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优私塾:民办初中名校真的会凉吗?
郑州四大初中名校文博、东分、枫杨、桐一可能要凉凉了!
郑州小升初实行摇号政策后,民办初中慢慢凉凉了!郑州的一所公办初中,去年七年级才6个班,今年突然扩到12个班,并不是因为附近的小区多了,主要原因是原来准备去摇号上民办初中的,现在都选择上公办初中了。
以前优质的民办初中招生都是优中选优,摇号中签率低到六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现在有些学校能保证二选一就不错了。
很多身边的朋友,原本想报名民办初中的,今年都改变计划,选择了公办初中。
郑州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应在审批区域内招生,不得跨区招生!纳入所在区统一管理;高中民办学校应在所在市范围内招生,原则不得跨市招生!同时实施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不得提前招生。
重要信息就是小升初民办初中将锁区。未来民办初中要区域性招生。比如省实验文博只能招金水区的孩子;朗悦慧只能招高新区的孩子。这就把原本生源受挫的民办学校又再次画小了招生范围,好生源池子越来越小。
这是一个重要的风向标,加上双减政策出台,民办初中与公办初中公离,不能共享师资等规定,义务阶段的民办学校热度会慢慢降下来,会慢慢凉的。
以后民办学校的未来不再是义务阶段,而是高中阶段。五五分流意味着一半的初中生上不了公办高中,所以将会有大量的初中毕业生涌向民办高中。
不过总体而言,义务阶段教育回归本源,这是好事,教育本来就是公益事业,过度产业化是不利于教育公平的,也加重了整个社会的负担。
民办初中招生口再次被画小范围,生源支撑不了;办学口,公办后台撤销,民办升学目标转化,也就是说民办初中,在仅有的生源下,只能向民办高中冲刺。
另外有公办名校背景的民办学校,要有独立的校园、独立的法人代表、独立的教育设施、独立的管理模式、独立的校名等等。
民办初中、民办高中,逐渐开始退下舞台,成为保底的择校选择。教育大的方向就是:公起、民落,公办将再次回归大众视野。
近两年公办实验班的能力将被在打压民办势力的时候,放到最大,毕竟公办要立竿见影的效果,以后班型还会逐渐公平化。
今年郑州市区小学毕业人数74592人,比去年增加1154人,今年市区普通初中计划招生1799个班,其中公办1452个,增加222个班,民办初中招生347个班,比去年减少5个班。如果每个班按50名学生来说,一些学校还招不满学生,平均班额41.46人,按今年市内中考人数65904人来看,未来三年中考人数增加近1万人。
2021郑州中招录取:大三甲录取率约3.8%,大小三甲的录取率7.1%,前十高中录取率约11%。第一批次高中录取率约23.5%。一类初中孩子需到年级前150名,二类初中需到年级前100名,三类初中需前40,才有被第一批次高中录取的可能。
三大甲:招生人数2100人,报考总人数54980,录取率:3.8%
三大甲+三小甲:招生人数3900人,报考总人数54980,录取率:7.1%
前十高中:招生人数人6050,报考总人数54980,录取率:11%
前十五高中:招生人数人8950,报考总人数54980,录取率:16%
郑州第一批高中的录取率在23.5%左右了,也就是5.4万人晋级1.2万人,这个升学难度,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需要下一番功夫。
郑州公办小学有400多所,其中公办小学名校有哪些?
第一梯队:
省实验小学、文化路一小、伊河路小学、互助路小学、纬五路一小。
第二梯队:
聚源路小学、文化绿城小学、文化路二小、郑东外国语小学、陇西小学、建设路二小、农科路小学、优胜路小学、郑州中学附小
第三梯队:
郑师附小、康平小学、众意路小学、幸福路小学、创新街小学、淮河路小学、汝河路小学、管城外国语小学、郑上路小学、伏牛路小学
播优私塾姚老师从事初高中升学辅导近十年,有问题和困惑的郑州家长,可给我发私信,帮你解决各种升学困惑和问题!!
