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第一章 英格兰先发制人的攻击(下)

2019-11-26 17:47 作者:拉失德史  | 我要投稿

第二节 对葡萄牙沿海的袭击(1587年5月2日至20日)
拉古什登陆作战失败   德雷克从加的斯港的俘虏供词中得悉,胡安·马丁内斯·德·里卡尔多提督率领的舰队正在圣维森特角海域游弋的情报。因此在结束奇袭加的斯港之后,德雷克率舰队往西北行驶,想要进一步探知这支舰队的下落。在航海途中,从捕获的西班牙船上,缴获了腓力二世给里卡尔多的紧急命令:“避开强大的敌舰队,迅速开往里斯本港。”于是德雷克将小型帆船在舰队的两翼展开,返回里斯本海域继续巡回警戒。   德雷克晚了一步,由7艘比斯开湾加里昂船和5艘小型船编成的里卡尔多舰队,早已利用涨潮溯特茹河而上,抵达了里斯本城堡附近的停泊场。德雷克得知这一消息后,对敌舰队的退避深感满意,立即停止了巡逻,并于5月9日升起信号旗,把全体指挥官都召集到旗舰,召开作战会议。   在那次作战会议上,德雷克不加说明就主观武断地下达了以后的作战命令:“在圣维森特角登陆,占领萨格里什城堡及其周围的重要据点。”便宣告散会。副司令巴拉再一次失去发表意见的机会,百般无奈,只好写了一封信给德雷克,详细陈述了自己的意见。舰队自从4月12日离开普利茅斯港以来,已经在海上行驶了近一个月的时间,需要补充淡水。巴拉在信中指出:“萨格里什周围的道路十分崎岖,又无淡水补给设备,因此占领萨格里什城堡毫无军事价值。”他极力反对德雷克的作战计划,而且还加上一条相当严厉的意见:“纵使作战取胜,亦不过是满足您个人侵占西班牙国王领土的欲望而已。”   经验丰富的巴拉同200年后确保英格兰在圣维森特角周围的海上霸权,在加的斯南方特拉法尔加角歼灭法兰西-西班牙联合舰队的海军第一委员巴拉姆和纳尔逊提督一样,充分认识到这个海域的战略意义。正是因为这样,巴拉才建议应当在作战会议上进行慎重而又充分的讨论,主张当前的任务是通过在圣维森特角海面的警戒作战,遏止西班牙无敌舰队的准备进程,避免危险的登陆作战。而这些建议正是总司令霍华德早就再三强调的。   巴拉还估计到,船队暂时不补充淡水和食物,不用维修,还能行动自如。纳尔逊时代的舰队并无充足的补给就能经得起长期而艰苦的封锁作战。然而,德雷克的加里昂船和小型帆船无论洋上航行能力,还是居住条件,同那时的战列舰和护卫舰相比,都远为低劣。早在远征加勒比海以及完成环球航行壮举之时,德雷克就曾不断地寻找安全而方便的停泊地。如今德雷克并不满足烧了西班牙国王的几根胡须,他的最大目的是企图实行长期的大胆的作战计划,因此他非常需要可以获得补给和维修船舶的停泊地。在这个问题上,必然同只图慎重进行短期作战行动的巴拉针锋相对。然而,具有天赋判断能力和大胆实践能力的领导人,往往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易接受同僚和部下意见的缺点,德雷克也不例外。   不管怎样,要想在西班牙大西洋沿岸寻找安全的停泊地,的确是十分困难的。何况西班牙方面正在千方百计力图反击呢?当时正赶上气候恶劣,德雷克才不得不打消了在萨格里什登陆的念头,改在萨格里什以东约25公里的拉古什湾登陆。拉古什一度曾是以非洲贸易为中心的非常繁荣的港。