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本质:记住这三点,会得到巨大启发
导读:时间的本质:记住这三点,会得到启发。
铺垫文,传统的时间观念: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先生说过,从来不存在时间,时间就是运动。地球让我们定义一年,就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圈叫一年,它是运动,它不是时间。一天是地球自转,一天24小时,我们管它叫时间。地球上本来没有时间,你听得没错,宇宙中就从来不存在时间。
我们现在大众所知的时间只是一种哲学定义,时间是物质存在和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进入了农业社会,祖先们为了计算工作时间,做了一次测量定义日出到下一次日出就是一天,月亮绕地球一圈就是一个,太阳绕着地球一圈就是一年。
时间是标注事件发生瞬间及持续历程的基本物理量。

时间 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是物质的运动、变化的持续性、顺序性的表现。时间概念包含时刻和时段两个概念。时间是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过程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参数,确定时间,是靠不受外界影响的物质周期变化的规律。例如月球绕地球周期,地球绕太阳周期,地球自转周期,原子震荡周期等。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说时间和空间是人们认知的一种错觉。
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中提出:不能把时间、空间、物质三者分开解释。时间与空间一起组成四维时空,构成宇宙的基本结构。时间与空间在测量上都不是绝对的,观察者在不同的相对速度或不同时空结构的测量点,所测量到时间的流逝是不同的。
广义相对论预测质量产生的重力场将造成扭曲的时空结构,并且在大质量(例如:黑洞)附近的时钟之时间流逝比在距离大质量较远的地方的时钟之时间流逝要慢。现有的仪器已经证实了这些相对论关于时间所做精确的预测,并且其成果已经应用于全球定位系统。另外,狭义相对论中有“时间膨胀”效应:在观察者看来,一个具有相对运动的时钟之时间流逝比自己参考系的(静止的)时钟之时间流逝慢。
时间是地球(其他天体理论上也可以)上的所有其他物体(物质)三维运动(位移)对人的感官影响形成的一种量。就21世纪的物理理论来说,时间是连续的、不间断的,也没有量子特性。一些至今还没有被证实的,试图将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结合起来的理论,如量子重力理论、弦理论、M理论等,预言时间是间断的,有量子特性的。一些理论猜测普朗克时间可能是时间的最小单位。

根据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所解出广义相对论中的爱因斯坦方程式,显示宇宙的时间是有一个起始点,由大爆炸开始的,奇点没有“之前”一说,讨论在此之前的时间是毫无意义的。而物质与时空并存,只要物质存在,时间便有意义。
爱因斯坦认为,现在、过去和将来之间的差别只是一种错觉。时间倒流或回到过去,其实是建立在一个不存在的逻辑基础上的。
现代宇宙学理论认为,宇宙大爆炸“之前”没有时间可言。“永远向前”指时间的增量总是正数。时间表达物体的生灭排列。“时间”简称“时”。时间就是物质的运动和能量的传递。

正文:
宇宙中最根本的东西是空间,其次是物质,再次是时间。主要是从我们一贯的生活去说的。其实物质和空间二者是分不开的,互为因变量,互为自变量本身就说明这一切。
所以再修正一下:宇宙最根本的东西是物质空间,其次是时间。物质空间包含的意义是能量和运动,而时间就是这两者的度量。
所以整个宇宙在我想象中是这样的:宇宙是一个无始无终,由物质空间和时间构成的具有弹性且整体为非线性的开放运动系统。
所以很简单,理解空间不能脱离物质,物质即空间。而提到空间,大家自然而然会想到维度,今天这篇文章当然不会细讲维度,因为之前讲过了。看过的书友知道,主要观点有两个:一是平行空间,平行宇宙不存在,如果承认存在一个平行宇宙的存在,就没有理由否认存在无限个平行空间或者平行宇宙。使得问题变得更复杂,不是科学的目的。二是我对高维度理论【四维以上】持怀疑态度,主要是因为高维度理论的不可想象性。注意不可想象性通常揭示了事物的矛盾性,这种矛盾性往往使得事物不能存在或者不能以逻辑思维为导向而存在。当然这可能是我的局限,我的局限从另一个面讲也是人类的局限。

