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给出解决方案——荒落的读书笔记(一百三十五)
《宫之奇谏假道》这一篇非常合我的口味。 故事是这样的:因为晋国第二次跟虞国借道去讨伐虢国,宫之奇就劝谏道:“虢国是咱们咱们虞国的围墙,如果墙塌了那么咱们也离灭国不远了。所以咱们不能再放任晋国增长气焰了,更何况人家还带着大批军队,一次借道也就算了,两次三次这么干,岂不是拿咱们虞国当后花园了?谚语说:“辅车相依,唇亡齿寒”,也就是说“脸颊骨跟牙床是合在一起才能固定住的,而嘴唇没了牙就会暴露在冷空气中打哆嗦”,咱们跟虢国就是这种关系。” 虞公说:“晋国跟我是同宗呀,怎么会害我呢?” “傻逼,虢国跟晋国也是亲戚,晋国该灭还是灭,虞国比虢国也亲近不到哪里去。而且你还能比他的亲戚桓、庄两族更亲吗?这俩族不还是因为威胁到晋国国君,然后就被灭了吗?更何况你?” 到了这里,虞公其实已经理解了。但是可能考虑到晋国说不让道就先灭了虞国,也可能是晋国承诺了什么利益,还是抱有侥幸心理地说:“我天天祭祀神灵,老天爷肯定能保佑我不会发生这种事。” 宫之奇闻言也明白了,这人都寄希望于运气上了,估计是没救了。不过自己的工作还要完成,于是又说了一通相信老天爷没用,得相信国家治理的话。 果然,虞公没听从劝告。 宫之奇见此,立马就把族人迁走了,还撂下话:“有这种事发生,虞国肯定是活不过腊月了,晋国都不用再发一次兵。我走了,血别溅我身上。” 到了冬天,晋国灭了虢国,转过头就把虞国灭了擒了虞公。 这个故事非常有意思,宫之奇也是个大明白人。 当然,这种时期大国连吞并小国都不用讲道理,更何况是借个路呢?虞公没法反抗,也在情理之内。 而宫之奇虽然精准预言了危害,也说明了其中的道理,但是也没给出解决方案,领导不听也是正常的。 只能说,无论在什么年代,小国都是很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