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方舟】二周年庆阶段性问题总结
本文试图总结新一年来明日方舟表现出的问题或将要表现出的问题,会对运营作一些分析,但重点放在剧情文本分析,主要是这次覆潮之下的评价。愚妄错漏,还请海涵。

如果要评价鹰角近来的状态,我会说他们很急躁,或者说,焦虑。文案中的错别字,越来越多的bug,让人怀疑是否检查过的关卡与干员设计,像画中人中“起笔叠嶂起”这种只要看过就不会发现不了的错误, 无不在诉说这种急躁与焦虑。
一年前,即使节奏此起彼伏,产能堪忧,各种能力都还不完善,他们也从未给我这种感觉。虽然能感觉到他们时常被意外弄得焦头烂额,但整体上他们洋溢着自信与活力,他们在从零创造一个他们想要的世界,那种沉稳与昂扬是掩藏不住的。但现在他们惶惶不安,栗栗危惧,好像永远有做不完的事情,疲惫不堪。
我并不是在说他们失去了一年前的初心,正相反,这是因为在探索自己的道路时遇到了极大的困难。
实际上,这种频繁的疏漏也是一种产能不足,即质量检测程序的不足。产能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它从前一年的“高速问题”变成了现在的“高质量问题”。但我并不认为这种产能不足完全是因为鹰角硬件能力上的不足,更多是因为原有调配产能的计划遇到极大的阻碍,被迫更改计划的结果。
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新干员出场的时间安排。干员尤其是六星干员的登场必定与当期活动密切相关,而当期活动剧情也必定能在同期干员的档案里找到补充与呼应。虽然开服时出现过档案与剧情脱节的干员如银灰,但在干员池逐渐丰富、世界观铺开稳定下来的这个时候,特别是在当期干员与剧情无关的节奏被炎上过之后,他们对干员登场的时机一定有了更细致的规划。因此,当鹰角颇自豪地放出周年六君子时,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他们已经做好了第二年全年的活动规划。
可这个规划没有实现。那个粉发干员没有登场,今年也没有新的六君子预告。借用UP主 让你爱上学习 的观点,我认为是火蓝之心复刻节奏打断了这个规划。鹰角原本或许想通过复刻和新活动的卡池、皮肤顺序调换来提升流水,但前所未有的节奏彻底打消了这个想法,他们必须把干员顺序按原来的方式安排,活动顺序也不得不跟着变动,才有了我们现在经历的活动顺序。
火蓝之心复刻节奏对方舟后续发展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它造成的活动重排不是大问题,也不可能说因为活动计划改变就使鹰角的产能捉襟见肘,它本身没有能影响一整年的能量。但它使得鹰角引以为未来依托的战略彻底夭折,并使得鹰角领导层,至少是有控制力的一部分股东陷入极大的不安中。纵观鹰角过去一年所作出的创新玩法、提升流水的尝试,复刻引发轩然大波,rougelike叫好不叫座,干员密录反响平淡,连续的故事集与危机合约引起烦躁,联机不尽如意,几乎所有的创新都失败了,维持日常运转的内容吸引力也不断下降。
正是在如此情况的焦虑下,鹰角推出了二周年庆的结果:遗尘漫步和覆潮之下,或者准确地说,是凯尔希和异格斯卡蒂。
凯尔希的登场完全是一个出乎意料的结果,她代替了粉发干员出场,但根本不应该出现在这时。凯尔希“出现时说明情况不容乐观”,她的档案也完全是与博士修复关系、恢复信任,等待博士真正拥有指挥她的权限的剧情铺垫之后的事,她最理想的出场时机至少也在第十章之后。遗尘漫步虽然揭示了一部分她的过往和人格,但完全没有揭示她最核心部分的秘密,没有和博士的任何交流,没有危机局势。上述条件完全没有达成,导致即使出场后档案与剧情也是极度割裂。
我以前一直认为,以方舟的世界观体量,故事至少可以讲十年,现在产能提升后也至少有六七年。以此推算,凯尔希这样具有非凡地位和号召力的角色,完全可以一举扭转局势、实现方舟触底反弹的人物,至少要在三周年登场才算发挥价值。然而就在二周年之际,鹰角极其仓促地把凯尔希推了出来,而且不止如此,他们没有丝毫为如此关键的人物造势的意思,虽然凯尔希常驻是理应的事,但在整个活动中没有任何特殊待遇,PV中的光芒完全被异格斯卡蒂掩盖,剧情也像是匆匆露了个面。这样一张王牌就这样稀里糊涂地打出来,完全没有发挥最大的价值。这是怎么回事?鹰角难道连赚钱都不会了?