说一下我为什么今天晚上想写这篇文章,主要是因为我特别相信外星文明的存在,正好昨天看到新闻说美国官方承认曾经观测到了三个不明飞行物的视频。我曾经多次试着思考外星人是怎么思考时间和空间的。事实上这是徒劳,因为我不是外星人。
但他们也是驾着飞行器进行空间活动的,就说明了这种东西我们是可以触得着的,只是现在追不到。当然就像我在上面说的,我们如果承认一个平行空间的存在,就难以否认两个平行空间的存在。同样,我们承认一种外星文明的存在,就无法否认有多种外星文明的存在。
从1905年相对论诞生以来,量子力学诞生以来,人类才真正像拥有了开挂的人生一样,有了迅猛地发展。而在之前,都是蜗牛般的速度。为什么?因为我们第一次对光开始有真正意义上的“光速”认识,“时间”的认识,“空间”的认识。
外星文明如果比我们科技发达,它就绕不过去这个东西,当然在他那可能叫其他名字。而且不排除外星文明的智力普遍高于人类,无论是对环境的感知还是对思维的思考方面上,这就是硬件问题了,羡慕不来。与我们现在和动物相比是一样一样的。

那么现在来说说时间。从相对论开始,时间的定义早就不该是静态的定义了,也就是不该再仅仅是“牛顿式”的定义。相对论式的时间定义,应该被重视,并搬入教科书。
爱因斯坦本人没有给出明确的时间的定义,但他是揭示时间本质的第一人。钟慢尺缩这样的词汇都出自他的相对论。所以按照相对论的思路,我大概是这样定义的:时间是物质在引力场中的位置以及运动速度的应变度量过程,它是物质存在的客观形式。
从这个定义,你可以清楚地认识到两点。第一是穿越时间是不可能的。第二时间是没有方向的,也是现在大家普遍认为的时间滚滚向前走是个错误的概念,时间并没有方向。时间只是时刻存在着,一瞬间接着一瞬间走,但不能说是有方向,也就是说过去和未来都不可得。

关于时间,我还是有必要摘录一段之前写过的内容来让你们理解,主要说这么三点吧:
1、时间是描述物体运动连续性的变化,是一种度量。熵是描述系统的状态。本质上,熵理论是一种概率论,当系统大到一定程度,这种概率是百分百。就像上文所描述的。但从本质上来说,时间不是概率论。从宏观角度讲,宇宙系统熵增会影响时间的度量,因为熵增是能量的变化。而能量的变化自然引起引力场的变化。看看上面的时间的定义,自然就知道了,这会影响时间的度量。所以熵增理论,会影响时间,但不是时间的方向。
2、熵增是一种系统态,根据绝对零度不可达到的定律,我们知道它是一直持续的一个状态,这说明了宇宙的开放性。因为一个封闭的系统,必然达到熵寂状态。这是可以佐证时间无限的条件。但时间无限,不是说时间很长很长,其实重点应该理解为时间时刻存在!
3、过去回不去的原因,是熵增覆盖过去的时空信息。今年去一个景点,明年这个景点依然在,可是你去了,这个景点的信息和去年一定是不一样的。作为一种度量,时间是敏感的。

可能讲到这里,很多朋友依然迷糊。我再这样通俗说一点。熵增原理可以看作是宇宙运动的方向,而时间是物体变化的度量。所以熵增不是时间的方向。而且如果时间有方向,那么现在的关于时间是标量的国际认定就要修改。各位,好好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所以时间是存在的,时间是无限的,时间是没有方向的。
这就是关于时间的三点论述,具体思维过程大家可以在《关于时间的度量和方向的说明》一文中阅读。
铺垫做的差不多了,现在该说说正题了。如果没有这个正题,我就没有必要写这篇文章。正题是什么呢?正题是五维空间是咋样的存在?我们在讨论维度的时候,都很容易陷入从数学维度空间入手。爱因斯坦那么聪明,他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吗?肯定想过,不用怀疑!然而他给出的第四维度是时间,不是从数学思维去推导了。没有然后,他没有给出第五维度是什么,说明什么,这东西不是凭想象就能整出来的。想象力大于知识的本质理解应该是想象力必须建立在知识层面上才能有实际和事实意义。

摘自独立学者,科普作家,艺术家灵遁者科普书籍《变化》。灵遁者 lingdunzhe
《变化》是作者撰写的一本有关物理学科普的著作,是一部将高深的理论物理通俗化的科普范本。历时7年完成。内容开始以惯性作为引线,根据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以及马赫原理对惯性提出深化认识,并就此延伸到牛顿力学,再从牛顿力学延伸到电磁学,从光速问题过渡到相对论。《变化》也是灵遁者科普四部曲之一。其他三本是《探索生命》,《重构世界》,《见微知著》。书籍在灵遁者淘宝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