后来,贸易逐渐衰落,港口呈现一片萧条景象。因此德雷克推测该港的防卫能力一定很薄弱。   5月14日黄昏,舰队停泊在拉古什城西的海湾,天刚拂晓,大约1100名士兵登陆,未受到西班牙方面的任何抵抗。登陆部队的指挥官安索尼·普拉特派出少数侦察兵探路,以两侧横队的火枪手做前卫,本队两侧为两列纵队火枪手,矛枪手居中,再以两列横队的火枪手作后卫,沿着一眼望尽的平坦大道,吹着横笛,敲起大鼓,浩浩荡荡地向拉古什进军。西班牙方面仍然毫无动静。不久,只见服色鲜明、骑术高超、英姿粗犷的骑兵队,开始影影绰绰地从侧面尾随着英格兰陆军。骑兵只是不紧不慢地运动着,但绝不走近火枪的射程之内。随着英格兰军队距拉古什越近,骑兵队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在附近高地上步兵的身影亦隐约可见了。当英格兰陆军一接近城堡,城头上的大炮和火枪立即开始进行猛烈的射击。   英格兰陆军指挥官普拉特发现西班牙的防卫力量比预料的强大得多,便决定放弃攻击拉古什,退回登陆的海湾。保卫拉古什的指挥官是阿尔加维地方的总督唐·赫尔·特莱尔,他知道拉古什的守备队战斗力非常薄弱,便在城头上插上许多旗帜,布置疑兵虚张声势,蒙骗英格兰人。他的疑兵计果然奏效,当英格兰的登陆部队中计退却后,他便立即命令200名骑兵尾随攻击。由于这支骑兵队从远处渐渐包围过来,进行威吓,使普拉特队长不得不几次停止前进,布置方阵以防御敌人的袭击。穷追不舍的西班牙火枪手也埋伏在土墙后和橄榄树丛中,不断地进行射击,使英格兰登陆军伤亡很大。他们边打边退,两个多小时之后,才退回到登陆地点,并在舰队大炮的掩护下登上了船。   副司令巴拉在给德雷克的信中,坦率地表明了反对登陆作战的意见。两天来德雷克脑海里一直在盘算着如何处置他的问题。在已经习惯于自由地各抒己见的伊丽莎白女王时代,巴拉理直气壮地批评上司作战计划的态度,还不能被指责为违抗命令的犯罪行为。但在袭击加的斯的战斗中,只有巴拉所乘的“金狮”号逃向了外湾,对德雷克本队孤立在港内达12小时之久而袖手旁观不予救援的这一行动,在德雷克看来,只能认为是利敌行为。当然,从巴拉的立场出发,为避开敌人的炮击,在无风的情况之下,鞭长莫及未能参加救援,也是不无道理的。可是,谁也没有以这样的理由正确地解释和说服德雷克。所以,德雷克并不是把三番五次批评自己的作战计划、力主慎重行事的巴拉单纯蔑视为胆小懦弱就算完事,而是作为更深刻更尖锐的问题进行考虑的。正是因为他以个人的名义向西班牙国王挑战的行动,才使得英格兰全体国民把他尊为民族英雄。但是,亲西班牙派的大臣不断在伊丽莎白女王面前对他进行造谣中伤,舰队的水手逃亡和开小差的日益增多,甚至有人把他的奇袭计划事前透露给西班牙方面。因此,在他看来,巴拉的行动,不仅仅是对他本人的反抗,而是对女王陛下的叛逆。早在1577年到1578年的环球航行中,在南美圣胡利安湾,德雷克就曾经将手下一名指挥官以反叛罪处死。   德雷克在旗舰“伊丽莎白·博纳文图尔”号上设立了临时军事法庭,当场宣读了巴拉的信,将其逮捕并囚禁在船舱里。所以,从拉古什登陆作战开始之前,巴拉就一直被囚禁在“金狮”号上。
