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gal杂谈第六期 素晴日(二)~思想的天空与幸福的青鸟

2022-07-19 23:08 作者:令人怀恋的东方之血  | 我要投稿

“我们的头脑比天空更辽阔

来,将二者对比着看一看,我们的思维可以轻易将这片广阔的天空完全容纳

然后……连你也可以

我们的头脑比海更深

来,将蓝与蓝重叠瞧一瞧,我们的思维可以完全吸收大海

有如海绵吸收桶里的水一般

我们的头脑正好与上帝有相同的重量

来,试试准确地量一量

若是有所不同,那便是……

有如语言和声响的不同”

“果然,好女人要有的是,香烟、楼顶,还有轻飘飘的衣服啊”

这篇出于二十世纪现代主义诗歌先驱——艾米丽·迪金森的《头脑比天空辽阔》也是由岐姐最爱的一首诗,游戏中多次出现在台词对话中。这篇诗歌所赞扬的正是人类思想的伟大,我们的思想或是广阔跃动、充满浪漫与想象力,或是深邃内涵、充满逻辑与哲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都有属于自己浪漫或与深邃。正所谓一千个读者的内心有着一千个哈姆雷特,更别说面对何为幸福、人生的意义、世界的意义这种形而上的问题。 

每个人的生活环境、成长经历、受教育程度以及当下所面临的的问题各不相同,其导致的思维习惯,对待事物的态度与解决办法也必然不同。如果按照扶她自的说法来说,素晴日是一把可以用完即的梯子,那么不同的玩家所在其中找到的梯子也必然不同。这也正是我对素晴日的终之空Ⅱ结局的理解,没有必要深究到底是偏在转生还是其他什么,扶她自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路,你可以按照任何你想要的方式,不必和扶她自以及其他任何人的理解相同。这不是阅读理解题,我们不需要按照出题人的思路理出答案,说出模板化的感悟,我们要把自己的经历自己的思考带入进作品中去,然后寻找属于自己需要的答案。毕竟头脑比天空辽阔,比大海深邃,承载着整个(自己的)世界的重量。

由于本人完全没接触过哲学,作品里又有大量的哲学引用,使得我在游玩本作时便陷入了一种边玩边查哲学原作和相关解读的状况。然而说实话,这并没有对理解游戏有很好的帮助,反而陷入了定义与字眼里越绕越晕,毕竟我不觉得我能在短时间内就能理解这些深奥的东西,撇开历史和哲学史的发展片面的去读哪位哲学家,自以为是的理解也多半是曲解。因此我决定先从这些哲学术语里跳出来,对于读不懂的部分先不做深挖,借用作品里角色们更直白的对话,以及一些引用的文学作品去理解素晴日这部作品。我知道这样做很有可能会曲解这部作品的原意,不过这将确确实实是我在这部作品中找到的属于自己的梯子。

世界的边界与终之空

中学以来的课本就一直这样教我们,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则是我们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那么客观的世界则是根本就没有边界,客观的世界向外则是有着无垠的宇宙,有着无数的未知。然而我们的意识所能认识到的世界又有多大呢,是电脑手机上的图片视频,还是这双眼眸现在所能看到的范围呢?是我们的足迹所致,又或是我们从哪里学来的知识,是生活中所结交的人际关系,这便是我们世界的边界吗?

如果说每个人的世界是一小块拼图,那么我们所有人的拼图拼出的是整个世界吗?那么拼图重合的部分又是如何,同时出现在你我眼前的这杯水是属于你的世界还是我的世界还是客观世界?那么换成你眼中的我,我心中的我,客观世界的我,还是同一个人吗?

那么站在每个人自我世界的边界所瞭望的景色又是什么,那是我们每个人所能抵达的极限、所谓终焉的天空吗?亦或是新的一片天空,新的一条地平线呢?