唯一的解释是,鹰角或能控制鹰角的人认为,现在就已经是方舟最危险的时刻,需要触底反弹了,因此不带思考地把手上所有的牌一股脑地打出来。
这种几近失去理智的焦虑同样体现在浊心斯卡蒂身上。她的语音所体现的那个斯卡蒂与剧情中的斯卡蒂完全无关,这是非常令人惊奇的,因为如上所述鹰角很久没出过与剧情无关的角色了。而且这带来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所有人都以为这次将要讲述一个斯卡蒂被古神蛊惑的故事,一个深海中黑暗悲伤的故事,就算最后有一个好结局,至少也有一个可怖的、沉郁的过程。可实际上这个故事完全不是这回事,它仅仅是介绍了一些伊比利亚的设定,一个猎人找回自我的故事,一个深海教会的引子,仅此而已,就如同SV-ST-2的关卡介绍,“说到底只是个开头”。它完全没想揭示深海的过往,完全没想过预言绝望的海嗣入侵的未来。其实这是早该预料到的,鹰角不可能这时就跟我们深入讲深海的事,但所有宣传都在误导我们,以至现在已经有人因为剧情没讲为什么斯卡蒂会变成浊心、故事没有克苏鲁味道而不满了。而浊心斯卡蒂也极其诡异地成为档案、语音、剧情各自割裂的奇怪干员。
这所有的一切都在提示我们,这次二周年是一次赌上长期发展潜力的孤注一掷,是一次夺取短期利润的拼死一搏。在表面的繁荣安稳之下,鹰角的焦虑与恐惧几乎快要溢出屏幕。出凯尔希是为了最大可能调动剧情党的消费能力,异格斯卡蒂则是鹰角已经很难弹压强度党的不满。这是透支未来的豪赌,如果仍不能拉升流水、平衡玩家内部不同的声音,方舟的未来将岌岌可危。
——虽然我悲观地认为他们不能达到目的。
是的,各位,该醒醒了,虽然很不想叫醒你们忍受恐惧。方舟已经岌岌可危了。

带着这种焦虑,让我们看看这次覆潮之下的剧情。
这次剧情观感不佳,部分是因为上述的阅读预期与剧情实际不符所引起的落差,不再赘述,另一部分是剧情自身的问题。
剧情自身的问题中,最大的问题是部分与整体间强烈的割裂感。
一方面是美术风格、音乐风格与文案风格的冲突。美术与音乐无不在营造一个经典的、符合人们预期的克系风格,但文案却在淡化一切恐怖、悲伤、迷茫等的要素。文案的失误又由可控与不可控因素两种因素影响。不可控因素是本次剧情角色的安排上碰巧了。文案想塑造的印斯茅斯式小镇的人物是呆板诡异的,他们像动物一样没有情感、逻辑,不能说很复杂的话,所以镇民的对话都是像儿童或智力缺陷一样断断续续、没头没尾、只关乎本能,这种话语同时带有好笑和可怕两种风格。而斯卡蒂是一个呆萌莽撞,寡言少语的人物。原本这两类人物都各自塑造得很形象,但当他们遇到一起对话时就不可避免地像讲相声一样怪异,这就冲淡了可怕的风格,而只剩下好笑,与整个背景形成格格不入的冲突。 可控因素则是文案有意地拼命淡化消极情绪,比如在斯卡蒂与审判官战斗时的“嗯。”“嗯?”这种搞笑台词,比如对斯卡蒂过往的迷茫和自我封闭有意地淡化略过、从海嗣真相中觉醒时描写的粗略,比如把主教设定成一个丑角,比如最后决战时一转武侠热血风格的三人协力。可控与不可控因素共同使得文案变得消解严肃、偏向轻快,与美术、音乐及故事背景伊比利亚应有的沉肃格格不入,产生一方面的割裂感。