进攻萨格里什城堡   位于伊比利亚半岛和欧洲大陆西南端的圣维森特角和萨格里什角宛如巨鸟张开的喙般伸向大西洋。   1974年12月,作者作为日本广播电台国外采访节目《海洋与人类》的导演,曾经访问过萨格里什。那次旅行的目的是为了采访十五世纪初期抛弃世俗的一切荣华富贵、离群索居在这个偏僻的海角,成为大航海时代先驱者的葡萄牙王子,航海王亨利的遗迹。亨利王子在葡萄牙诗人卡莫伊斯称之为“天涯海角”的萨格里什角及其周围的海湾,建设了天文观测台、航海学校和造船厂。并聘请了有名望的天文学家和地图制作专家以及航海仪表制作专家,前来研究航海技术。在那里培养出来的许多航海家们,不久之后都成了从非洲西岸,绕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或者是横渡大西洋发现新大陆的大航海时代的接班人,活跃在世界各个海洋上。因此,德雷克建树的环球航行的事业,不妨可以说也是亨利王子多年的理想之一。   在塞维利亚采访之后,我们路经哥伦布 [ 译者注:哥伦布——(Christopher Columbus)约1451-1506年伟大的意大利航海家,生于热那亚,1492年得到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资助,从西班牙的帕洛斯港出发去亚洲探险,在西印度群岛的圣萨尔瓦多登陆,到达巴哈马、古巴和海地。随后又三次西航,(1492年,1498年,1502年)到达牙买加、波多黎各诸岛及中美、南美洲、大陆沿岸地带。 ] 第一次扬帆出海探险的帕洛斯角,跨越葡萄牙国境,驱车行驶在小阳春天气般温暖的阿尔加维地区的海滨大道上。一进入拉古什市中心,道路便逐渐变成坡道了。不久,一望无际,蜿蜒起伏的高地便展现在我们面前。拉古什城堡就座落在这连一片绿色小树丛都难以找到的荒原边际。城堡院子里,而今只残存着一座直径达20米的巨大日晷和一座小厅。小厅里可以观看到缅怀昔日亨利王子遗业的短篇电影。但是从耸立在数十米断崖高处的城墙上,可以看到北面圣维森特角白色的灯塔。西边和南边那辽阔的海原茫茫不知是何去处。追忆着围绕此地此海的无数往事,一股难以形容的感慨油然涌上我的心头。   再说拉古什登陆作战失败后,德雷克率领舰队再度北上,并在萨格里什角附近的小港湾令士兵登陆。士兵们攀登上悬崖峭壁上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去进攻城堡。当时那个城堡昔日光荣的风貌早已荡然无存了,只能作为保护近邻渔民免受穆尔人或海盗袭击的庇护所。然而城门所在的北面城墙却高达12米,在4个圆塔和门楼之上,设有射程300米、长炮身的半磅可旋转大炮。因此,对于毫无攻城兵器的登陆部队来说,要攻克城堡,无疑是相当困难的。于是,德雷克派人送去了劝降书,但城堡守备队队长却谦恭而郑重地断然拒绝了。无奈,德雷克只得下令火枪手们密集射击,把守卫在城墙枪眼的守军驱走,同时,德雷克身先士卒冲向城门,冒着敌人的炮火,把浸透了沥青的柴草堆积在城门之下,燃点起来,不一会儿,坚固的城门倒塌了,德雷克率领士兵们冲进城堡,杀死了大量守军。身中两弹,受了重伤的守备队长终于投降了。   德雷克对勇敢的守备队长给予了宽大处理,并允许残余的守军士兵和老百姓携带细软财物撤离城堡。由于萨格里什城堡的陷落,周围的城堡与修道院也纷纷投降了。萨格里什城堡上的大炮被推到悬崖下边,残存下来的亨利王子的图书馆和亭台楼阁,以及各种古迹被德雷克一把火焚为一片瓦砾场。难道德雷克果真不知道这些建筑物是伟大的航海先驱亨利王子的宝贵历史遗迹?其实,德雷克并非打算永远占领萨格里什城堡。攻占西班牙国王的领地,挫败西班牙人的斗志,这才是他的主要意图。