姚老师根据郑州教育局新优质初中名单进行了梳理,结合这些初中学校近几年中招成绩,从中间挑选了20所更优质的公办初中学校或初中部。仅供大家参考。
中原区:郑州73中、郑州外国语中学、郑州16中、郑州19中;
二七区:郑州57中、郑州四中、郑州82中;
金水区:河南省实验中学、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郑州47中、郑州七中、郑州八中;
管城区:管城回民中学、管城外国语;
高新区:郑州中学、郑州58中;
郑东新区:郑东新区外国语学校、郑州96中;
经开区:郑州85中、经开外国语;
以上学校排名不分先后。请关注播优私塾姚老师微信公众号,为你推荐更多优质学区、升学、教育资讯!姚老师不推销任何辅导课程,大家如果信得过我,可以到我学校里免费试听相关课程!感觉老师讲的的确不错,孩子们也真的喜欢听,并且真的能提成绩了,你再确定是不是跟着姚老师学习一对一或者小班课。
择校问题一直都是家长心中悬着的「大石头」,不少家长从孩子出生就开始规划:
重点小学——重点初中——重点高中——985、211大学——名企。
名校办民校、联合办学、公办民助......各类民办学校遍地开花。
有的家长因为该校的升学率、学校名气、团队师资、学校氛围等优势,花重金挤破脑袋也要把孩子送进去,每年的「择校热」都让人陷入紧绷焦虑。
资本们正好利用这份焦虑,给所有家长画了一张「大饼」,一步一步将公办学校「绞杀」。
我且不说「冠名办校」有名无实,只为提高学区房的售卖,就单单说一下「民办学校升学率高」是怎么做到的。
1. 掐尖招生,快速提高学校名气
近几年,关于「禁止掐尖招生」通知不断,但掐尖招生已经成为了民办学校通用的法宝。
不仅面向全省招生,还跨服招生,为了抢夺优质的生源,变着法子「行掐尖招生之实」。
生源好,才能出成绩。他们收割了区域内(甚至区域外)最优秀的学生,并承诺高额的奖学金,利用这些学生为学校创造声誉,形成口碑进而招到更多的尖子生,成了无限循环。
每年中、高考发布喜报是惯例,哪怕有些家长托关系把孩子送进去没考上好学校,家长也会觉得是孩子不行,与学校无关。
2. 高薪水抢师资,实施绩效工资制度
抢走了优秀学生,还需要配套的骨干老师。
打个比方,在公办学校老师薪资 5000 元 / 月,民办学校直接翻倍10000 元 / 月来不来?15000 元 / 月来不来?
给福利、送豪车、安排别墅......公办学校辛苦培养几十年的老师,就这么被挖走。
近几年,「民办学校挖公办学校老师」这个话题一直处在风口浪尖,大家各有各的说法,但真正的受害者是孩子。
优秀的学生和骨干老师的结合,再加上一周一小考、一月一大考的「魔鬼教育」,成绩自然往上涨。
可这份成绩的背后,却成了内卷的始作俑者。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某省清北的录取分数线十年间提高了 100 分,但录取名额一个也没有增加。
疯狂的学习,并没有给孩子带来更多的机会,反而加剧了内卷。
而且私立学校大多只抓成绩、看分数,早些年的师生情被唯分数论冲的极淡。
古人云: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意思是说,把品行修好了,再学习文献知识。
可现在的教育,大家都忙着「育分」,而不是「育人」。
而且,还牺牲了其他孩子的权利。
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从本质上就决定了二者的区别。
义务教育最大的特点是公益性,这个阶段的学校不能以盈利为目的。
但河南某民办学校初中一年的收费高达 2.9 万元(加住宿费),高中更是达到了 6.9 万元。
△小学学费22000元/生/年、初中学费25000元/生/年、高中学费65000元/生/年,住宿费4000元/生/年
掐尖招生——打造名气——营销学位紧张——坐地起价。
民办学校赚钱的路子逻辑理清容易,但却踩着无数家长的命门。
但这无疑是在给教育分层,告诉所有人——教育需要财、才兼备,有钱才有资格享受教育资源,剥夺其他孩子的公平受教育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