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新闻和新车】本周新闻与新车粗略分析

2020-02-12 23:55 作者:临渊_Aslinger  | 我要投稿

    首先,半好不坏的消息:官方已经宣布今年的中国站将会推迟举行,这也是自2011年巴林站由于当地不稳定局势推迟以来首次延期举行的F1比赛;至于最后会不会取消还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就目前看取消的可能性很小,马桶狼自称已经办好了签证)

    第一是疫情处理的情况(但显然4月半如期举行显然是不太可能了),第二就是FIA的想法以及他们和各车队之间的协商讨论了,目前来看比较可能的唯一一个日期就是10月4号,没有比赛,而且位于亚洲区赛段(新加坡-俄罗斯-?-日本),这样也能避免占用车队的夏休期(我相信工厂员工们肯定不乐意,而且据说有人已经定好了度假的机票了……再加上7,8月份上海的气温会让车手们很不舒服)以及冬休期(2021年是全新的,没有人愿意在12月初再加赛一场,而且到了那个时候上海的温度恐怕也很低了,对f1这样用热熔胎的赛车不是什么好消息);

    但10月4号会牵扯到另外一个问题,如果真的定在那个周末,这会成为f1历史上罕见的连续四周背靠背比赛,而且所有人要在一周内倒两次时差(新加坡-索契,索契-上海),对车手和工作人员的体力和精神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但如果不想进行愚蠢的跨半球连赛(比如按在10月18号、11月8号或者22号),10月4号是最好的选择了 (而且那个时候适逢国庆假期,票房应该不用担心,上座率甚至可能比这几年更高)。


    下一条:罗斯布朗表示将重新评估F1的物流系统,若有必要会缩减motorhome的体积,同时将在可能的情况下多采用铁路,海运等“更环保”的运输方式(某素食主义者应该以后跟着货运车皮走,私人飞机就别用了罢),同时将考虑优化赛历安排使得总运输历里程数尽量缩短。

    该提议中关于海运的部分目前唯一有操作可行性的看上去是新加坡到日本,因为日本到美国用海运基本上会等死人,要算上所有车队人员的准备时间的话,两周我觉得不是很够用,而大部分时间F1的版图都在亚欧大陆上,对于欧洲内部来说,铁路运输也许是基本可行的。

    再下一条来自前红牛车手多恩伯斯。

    这位前红牛车手认为,维斯塔潘就是F1世界中的梅西

    对于这句评价,我暂且不说太多,我要评论了估计要遭两边的人记恨。


    最后,倍耐力近日公布了18寸轮胎的测试时间:

    法拉利将作为先锋,在赫雷兹以及自家的费奥拉诺赛道上对2021年的18寸轮胎进行测试,而最后一轮测试将由哈斯在铃鹿的自由练习期间完成。



    先吐个槽:法拉利今年的发布会显得气势恢宏,让人不禁怀疑他们是不是挪用了新车的研发经费来办这场大会(慈禧饼干)……

    对于法拉利的新车SF1000,我们可以看到其实相比于去年的SF90,法家在气动上做出了很大的改变,首先,车长好像更长了,而且底盘斜率也做得比较夸张,甚至已经在向去年的雷诺靠拢了。

    然后是比较吃惊的一点——意媒预测图中原本应该消失的jb鼻还是留下来了,但还是保留了s-duct的特征:鼻锥头部的小型进气孔以及鼻锥中段的出气口。而前翼的设计还是坚持了自己的思路,可能与后段的设计思路不太兼容也是当初我怀疑法拉利所谓的气动问题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外就是关于边条翼的部分,他们结合了去年的第一版和第二版设计:外侧是垂向下的格栅式设计。但值得注意的是,这次采用的格栅开口更小而且整块strake wing变得更长了,末端甚至已经拉到了破风板前缘的位置,而今年的破风板前段分成了三块,最前面一块的高度已经与最高的一根悬挂叉骨齐平,目测能更好的处理从叉骨流出的乱流,而格栅式边条翼可能也是为了封住鼻锥下方的一条干净的气流通道,这是否意味着去年下半年彻底放弃格栅后新的设计没有很好的封住Y250呢?值得商榷……