里斯本海域上的示威行动   5天之后,德雷克舰队继续北上,到达了距里斯本以西200公里的卡斯凯什要塞大炮射程之外的海域。那时里斯本由腓力二世的外甥、葡萄牙总督、枢密大臣大阿尔伯特镇守,无敌舰队总司令圣克鲁斯公爵的司令部也设在那里。但是停泊在里斯本港内的12艘葡萄牙加里昂船缺乏大炮和船员,无法反击德雷克的舰队。不久,获悉敌舰队离开卡斯凯什要塞海面的消息后,总督和圣克鲁斯立即召开了紧急作战会议,会上他俩一致认为,德雷克的攻击目标可能是里斯本南面富饶的港口塞辛布拉。于是决定把一部分里斯本守备军和里卡尔多所属的比斯开湾船队中的士兵派往塞辛布拉。不久,德雷克舰队又返回卡斯凯什,在海面上抛锚停泊。所以,圣克鲁斯之弟——唐·阿朗索·德·布干萨指挥7艘加里船,部署在特茹河河口左岸圣胡利安炮台射程之内,摆好了战斗阵式,以备敌舰队到来。   当时,若要溯特茹河驶达里斯本,必须通过河口正中的沙洲南边或北边狭窄的航道。其中水深足够通航的北边航道被用于普通船只出入,圣胡利安炮台就设在这里。而南边的航道狭窄,且呈弯钩状,船只航行非常危险。这边航道只设有比圣胡利安炮台数量少得多的小炮台。但若充分利用强劲的西风和涨潮,强行突破任何一边的航道,德雷克的舰队都可溯河而上,炮轰里斯本,彻底破坏市内建筑物。   德雷克舰队停泊在两英里宽,呈平缓弧形的卡斯凯什湾的辽阔海边。这一带没有暗礁,而且又处于西端卡斯凯什炮台和东边圣胡利安炮台的大炮射程之外,是登陆的最佳地点。圣克鲁斯立刻赶到圣胡利安炮台,当地民兵和前来增援的数百名火枪手在卡斯凯什湾岸边布下阵势以防敌人登陆。假如敌人开始登陆,整装待发的加里船队就可以立即出击,歼灭敌人登陆用的舢舨和驳船。   由于缺乏强行突破充满危险的河口航道所需要的领航员,加之强行登陆作战的兵力不足,所以德雷克只能满足于侦察到里斯本的敌情而已。启航之前,德雷克要求交换俘虏,但圣克鲁斯为了掩饰不光彩,保住面子,诡称里斯本没有英格兰俘虏。那时北风越刮越大,德雷克舰队拔锚启航,再次南下开往圣维森特角。   这次的里斯本海面的示威行动,收到了非常成功的战略效果,使无敌舰队的大本营——里斯本陷入一片混乱之中,进一步加剧了西班牙人对德雷克的恐怖感。
烧毁桶材   重返圣维森特角的德雷克舰队,从5月21日起,在萨格里什湾内一连停泊了10天,各船均专心致志地忙于清扫、消毒、修理、舀干舱底积存的污水,以及装压舱物等作业。在旗舰“伊丽莎白·博纳文图尔”号(600吨级的大型加里昂船)上,因为乘载大约250名人员(包括150名水手、30名炮手、70名士兵),经过一个多月的航海和战斗,船内已经肮脏不堪,小型船只的情况更为严重。同时病人不断出现,因此,德雷克让他们登陆,进行尽可能的治疗,并准备把重病员送上被俘获的两艘船,送回本国。   在那段时间里,小型帆船队在圣维森特角周围海面广泛地巡回警戒,捕捉敌船,然后押到萨格里什湾,从事地地道道的破坏通商的海盗活动。结果,在海上或海岸边俘获和破坏的敌船达100余艘。由于俘获的船只都在60吨以下,赏金还分不到一便士,所以船员们都认为是一桩不合算的差事。被捕的船半数以上是葡萄牙阿尔加维地方和西班牙安达卢西亚地方捕捞鲔鱼的渔船。