另一方面是多种元素混杂,在总篇幅有限的情况下要完成多种任务时,不同文案目的及对应的不同文案风格之间的冲突。SS的体量不足以承载如此多的文案任务。这次文案需要:介绍伊比利亚与海的争端,就要描写深海教会控制的小镇、伊比利亚审判庭,就要分别塑造镇民、审判官、海嗣、深海教会,这已经不是一个容易任务;而还要担负起介绍阿戈尔设定与铺垫浊心斯卡蒂的任务,那就需要塑造深海猎人、讲述斯卡蒂的过往、描写斯卡蒂的转变与坚持。这就使得文案写作极其艰难,但并非不可能做好,只是要写好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延长剧情长度,二是写一个更所谓“正统”的克苏鲁故事,借由斯卡蒂对深海的恐惧与古神的蛊惑来和阴森的小镇统一风格。但文案没有这么做,长度不够,他们也选择写一个单纯的斯卡蒂找回同伴、找回活着的意义的故事。
此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文案开始尝试增加动作描写,但只显得非常奇怪。如果是一部克苏鲁故事,动作和神态描写可以很好地增加那种不可名状的恐惧感,但它不是,这只显得它好像武侠小说,但整体风格跟武侠又实在搭不上边,最终这些动作描写甚至好像水字数一样。
如此多的问题再次印证了上文的判断,即覆潮之下根本是一个本不该出现的、正常运营不会选择的故事。一次性地塞入如此多的内容,可以看做是顶不住所谓“剧情党”“挖坑不填”的压力而强行上马的产物。
我并不是在指责方舟的文案失败。事实上,凡是之前看过我文章的朋友都应该知道我一向对方舟文案持拥护态度。我也无意纠结于这一次活动的剧情问题。我要大加分析的,我所恐惧的,是这次文案中透露出的倾向,是未来文案可能发生的问题。那就是向所谓“主流舆论”妥协的倾向。
如上所述,文案在不遗余力地淡化消极情绪,拼命地增加笑料、导向轻松愉快的风格,这可看作对所谓“一直在发刀”的回应。同样的,文案尽可能地把话掰开了揉碎了说,把所有设定明白地打开在读者面前,甚至不惜一连设计了小审判官、安妮塔、海嗣三个直白又话痨的角色,知无不言地回答表面是角色间实际是读者的问题,这种解答性已经夸张到根本没有故事自然发展的流畅性,完全是为了告诉读者而写的文字了。这又是对所谓“谜语人”的回应。只是哪怕这样,依然有人会张口一句“谜语人”扣在他们不想思考的剧情上,比如大审判官教导小审判官的一段。
可以看出,为了挽回所谓的“主流舆论”的口碑,文案已经使尽浑身解数,转去写自己根本不擅长的动作戏,尽力压制自己原本的风格,去迎合所谓“主流舆论”喜欢的轻松愉快、直白好懂、挖坑就填的“玩家喜好”。只是他们并做不好,而且再好也仍有人不满意。比如,有人以短视频、小剧场制作的理念出发,提出视角应集中于主角、少些配角与背景,使短故事在SS里有始有终、简洁明快,还有人觉得剧情不能分散在档案里,不在活动全部写明算什么故事——尽管泰拉的全部故事包括干员档案应看作一部长篇整体,而不是零散的短篇聚合体。只是下一步,文案是不是还要向他们靠拢?
这种倾向使我恐惧,实话说,使我后背发冷。
文案已经妥协了多少,而运营又让了多少步?“剧情党”“强度党”“厨力党”,此起彼伏,都在向鹰角施压;你不要挖坑,他不要谜语,她不要刀子,好,都改,那会改成什么样?这艘一块块换完了零件的忒修斯之船,还是不是那个明日的方舟?