让我们回到作品中去看看角色们:对于柘榴,终之空是银河铁道边那吸入万物的黑色煤袋还是拾回勇气的羽毛与希实香走下去的平凡日常;对于卓司,终之空是耶梦加得的首尾相接处还是与希实香相拥落下时的温暖;对于羽咲,终之空是儿时未能翻过的向日葵的坂道还是于天台边伸向哥哥的手;对于由岐,终之空是星空下与皆守畅谈后的朝闻道夕死可矣,还是最后天台上的救场与道别……每个人的终之空都是不一样的,以我对游戏的理解,终之空可以是人的目标,也可以是人难以跨过的困难或者是回忆,是人给自己世界所划下的边界。可能在人生的前进路途上,我们跨了过去,然后随着我们阅历的成长,我们有了新的目标,有了向往的新的终之空。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我们不必为自己的内在世界与别人的世界以及客观的世界是否一致而烦恼,也不必为我们的边界在哪而感到恐惧或迷茫,我们只需要坚持走在自己内心所坚信正确和幸福的道路上便足以,不断在终之空的边上欣赏,并期待着一下个终之空的景色。


纳吉尔法之船与青鸟

被众多玩家称为全作最亮眼的第二章确实没有令人失望,正如扶她自所说,写第二章时他自己也接近崩溃与疯狂的边缘,希实香剧情的加入是对他的救赎,我个人对于希实香ed的喜欢也高于第二章true end。

这一章运用了大量电波猎奇甚至血腥的场景,无论是cg、场景演出、音乐、文字排版这些表现形式,还是配音的投入、剧本与台词狂气的本身,都充分演绎出了间宫卓司这个人物。

其实当初第一次读第二章时,我并没有被什么所谓的毒电波所雷到或者劝退,反而是全程笑着读过去的,我对卓司这个角色的定义就是一个滑稽可笑,有着疯狂妄想,但是执行力极强过于有能的中二病宅男,提出的言论也只是为控制别人而而强加意义的歪理罢了。但是第二遍过希实香ed的时候,因为分支选项太靠前,索性重新读了一遍,让我在之前认知的基础上又有了对这个角色新的认识。

间宫卓司的激情演讲

毫无疑问,卓司这个角色是疯狂的,玩过后面篇章的人都知道,他从小便被更为疯狂的母亲所洗脑;他也是可笑的,无论是对柘榴单方面的妄想,还是被彩名怼到哑口无言,有时需要希实香帮她擦屁股,甚至是走投无路时只能向着二刺螈角色祈祷(还有抑制黑波动的源头)。但是他是有着勇气或者说是骨气类似的精神存在的,柘榴的死只是一个将其激发出来的引子。对于曾经欺负他与柘榴这样弱势群体的小混混校霸,他敢于反抗;对于漠视他们只会推卸责任诸如学校这样的社会群体,他敢于反抗;对于社会上不公正,束缚人们思想的行为,他敢去质疑与反抗。正如纳吉尔法之船一样,本身即为对诸神和世界体质的反抗,但最后依然要迎来诸神的黄昏。

教主言论中我印象最深的由两段,一个是举世闻名的间宫卓司的激情演讲,另外一个就是北欧神话的三个故事。我个人还是认为这两段话对于教主而言,还是他用来思想控制这一目的为主,但确实给出了一个很好的议题,那便是死亡与恐惧。当今社会对于死亡这一话题抱以何种态度我并不知晓,只知道有的国家过的应该挺喜庆的(黑人抬棺)。印象中我们国家好像也没有特别避讳这类的话题,风俗中一些落后的思想也在慢慢去除,但是另外一个话题确实很少提及,那就是恐惧,特别是死亡所带来的。

死亡确实是平等的,每个人生下来既拥有,也是绝对无法体验的,所谓的濒死体验也只是大脑在不正常情况下的幻觉,正是无法体验,且身边又无处不在,所以才让人恐惧。不知道大家如何,小时候当我第一次了解到人会死这一实事时的印象我还存有一点,应该还是幼儿园小班或者中班那会,我从电视上了解到人也会和动物一样死亡,于是跑去问父母人到底是不是永生的,父母当时给的答案非常模棱两可,但是最后好像还是给出了会死这一答案。即便对于当时的我是非常遥远也没有办法理解的概念,但是仍旧感到了一丝害怕,害怕的原因是因为不能和家人永远在一起。在之后的成长里,家里虽然有过去世的年长老人,不过葬礼上也只是看到奶奶他们哭的很伤心,因为没怎么相处过,自己反而没有什么实感。在后来的生活中,与一些偶尔有过一面之交的人或地方分别时,我也常会想到,这是不是我人生最后一次与他们相见,这与死了又有何区别,与其为之感伤,不如压根别去考虑,无论是死亡还永别。不过这只是逃避,将恐惧与不安延后罢了。