然而,被破坏的不仅是渔船,甚至连渔村和鱼网都被英格兰人破坏殆尽,使那些地区的渔业蒙受了毁灭性的打击。懦弱无能的西班牙当局对此一筹莫展,于是在居民和渔民中开始爆发了对政府的强烈不满和谴责之声。   其余一半被俘船只大多数装载着制桶木材和环箍材料,是航行于里斯本和加的斯沿岸的三桅帆船,德雷克十分清楚这些桶材的战略价值,他在给沃尔辛格的信中写道:   “我们缴获的制桶木材估计共1600吨到1700吨左右,相当于载重量25000吨到3万吨的酒桶。我已下令将这些桶材焚烧殆尽。被烧成灰烬的桶材和俘虏的那些三桅帆船都将给无敌舰队的食粮保存以重大的损害。”   为了贮藏淡水和葡萄酒以及腌肉、腌鱼、饼干等食品,木桶是当时的舰队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资。制造这种木桶,需使用充分干燥的坚硬的白蜡树木材。由于德雷克烧毁了大量材料,以后,无敌舰队不得不使用未经充分干燥和又未加工的木材制造的劣质木桶。由于淡水渗漏,食物腐烂变质,导致传染病流行,病人不断增加,使无敌舰队的行动陷于瘫痪。因此,弥漫在萨格里什海面上空的焚烧桶材的浓烟,当然比加的斯港内被焚的船只和货物升起的烟雾更加刺痛了腓力二世的双眼。   对于西班牙来说,当前最尖锐的问题是:德雷克的舰队雄据圣维森特角海域,使西班牙士兵、水手及军事物资的补给途径被切断,里斯本港的无敌舰队的准备工作,完全陷于停顿状态。根据腓力二世的命令,满载着从地中海沿岸征集的大炮、弹药、饼干以及水手的船队,日复一日地滞留在地中海沿岸的卡塔赫纳港和直布罗陀港,不能启航。护卫这些船只到里斯本,预定参加无敌舰队的莱万特武装商船和那不勒斯及西西里的武装商船都遭到了同样的命远。   攻占萨格里什城堡的德雷克舰队一离开圣维森特角,腓力二世便立刻下令炮兵和步兵乘停泊在瓜达尔基维尔河(流经塞维利亚)的加里船队,迅速开往里斯本。但是,由于德雷克重返圣维森特角,加里船队又被迫暂停启航,炮兵和步兵只好身负食粮开始了长途行军赶赴里斯本。   德雷克的参谋长、旗舰“伊丽莎白·博纳文图尔”号的指挥官芬纳整理了一份详细的作战总结报告,包括过去一段时间的作战经过,敌人兵力的精确配置状况,并强调了德雷克舰队的战略意义等等。德雷克本人也给沃尔辛格发了一封信,信中希望今后尽可能长时间地让舰队留在圣维森特角海域,连续作战。同时,为了阻止敌舰队集结,要求派女王直属的6艘二级加里昂船前来增援。这两封信大约是在5月24日写的,还附带了一份简短的备忘录,要求携带袭击加的斯的报告书归国的船只同6艘增援船一道重返舰队。   携带着这些信件和运载重病号返国的船队于6月1日离开萨格里什湾,德雷克的舰队一直将他们送到圣维森特角以西。不久,回国船队转向北驶去,而德雷克的舰队继续向西航行,没回萨格里什湾。舰队向大西洋的亚速尔群岛驶去,当时舰队突然撤离圣维森特角,像谜一样充满了神秘色彩。人们从归国船队那里也得不到任何可靠的情报。因为在德雷克的信中明明写着继续停留在圣维森特角等候增援。
