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23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第一章笔记

2023-08-13 17:36 作者:本本物语  | 我要投稿

第一章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

(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所有制结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收入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资源配置方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

(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三个方面之间的关系

        在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生产、流通、分配、消费)中,生产环节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在任何社会,经济制度都主要体现在所有制或产权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和资源配置的方式三个方面。

        所有制或产权制度决定了经济决策的主体,也决定了收入分配的方式。

        收入分配制度决定了社会生产成果归谁占有和支配。

        资源配置方式就是通过什么机制来分配资源或生产要素。

        所有制结构、收入分配方式、资源配置方式三者密不可分。

        在社会生产关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我国现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收入分配制度是基于: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地位和作用

        公有制经济的作用: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利益,实现共同富裕,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在关系到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等方面起到主体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促进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增加就业、改善民生。

        政府在宏观调控、市场监督、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和实现共同富裕中的主导作用。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有利于调动广大劳动者参与生产的积极性,又有利于调动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经济活动的积极性。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有利于增强市场主体活力。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有利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有利于发挥党对经济工作的统一集中领导。

二、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

(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内涵、基本形式及重要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生产资料公有制包括的形式是: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由国家对全民所有的生产资料行使所有权。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包括:农村集体所有制、城镇行业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股份合作制)、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集体成分。

        在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经济就是国有经济。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一种经济形式。

        混合所有制经济不是一种独立的所有制。

        股份合作制企业从性质上看,属于集体经济的一种新的形式。

        股份合作制经济属于集体所有制经济。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所有制形式是农村集体所有制。

(二)非公有制经济的内涵、形式及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中的外商独资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成分。

        外资经济包括:外商独资企业(非公有制经济)、中外合资企业(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混合所有制经济)。

        区分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关键因素是:是否存在雇佣劳动关系。

        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

        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主要任务有:1发展农村集体经济、2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核心内容主要有:1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2坚持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基础性地位、3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一是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二是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三、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

(一)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的内涵

        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按劳分配的内涵:1各尽所能,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都必须参加社会劳动;2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

        实行按劳分配,就意味着承认物质利益原则和合理的收入分配差距。

        按劳分配为主体就是公有制为主体在分配方式上的体现。

        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的分配是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收入分配方式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居民个人通过持有股票、债券和房产等资产而获得的收入属于财产性收入,不属于按劳分配。

        福利性收入是再分配性收入。

        私营企业主获得的收入中有一部分是作为管理者获得的劳动报酬,但是大部分收入是根据投入的资本获得的投资报酬。

(二)如何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同,收入分配制度也不相同。

        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需要做到:1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2深化国有企业分配制度改革,3增加劳动者,特别是生产一线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努力推动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4探索多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多渠道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 5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手段的再分配调节力度,7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资源配置的含义及方式

        经济学中狭义的资源是指自然资源。

        经济学中广义的资源也叫经济资源或生产要素,包括自然资源劳动力和资本还有企业家才能、知识、数据等。

        资源配置的实质是社会总劳动时间在各种产品生产上如何分配的问题,或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问题。

        资源配置方式主要有:1市场调节方式,2政府调节方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市场,但不是全部作用。

        没有纯粹的市场调节,也没有纯粹的政府调节。

        将经济资源有效地分配到社会生产不同部门是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首要任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资源配置特征是:通过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等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发挥决定作用,同时发挥政府的作用。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和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的制度基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础之上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的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产生和存在的基础。

        市场经济受社会经济制度的影响和制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还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一种市场经济体制。

        有为政府,就是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发挥好政府在弥补和解决市场失灵方面的重要作用。

        有效市场,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2023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第一章笔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