中。刘英和65岁老头结婚的事让刘庄的所有人都难以理解,就连她的亲朋好友也都在背地里议论纷纷。

刘庄联校校长张亮是刘英父亲的同学,同时还是刘英的干爸。看着老同学的女儿忍气吞声的情景,张亮的心里就象打烂了一个五味瓶。想了许久的张亮,他决定得找刘贵谈一谈英子的去留问题。打定了主义的张亮对他的干女儿刘英说:“英子、明天晚上叫你爸妈在家等我,我有事找他们说。”刘英赶紧问道:“校长:您找我爸妈有啥事?给我透露一下好不?张亮说:当然是讨论你下一步的去留啦。英子一听高兴的说:怎么、要调离我吗?张亮没有回答,他沉默了一会,便朝她点了点头……”

七月月半的刘庄,银色的月光把这个小村庄照得一片通明。在刘贵的小院里,张亮紧紧地握住刘贵的手说:“老同学啊、好久不见你,你还是那么的精神、难得、难得啊!刘贵也说:这不精神点能行吗?我这小女的事让你难看了,都怪我教育无方。”伴着明星亮月、刘贵、王惠兰、张亮、刘英、四个人就象过年一样围着一张小桌坐在一起。

刘贵再次语重心长的对张亮说:“老同学哟、小女的事着实让你见笑啦、今晚我代小女向你道欠了;小女不争气做出如此事情,不仅让刘家抬不起头来;而且让你这个当她干爸的也难看了。老同学啊!还请你多多教育这英子;我和惠兰给你陪礼啦……”

张亮端着酒杯不紧不慢地说:“我说刘贵啊!你是不是被这事儿搞昏了头啊?以我看啊,眼下是要解决英子的去留问题,咱们当长辈的还是听听孩子的意见吧。”王惠兰接上话茬说:“老头子,张校长说得对,咱们还是先听听英子的想法吧……”

借着灯光,刘英偷偷地看了看刘贵说:“老爸,老妈,您们可别发火啊!我的做法吧;是有些离谱,别说大家不理解,就是我男人老朽,还有他妈都不理解。我吧,本来是去送李老太太回家的,可是没想到这家人守着一个八路军留下的战地指挥所,再加上他儿子也没个媳妇。于是,我便有了要嫁他们家的想法。开初,老朽他妈是死活也不同意,她怕委屈了我。老太太对我说:“闺女啊!这事儿你可要想好喽,我儿都65岁了,咱家也没个像样的房子,就这三间房子吧,还是当年八路军留下的战地指挥所。咱儿虽说琴棋书画无所不能,但他毕竟都65岁啦。65岁的人啦,这要是有个不测,闺女啊!我怕今后苦了你啊!

我婆越是这么说,我就越是坚定了要嫁给她儿子的决心。多好的老人啊,都88岁了还整天四处为儿寻亲。当然啦,我要嫁他儿子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那个战地指挥所。刘贵一听有些糊涂了……

太行母子情

运筹唯握走马上任

连载八

刘贵满脸儗惑的问:我说英子啊,你要那指挥所有啥用啊?刘英道:“这你们就有所不知了吧,这抗日战争遗址可是个了不起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何况它保存得那么完好。我都想好啦,我不想这样默默地当教师,我要拿我这几年的工资去改造那个战场遗址。过几天我就回婆家去,这教不教书,对我来讲也没多大意思。回到抗日村啊,我就发动群众一边给我盖新房,一边修建那个八路军指挥所;我就是要用我的实际行动,去让全太行的人都知道,只有我刘英才有这个眼光。

抗日村也有所学校,虽然我和他们不熟,但婆婆在那里是个一呼百应的人。婆婆和我男人在那一带的威信都很高,老朽是出了名的穷秀才。我婆婆是抗日时期有名的妇救会主任,她曾参加过保卫太行根据地的工作 。曾经和她一起打过小日本的人还有几个活着呢,我要重修那战地遗址的事,也跟他们讲过。大家都表示支持……

张校长,我刘英敢向你打保证,不出一年,我就会是抗日村有名的女人。如果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还会有个一官半职呢;你们啊!就瞧好啦。”

听完了刘英嫁人的原因后,刘贵夫妇和张亮才大彻大悟这其中的奥妙。张亮瞪着大眼久久地望着刘英说:“英子,你还是从前我所认识的那个英子吗?女儿啊!你终于成熟啦,好、当干爸的第一个支持你,明天我就对你干妈说,让她也把钱拿出来。”

刘贵夫妇也激动地说:“英子,都怪咱们不知道女儿你的心思,去吧!不想教书也罢,你大胆地去做,我们都支持你……

刘庄中心小学终于放假啦,李老太太领着和她当年一起打过小日本的几位老人一同走进了刘庄。刘庄第一次来了这么多有功之臣,全村便热闹起来了。李老太太一看这情景,她大声地吼道:”刘庄的老少爷们,我李老太太今儿个在这里代表抗日村的乡亲们感谢您们,感谢刘庄出了刘英这么个善解人意,心地善良的好姑娘,也感谢老刘家养了一个好闺女。上个月,我为儿子寻亲晕倒在了你们的村口,是人家刘英救了我。是她把我送回了抗日村,没想这英子和我儿竟一见如故,她还主动提出了做我们抗日村的儿媳妇。这事儿抗日村的老少爷们都知道:我们家穷,就连英子和我儿的婚事都是咱们村老少爷们儿凑钱给举办的。”

跟着李老太太一同前来的几位老人也大声地说:“刘庄的老少爷们儿,抗日村永远是刘庄的好朋友,我们是来接刘英回家的。您们都是咱抗日村的亲人啊!”