进攻亚速尔群岛   德雷克舰队行动之前,关于一艘名叫“圣·腓力”号的卡拉克船满载着香料之类的东洋贵重物产,正从葡萄牙的印度殖民地果阿驶向本国的情报送到了腓力二世手中。因此,国王担心,如果该船取非洲几内亚航路一直往北开往拉古什,绕过圣维森特角返回里斯本的话,就正好落在德雷克罗网里。但是,如果沿着葡萄牙通常的印度航路,从塞内加尔的佛得角迂回亚速尔群岛,再从那里乘西风向东一口气驶回里斯本,就可以逃过德雷克的监视。于是下令“圣·腓力”号经由亚速尔群岛归国。   不幸的是,这个情报却偏偏落到德雷克手中。德雷克喜出望外,便当机立断,决定前往亚速尔群岛拦劫“圣·腓力”号。可是,从6月3日起舰队一连两昼夜受到暴风雨的猛烈袭击,三分之二以上的船只下落不明。   当暴风雨停息之后,德雷克手下只剩下伊丽莎白女王所属的4艘加里昂船以及3艘私人所属的加里昂船。即德雷克的“托马斯”号(200吨)、威廉·温特的“宠臣”号(200吨)、霍华德总司令的“白狮”号以及几艘小型帆船。第二天,即6月5日,又有一艘归队,德雷克派“金狮”号和小型帆船“间谍”号前往寻找下落不明的船只。可是只有“间谍”号返回,并报告说,“金狮”号船员们在被囚禁的副司令巴拉的煽动下拒绝归队,正在回国途中。这个报告使德雷克进一步证实了巴拉的反叛罪的嫌疑,便立即召开了军事法庭,缺席判处巴拉死刑。   德雷克舰队继续航行,6月18日接近了亚速尔群岛的圣米格尔岛,立刻发现了那艘巨大的葡萄牙卡拉克船正在附近海域上缓缓行驶。据说“圣·腓力”号有1540吨以上,威力比伊丽莎白女王直属的加里昂船强大得多。但是,由于长期航海,船员们相继病倒了。而且炮甲板上堆满了货物,所以舷侧大炮根本不能使用,船首楼和后甲板的大炮也只能驱赶印度洋和非洲沿岸的巴巴里海盗,无论如何也抵敌不过德雷克的加里昂船。德雷克释放了进行英勇反抗后投降的指挥官和全体船员,并赠给一艘帆船令其自便。这次德雷克缴获了史无前例的大战利品而踏上了回国的归途。   “圣·腓力”号装载的金、银、宝石、胡椒、肉桂、丁香、丝绸、印花布、象牙等,价值达114000镑之巨。相当于加的斯港内击沉、焚毁和俘获的船只和货物的3倍多。尽管暴风雨过后未归队而返回泰晤士河口的3艘武装商船的船主,德雷克舰队的投资者——伦敦的商人们,纷纷提出领取应得的份儿。但这次的战利品却被伊丽莎白女王分得4万镑,德雷克分得17000镑。当时建造一艘“伊丽莎白·博纳文图尔”号级的加里昂船的全部费用不过2600镑,每个船员一个月的佣金仅28镑。顺便说一下,女王直属的加里昂船水手的月薪和伙食费更低,平均约14先令,250名船员每月工资的金额不足175镑,而每年为陆军支出的金额却大约4万镑。总之,德雷克所分得的17000镑奖金就相当于当时英格兰贵族的全部财产。   自4月12日从普利茅斯启航以来,短短两个多月中,通过对加的斯港的袭击、攻占萨格里什城堡、里斯本港示威、焚毁无敌舰队的桶材、封锁海面延迟无敌舰队的准备进程,以及俘获“圣·腓力”号等一连串的军事行动,德雷克接二连三地烧了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的胡须,终于使他受到严重的烧伤。

第三节 英格兰加紧备战
