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值得我们敬佩的人——戴高乐(上)

我是原终极侧位35姬,那个账号在更换捆绑手机号的时候丢失了。原来的粉丝们可以现在关注这个账号。
戴高乐,全名夏尔·安德烈·约瑟夫·马里·戴高乐(法语:Charles André Joseph Marie de Gaulle;1890.11.22—1970.11.09),法国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作家,法兰西第四共和国和第五共和国的创建者。戴高乐生于法国北部诺尔省的里尔。出身并不是权贵家族,父亲是耶稣会学校的教师,参加过1870年的普法战争,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情绪非常强烈,对童年的戴高乐影响很大。戴高乐生性好斗,向往成为一个军人。

1909年,戴高乐考入圣西尔军校,1912年毕业,毕业考试排名位列第13。于1913年从军。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戴高乐随他的团队参加了比利时境内的一次战斗,1914年8月3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戴高乐在驻扎在东北部的朗热扎克第五军作战。8月15日,他在迪南受伤,被撤离前线送进医院,直至10月份才重返战场。第二年的3月10日他在梅斯尼尔—雷斯依尔吕斯战役中第二次受伤。伤愈后,他回到步兵第33兵团,担任连长,随后担任上校助理。

1916年,在都奥蒙的凡尔登战役中他第三次受伤,大腿部被刺刀刺中,并中毒气昏迷,被战友认为以身殉国而留在战场,贝当将军把他列入“阵亡”名单,追授一枚最高荣誉十字勋章,并且给予了这样的评语:“该员在激战中以身殉国,不愧为在各方面均无与伦比的军官。”在被敌军巡逻部队发现后,他被送至马扬斯医院,出院后被押送到德国的奥斯纳布吕克战俘营。
戴高乐从此开始了他长达三十二个月的战俘生活。1916年5月至9月,他先后被关在奥斯纳布吕克、奈斯和斯库辛战俘营,从1916年10月起被囚禁于因格尔斯塔特要塞,1917年7月在罗森伯格监狱,1917年10月在巴索军事监狱,1918年5月来到坞尔兹伯格监狱,从1918年9月起又被送往巴索和马德伯格监狱。他在狱中结识了卡特鲁上校、记者拉米·鲁特和未来的苏联红军元帅图哈切夫斯基。他没有在狱中虚度光阴,通过阅读大量书刊加深了对德国的了解。在战俘营里,他就战争进展形势多次举办战略和地缘政治讲座。而且身为上尉的戴高乐不甘心做俘虏。他曾多次试图逃跑重返前线。但他五次越狱,五次被俘,每一次都被关进堡垒或惩罚营。这段生涯也特别有趣,想了解的可以看一下这个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543299
一战结束后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分别写下了四本军事著作分别是1924年的《敌人内部的倾轧》,1932年《剑刃》,1934年的《建立职业军》,以及1938年的《法国和她的军队》,《敌人内部的倾轧》中提出了“军队要为国家政治服务,政治要优先于军事”的观点,现在看来是无比正确的,但是在当时可是严重的拉了右派军官的仇恨,在《建立职业军》中,他提出了有必要建立一支结合机动能力和毁灭性火力,既能够主动出击、又能够出奇制胜的装甲师的理论。根据这一理论应该成立一支职业军队,这一关于装甲部队的理论走在了时代前沿,可惜的是,因为法军中的保守势力,认为戴高乐才“50岁”,认为他too young,too simple,所以这一理论并没有在国内造成多大的反响,但是却在德国引起了重视,虽然不能说古德里安抄袭了戴高乐的思想,但是说古德里安学习和借鉴了戴高乐的思想并不为过。
1939年,纳粹德国大举入侵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1940年5月10日,德国进攻比利时和荷兰,通过阿登森林进攻法国,绕过了马奇诺防线,法国重金修筑的防线沦为废物。如果法国当时按照戴高乐的思路发展军备,建立一只装甲部队,也许就能通过机动战争打败德国,可是历史没有如果,直到最后一刻,他才说服陆军高层成功组建了装甲部队,但尽管如此戴高乐还是依靠从各地调来的装甲兵临时组建的第四后备装甲部队打出了相当不错的战绩。在5月18日的蒙科尔内战役,面对拥有绝对数量优势的A集团军还有绝对空中优势的德军,在三天之内整整推进的19英里,成功占领的重要交通枢纽蒙科尔内,后来古德里安回忆表示在此期间他曾经一度信心不足。只可惜最后因为正面压力过大,以及发现古德里安试图从侧面包围后不得不撤退。在5月26日,戴高乐率部向阿布维尔开拔,28日,带领三路纵队攻打阿布维尔桥头堡,左路的重型坦克每50米一辆,一路上摧毁了所有工事,中路同样顺利的到达了目的地,只有右路因为地形崎岖受到了一些阻碍,并且歼敌一个营,5月29日,戴高乐师抓住了400名俘虏,这几乎是整个法国陆军在法德战争中抓到的俘虏的总和。之后担任国防和战争部副国务秘书,离开了前线。6月14日巴黎被占领(我看谁还敢说没有人能在法国投降前占领巴黎)6月17戴高乐在为斯寇尔斯将军送行的过程中敏捷一跳追上英国的斯蒂尔斯的座机然后搭乘飞机到达伦敦(神奇)6月18日,戴高乐在英国伦敦广播发布《告法国人民书》号召法国人民继续进行反抗纳粹法西斯的斗争,6月20日维系政府头纳粹德国签订《贡比涅停战协议》
二战中的法国保卫战中法军的表现可谓是不尽人意,世界最强的陆军的地位轰然崩塌,但是尽管如此戴高乐率领的部队成了战争中法国唯一的亮点,挽回了法国最后的一点脸面,也正是如此,这些战绩成了戴高乐发起自由法国运动资本。

戴高乐建立的自由法国并非像很多人认为的仅在法国本土活动的游击队,早期虽然人数是游击队水平,但是之后人数经过大幅扩张,到43年整合了北非军团和法国海军之后,兵力就已经达到了23万人的野战军,15万人的是殖民军,5万人的海军 ,32万吨的舰队,3万人的空军,总计46万人。此外,还拥有500余架作战飞机,以及120万吨的货轮和商船,而且在作战方面,作用也非常大,在非洲和德意对刚,在44年诺曼底和龙骑兵行动时有54-56万人,而法国光复后,又迅速整合了超过50万的内地军,到1945年战争结束时125-130万,西线盟军规模第三,有3个装甲师、7个步兵师在德国、奥地利境内作战,

战绩方面“比尔哈希姆战役,梅斯·贝尔福战役,科西嘉战役,意大利战役,诺曼底飞行大队”都是在英语国家军迷圈子里津津乐道的话题,由此可见,法国二战后五常的地位绝对不是靠施舍的来的

https://tieba.baidu.com/p/3643687266?referer=so.m.sm.cn&pn=0&
(新人渣作,文笔不好,觉得不好的,求轻喷,觉得不错的请点赞关注,如果文中有错误或者说关于写作手法的建议请在评论区留言,或者私信)
本身是不想更的,但是都五一劳动节了,还是假装三更装勤劳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