红红的太阳烘烤着抗日村,刘贵夫妇和刘庄中心校校长张亮,还有抗日村的几位老人跟在李老太太和刘英的左右一同出现在了抗日村的村头。村口的那株老槐树下,老朽感慨万千地坐在那里。他今天不是在等他的梦中情人阿华,而是在期盼他的妻子刘英早早归来。

七月的抗日村,人们并没有沉浸在农闲的悠闲时光里。而是忙碌在了盖新房,修复抗日遗址的火热生活中。李老太太一声高呼:村头的高音喇叭里便传出了她那洪亮的声音:“抗日村的老少爷儿们,咱们村啊!是太行根据地中最有名望的村子。几十年过去啦,八路军走的时候就一再对我说:李大姐啊!没有什么给你留下的,就只有这个破破烂烂的战地指挥所留给你啦。我们希望你一直住在这里,等全国解放了,我们好来看你呢。全国终于解放了,可是他们并没有来,而我一直住在这里。这么多年啦,我和几位老哥儿,老姐妹们也没这个能力去重建它。当地政府呢也没这个闲心来重修;如今啊,我儿子的媳妇儿刘英她说:抗日指挥所必须重建天日,怎么办呢?我和几位老哥儿商议啦,由刘英带头,大家帮忙把它重修重修;修复了,我就搬出去。

刘英听着婆婆的广播,也赶紧去了广播站。李老太太一见儿媳来了,高兴地说:“朽儿媳妇,你也给大家说说你的想法,让乡里的乡亲们都知道知道。

刘英对着送话器说:“乡亲们:我是老朽的媳妇刘英,大伙儿以后就叫我英子吧。我呢有个愿望,这不是想盖房和重修抗日遗址吗。现在正是农闲季节,愿意帮帮咱的,两天后就到咱家来合计合计,在这里我先谢谢大伙啦……”

七月的太行山,红彤彤的太阳普照在抗日村里,老朽的小院里站满了主动前来帮忙的乡里乡亲。老朽扯着嗓门问英子:“老婆,乡亲们都到了,你看咋办?”刘英从里屋走出来说:“当家的,不着急,先安排大家吃饭,吃完饭后你领着大伙先挖地基,剩下的人就帮我把这老房里的东西搬到二弟家去,你负责给咱盖新房,我负责重修这指挥所。”

刘英的所有计划都在有序的进行,新房就盖在村头一块阳光充足的地头,它座西向东,前方的20米处便是那棵枝叶繁茂的大槐树。槐树前方两百米处便是一条涓涓流淌的小河自东向西流去。

抗日村的男女老少都出动了,李老太太也没闲着,她上午在新房基地为乡亲们端茶递水,下午就回到老屋为大伙儿做晚饭。

刘英的工作就是每天帮着老朽买砖购料,盖房,修复遗址的钱全是她出的。刘英在刘庄中心校的人缘极好,张校长也为他这个干女儿准备了两份厚礼,第一份厚礼是拿出了他三年的工资;第二份大礼是他亲自去教育局为英子跑了工作调动。抗日村也有一所中心联校,正好缺个校长。于是,刘英便顺利成章地成了抗日村中心校的联校长。

一个月之后,抗日村里多了两道靓丽的风景,太行抗日纪念馆以它崭新的面貌矗立在了抗日村的中心。老朽的三层新洋房也坐落在了抗日村的东头。65岁的老朽再也不是从前那个布衣烂偻的老头打扮,他在刘英的包装下西装革履地出现在了抗日村的田间地头。

快开学啦,刘英走马上任,抗日村中心校的大喇叭里第一次传出了刘英那宏亮的声音:“抗日村的父老乡亲们,我是老朽的媳妇儿英子,抗日村联校过几天就开学啦,从今天起我就是这里的校长。前些日子呢,大伙帮咱家盖房,可能也没顾上娃娃们上学的事,凡有孩子在本校上学的请提前三天到我这里来登个记,这一来呢,我也想和大伙儿多熟悉一下;二来呢,有困难的家庭也别着急,先让娃娃们上了学再说。有我英子当一天校长,就不会出现因经济困难而让娃娃耽误了上学,有啥事儿大家一同想办法。我相信,没有什么事能难倒大家的共同努力,大伙儿都帮过老朽一家,这个人情,英子我永远记着呢。”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novel/vqhopkqf.html

太行母子情的评论 (共 5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