日渐高涨的主战论   从1587年到1588年冬天,英格兰国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等待着随时都可能在海峡出现的无敌舰队。他们由于伊丽莎白女王的优柔寡断、态度暧昧而束手无策,无所适从。关于无敌舰队在里斯本日以继夜、不惜一切地进行远征准备,以及荷兰帕尔马公爵军队不断增强等情报,充分表明了腓力二世侵略英格兰的坚定意志。但是,伊丽莎白女王却把远征归来的德雷克留在普利茅斯港,没有批准他再次对西班牙沿岸进行封锁作战的计划。   岂止如此,而且在1587年整个秋天,女王直属的舰队都停泊在船坞内。无论船帆还是缆索都得不到补充,大炮也被搬上岸边,只留下少数警卫士兵留守。因此,正如帕尔马公爵回忆的那样,如果无敌舰队在那一年10月进攻海峡的话,他的军队就可以登陆成功,直捣伦敦,而不会遇到任何抵抗。   沃尔辛格对这种严重的局势心忧如焚,很早以前就进一步加强了间谍网,打探西班牙方面的动态。而且到12月,他就接到了关于腓力二世准备在圣诞节前下令无敌舰队出击的不太确切的情报。因此,他马上向女王提出警告,必须刻不容缓地加强临战体制。伊丽莎白女王这才下达了舰队出动的命令,开始重新武装直属舰队和预备船只,召集船员和征集军需物资。   但是,过了不久,正在格林威治离宫的伊丽莎白女王收到关于无敌舰队延期出发的情报,于是又下令取消临战体制。舰队只留下四分之一船员,分别停泊在泰晤士河河口附近的梅德韦停泊场和普利茅斯港内。除“羚羊”号(300吨)之外,其他3艘女王直属的加里昂船和4艘小型帆船仍在佛兰德沿岸巡逻支援荷兰。   由于临战体制的解除,伊丽莎白女王每月可以节省船员的伙食费和薪饷2430镑。节约的这笔经费,对于缓和她长期以来的慢性财政亏空大有好处。因此,强硬派大臣沃尔辛格和德雷克等海军将领们对女王继续期待同帕尔马公爵和谈,以及对备战持犹豫不决的态度越来越感到焦躁不安。而且在激进的清教徒中间,希望对西班牙持强硬姿态的呼声日益高涨。   在女王的重臣之中,多数人同占英格兰输出额五分之四的毛纺织品贸易有密切关系,因而对和平解决寄予强烈的期望。毛纺织品生产中心兰开夏郡选出的国会议员曾经说:“毛纺织品制造是我国最重要的工业,是贫穷的国民大众赖以为生的粮食。”到了六十年代,设立了受到女王保护的冶金、金属加工等特权公司,虽然这些企业有助于大炮和火枪的国产化这一军事上的需要,但其主要目的还是使一直靠德国进口的梳毛工具国产化。   由于旷日持久的战争,对外输出锐减,致使大批纺织工人和机械工人失业,堆积如山的羊毛卖不出去的地主怨声载道。不久,安特卫普和塞维利亚的羊毛市场被关闭,莱茵河的航行受阻,向德国南部的输出已成泡影,而且被西班牙方面巧妙的怀柔政策所笼络的汉萨同盟 [ 译者注:汉萨同盟——公元十三-十七世纪北欧各城市结成的商业、政治同盟,以德国北部城市为主。——译者 ] [ cdhyy注:原译“汉泽同盟” ],也拒绝从英格兰进口商品。虽然同毛纺织品工业有关的人士之中,也有支持强硬派,把责任归咎于西班牙的人,但大多数人是欢迎和支持正在荷兰进行的和平谈判。
困难重重的财政状况   进入十六世纪,英格兰的人口增长率显著提高,但可耕种的土地却没有扩大,生产率亦有所下降,粮食的生产满足不了日益增加的人口的需要,结果导致农产品价格飞涨,工人和农民的实际收入下降,大大妨碍了工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在号称工业高度发展、海外贸易兴旺的伊丽莎白女王时代,繁荣的背后隐藏着的是大多数国民仍然挣扎在贫困之中。   伊丽莎白女王为严重的财政问题所苦恼。在当时还没有国家财政这种思想和制度,英格兰女王一直是以个人的日常收入维持宫廷和政府机构。对国民征收的赋税是女王的临时收入,只是在建筑城堡、发动战争等必不可少的开支时,女王才能要求议会征收赋税。   