    鼻锥上部重新出现了V形的下凹设计,让人联想到纽维在09-10年时初次引入的这个设计

    往后能看到今年的侧箱和破风板区域的设计,这块相较于去年更为复杂,今年的赛车似乎把两块回形镖翼片末段拖得比较靠后(去年的这块回旋镖只有一块而且X向长度大概只有今年这个版本的一半……),法拉利希望今年的新设计能让这块翼片能起到更强的作用。

新车的破风板处结构
2019款设计

    然后是后视镜座(以及镜架)还有侧箱前沿的“飞机翼”设计,后视镜设计借鉴了去年红牛的搞法(至少外观上已经很接近了),将后视镜座搞成了气动套件的一部分,但支架仍然保留了自家的设计;而去年的L形侧翼今年也拆成了两块,这种与RB15的奇妙巧合更是让人觉得流传的“借鉴了红牛的设计”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

RB15的设计,与上图简直如出一辙

    侧箱下方的竖直鳍状翼片并没有细节的照片,但由于今年的破风板区域部分已经如此复杂,我相信侧箱下方的尾部区域会相应的升级以起到更好的气流疏导作用,尽量减少轮胎的喷射流和后轮洗出的涡流。

    顶部进气道方面法拉利与已经发车的红牛的最大区别在于,法拉利召回了在2005-2008年间一度非常流行的牛角翼设计。

    最后是最值得注意的部分——尾部的车体收得很窄,非常窄,完全是往下垮了一大截,而令人吃惊的是,红牛也采用了相似的设计;相信两队在散热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至少比所谓的0size设计的鼻祖——17年的迈凯伦有了更长足的进步,而有了当初与迈队不愉快的本田想必已经痛定思痛,拿出了更好的设计方案;

主要注意Honda字样的部分以及侧箱进气道的轮廓

    但法拉利呢?根据比诺托所言,法拉利今年的变速箱变得更紧凑了(具体情况可以自己去听一听法拉利的新车发布会),而据外网消息所言,法拉利升级了引擎的燃油效率,而且优化了电池的尺寸和重量,这是否意味着今年的直道疯牛病会更加严重呢?铁佛寺们还是寄希望于之前法拉利的内部消息(就是说气动有点问题的那个事)是假新闻比较好。

    得益于更紧凑的pu设计,今年的鲨鱼鳍部分也拉得比较大,当然最直观的效果是那个丑的要命的车号字体无比明显……建议设计师回炉(无慈悲)。

    最后,尾翼面下方的晾衣架似乎横向拉长了一截。

此外,比诺托也在发布会时强调,这次的展示是上了摩纳哥级别的气动套件——也就是下压力最大的那个版本(真敢说啊……到了摩纳哥要是暴死我看你脸往哪儿搁……);此外他还提到,今年的悬挂设计拥有更大的可变性(flexibility),不知道是不是更耐撞的意思(巴西测试,请)


红牛方面,新车RB16的主要创新是在鼻锥的s-duct出口两侧追加了一组小翼片,这也让人想起当年广泛运用于迈队,宝马和本田的鼻锥牛角,只不过由于规则限制,这次的设计没有十几年前那么夸张而已。

另外就是鼻锥下部的strake wing也借用了梅奔17年首次引入边条翼时的设计,相信纽维大神也是有着自己的想法的(废话)

主要注意牛角翼就行

鼻锥前端多了一组(两个)开孔,但最顶端的进气口仍然保留着,不知道对s-duct到底有什么影响,或者说,这难道是纽维的新发明吗?


最后,就目前能拿到的图片资料来看,底板尾段的鳍状竖直小翼部分今年意外的很干净——就连红牛都不例外,只有三道沿X方向的开槽,如果不是规则所限那就是新车欺诈了。

最后,红牛的新车今天也在稍早时候进行了首航,维斯塔潘对新车给予了高度评价,相信在本田pu有所起色,且纽维今年没有Valkyrie计划的牵绊的情况下,RB16会是一台非常具有竞争力的赛车,对于维斯塔潘试图在2020年争夺wdc的豪言,我们且拭目以待。

新赛季的大幕在今天就已经算是拉开了,让我们静待好戏开场……

The game is on…



最后推广一下我参与建设的一个新的wx公众号:speeduniverse速度领域,可以扫码关注一下,建设刚刚起步,希望大家多关照



【新闻和新车】本周新闻与新车粗略分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