我个人认为教主在第二章更像是抛出问题的人,而非解答问题的人。他将死亡的恐惧展示了出来,告诉我们要去面对他,而并没有教我们如何面对,而由岐则在之后的章节作出了解答,我将在后面分析。



接下来就聊聊第二章另外一位重要人物,如果说第三章的true end是因的话,那么第二章所展现出的希实香则是果了。接下来主要聊聊第二章希实香end的希实香和她与教主救赎的故事。

其实玩过第三章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希实香其实为了柘榴付出了多少,希实香的自责以站在上帝视角的我们来看,或多或少都有些过头,但是站在人物本身来看确实可以理解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柘榴已经死了。无论做了多少努力,最心爱也是最心疼的朋友已经死了,死了就没有任何意义,即无论再做多少努力也没有意义,再做多少也得不到原谅。对于一个内心只有自责的少女来说,活着赎罪没有任何意义,即便赎再多的罪又能怎么样,死去的人能复活吗,唯有一死,以死抵死才算的上赎罪,不仅如此,还要把有着更深罪恶的人一同拉上垫背。

但是少女最终也理解到何为赎罪以及活着赎罪的意义。原本只是想清除借着挚友死亡引发谣言的人,结果发现是志同道合的弱者,都是被社会所欺压所冷漠之人。教主的行动力让少女惊讶,原本只是想道具般的利用教主变为发自内心的称赞,在最为混乱肮脏的地下室,即便空气中混杂着令人迷幻的药物,少女却展现出了最纯洁的感情与梦想。天台上的音乐演奏与舞蹈,可以说是除了序章结尾以外,最为梦幻与惋惜的场景:用警棍与栏杆弹奏出乐章,用天平去称重上帝的重量,与牛群舞蹈在宇宙中,看着脚下圆滚滚的烟花,打开名为不幸的亚马逊包裹,聆听着世界的语言与旋律……这段梦幻般的太空翱翔中,希实香提到了一部非常有意思的戏剧,即比利时戏剧家莫里斯创作的戏剧《青鸟》。因为教主并不知道内容,所以被希实香一带而过了,但我觉得反而最能体现出希实香这位心细女孩的内心想法:蒂蒂尔与米蒂尔为了邻居生病的女儿踏上了寻找青鸟的旅途,在经历了诸多旅程探寻未果后,发现青鸟就在自己的家中。他们也理解到了甘愿把幸福分享给身边的人才会得到幸福,而此时幸福也就在他们身边。


心中充满着自责与复仇的希实香在生命的最后,在间宫卓司身边找到了何为知己,何为幸福,同时也懂得了活着赎罪的意义:只有知晓了幸福,才能更加懂得绝望,才会真心为过去忏悔,才会为了获得更多幸福而将幸福分享给更多的人。希实香说过,通往地狱的道路往往由善意铺成,柘榴始终以善意对待希实香的恶意,让希实香因为不对等的人际关系而自责,然而她并未意识到,她自认为的恶意也不过别扭的善意罢了,而柘榴正是清楚这点才一直陪伴着她,将自己的幸福分享与同样可怜的少女。

最终,希实香将这份在终结前才发现的幸福分享了与卓司,这时两个人的救赎与赎罪才彻底完成。无关什么复仇,无关什么补偿,无关什么终之空,有的只是两个共犯的自由落体,有的只有与往常无异的天空。


黑色的天空,

月正笑,

地正潮,

星正舞,

风正凉。

在我怀中,温暖的。

橘希实香……

她在我的怀中……静静地合上了双眼。

然后我也……

静静地合上了双眼。

光辉闪耀的亿万繁星,在那天球仪之中孕育而生。而这不断翱翔的纳吉尔法之船,也必定能够飞跃而去。


gal杂谈第六期 素晴日(二)~思想的天空与幸福的青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