知道上一个这样向所谓“大众口味”妥协的是什么吗?是扎克施耐德的《正义联盟》。
扎导是一个才华横溢又饱受争议的导演,他喜欢大广角、慢镜头、暴力美学,喜欢宗教隐喻,喜欢阴冷滤镜。他被华纳公司请来拍摄和执掌DC的超级英雄电影宇宙,他满怀自己对漫画和艺术的热爱拍了两部电影,票房并不差,但远没有华纳想赚得多。因为他用镜头而不是台词讲故事,因为太过于了解漫画而使得电影粉丝向路人看不懂,因为沉郁颓废的质感和严肃写实的风格,口碑两极分化,以批评居多。因此华纳不喜欢他。同期,正值隔壁漫威因幽默轻松的合家欢风格而赚得盆满钵满,电影宇宙高歌猛进。华纳只看到对手在赚钱,想抢夺电影控制权,与扎导争斗不断。
矛盾的集中爆发是在《正义联盟》拍摄期间。扎导的女儿因抑郁症自杀,华纳趁机踢走扎导,在电影上映前夕临阵换帅,找了自己控制的导演,按自己的想法“观众喜欢看”加了一大堆莫名其妙的笑料,把扎导近5个小时的粗剪半成品剪到2小时(为了多排片赚钱),所有可能导致路人看不懂的漫画角色和彩蛋全部删掉,可能使观众伤心的片段全部删掉,把所有角色一通乱改,全部成为为喜剧效果和大团圆结局服务的工具人,然后欢天喜地地上映了。最终结果可想而知。DC宇宙7年的铺垫全部化为乌有,漫画迷和扎导迷的心都在滴血。
这是一个创作者被迫扭曲自己创作理念的悲剧。在这一次史诗般的失败中,根本性的责任毫无疑问是华纳,但导火索却是一直在批评的扎导电影黑粉“扎黑”们。他们反复地贬低扎导,千方百计地抹消扎导对电影成功的功绩,以嘲讽和攻击扎导与为扎导辩护的粉丝为乐,甚至把所有为扎导说话的人蔑称为“扎斯林”。在《正义联盟》电影崩盘后,他们更是把所有过错推到扎导头上,全盘否定扎导的电影路线。
我不希望哪天方舟会变成《正义联盟》的鬼样子,我不希望我的圈子里会跳出越来越多的“扎黑”,我不希望鹰角真的一昧去靠拢所谓的“大众口味”,我不希望这些“主流舆论”会让鹰角背后的“华纳”们拿到主导权。我不希望。我绝不要看到那一天。绝不。
我就是喜欢明日方舟!我就是喜欢它的文案!我就是喜欢“谜语人”,你写得出那么绕的谜语吗?我就是喜欢“挖坑不填”,你挖得出那么多坑吗?我就是喜欢“刀子”,你写得出那么沉重却又有不屈的希望的剧情吗?
我的同胞们,方舟真的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了!我们决不能让创作者被剥夺了创作的理念!在这一时刻,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给予鹰角内真正的创作者以无保留的信任和支持!我们要给鹰角看看,给它背后的“华纳”看看,给那些“扎黑”看看,什么是真正的“大众口味”,什么是真正的“主流舆论”,我就是喜欢这样的方舟剧情和运营,它可以改良,但绝不能改变!不论如何,我永远喜欢明日方舟!
有人肯定会问我,不管明日方舟怎么样你都接受、都喜欢,不允许别人说要改,那你不是舟卫兵吗?
我的回答,就和历经三年抗争、四年等待后,终于等到扎导剪辑版《正义联盟》的粉丝一样。当时在粉丝中流传着这样一个调侃,说当初为扎导说话都要小心翼翼,别人一说“你是扎斯林”就卡壳说不出话了。现在,呵,“老子TM就是扎斯林”!
我是舟卫兵吗?是的,我们就是舟卫兵。

我之前从未请求过三连,因为我的作品质量不值得。这次我也不请求。但我恳请各位多多转发,因为方舟真的到了一个转折点,这篇文章虽然错漏百出,但我仍希望更多人能知道有这么一件事,有这么一个理念!无论您支持本文观点与否,我都请求您让更多人看见它,让更多人参与讨论,十分感谢,拜托了!
我上一篇分析剧情的专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