直到1588年,伊丽莎白女王的年平均收入仅为25万镑左右,其中课税收入不超过5万镑。她依靠这些微薄的收入,为保持女王的威严,要维持宫廷、经营政府和继续战争,而且还必须充当欧洲新教徒财政赞助者的角色。自玛丽女王时代以来,所负的债务就已经达20万镑之巨,再加上1559年到1560年驱逐法兰西军队离开苏格兰的战争,以及远征法兰西时所用的军费,伊丽莎白女王负债的总额约达65万镑。   为了偿还如此巨额的债务,女王不得不出卖部分王室领地,向安特卫普商人寻求短期贷款,并且尽量节约日常开支。后来,为镇压北方的叛乱和1573年到1579年爱尔兰的叛乱,又花费了近25万镑。多亏女王和塞西尔等人不屈不挠的努力,才勉强维持住财政的收支。

 被帕尔马公爵的强大攻势威胁着的荷兰人,嫌女王的财政援助不足,表现出强烈的不满。到1587年6月,帕尔马的军队开始包围布鲁日北方的斯洛伊斯港。十分明显,这次作战的意图是根据腓力二世的命令,在荷兰沿岸确保无敌舰队的停泊地。   因此,对时局深感忧虑的伊丽莎白女王,决定再次派遣莱斯特伯爵去救援斯洛伊斯港。莱斯特曾在1585年年底被任命为远征军司令,到过荷兰,由于白白浪费了大量资金,屡吃败仗而被召回本国。这次远征需要5千名增援部队和3万镑军费。但是,荷兰方面对英格兰很不信任,因而英格兰军队得不到积极的支援。经过激烈的攻防战之后,斯洛伊斯港陷落了。伊丽莎白女王一直把巨大的援助资金和大量军队投入荷兰,结果却损兵折将,徒劳无功。一切努力宛如水渗沙滩,消失得无影无踪。

  帕尔马公爵不仅是一名优秀的军事家,而且又是一名卓越的政治家。他对腓力二世进攻英格兰成功的可能性也深表怀疑。特别是他认为,荷兰的局势一旦动荡,在英格兰的登陆作战无论如何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向国王建议停止侵略战争。然而,对英格兰耿耿于怀、势不两立的腓力二世,对帕尔马的建议充耳不闻,而且对他同英格兰正在进行的和谈也置之不理。   帕尔马公爵只好一面装出对和平并未失去信心的样子,巧妙地同伊丽莎白女王的谈判代表周旋,一面乘机在荷兰牢牢地巩固西班牙的地盘,同时千方百计扰乱英格兰方面的战争准备,使得伊丽莎白女王依然要为应付荷兰的局势而继续支付巨额费用。   自从1579年镇压了爱尔兰的叛乱之后,那里的局势一直比较平静。但是一旦同西班牙开战,无疑天主教徒的叛乱将会死灰复燃,所以伊丽莎白女王又必须为此而筹措资金。   伊丽莎白女王虽然渴望和平,但未必害怕战争,她曾不止一次表现出完全不逊于其父亨利八世的果断和勇气。在那样的情况下,只有经常保持对形势作冷静而现实的深思熟虑,才能敢于冒风险。但是,战争的胜负难以预料,只有当大获全胜,恢复和平之后,她才能一如既往,作为女王而君临英格兰。
加强临战体制   英格兰枢密院就防卫体制的问题,向女王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案和建议。例如,立即建立烽火通讯网,一旦发现西班牙舰队,便向伦敦和全国各地发出敌情警报。因为敌舰队东进海峡是意料之中的事,所以在从位于海峡入口的利泽德角到康沃尔郡、德文郡、多塞特郡、汉普郡、苏塞克斯、肯特等海峡沿岸地区的高地上,建立了一个接一个的连续不断的烽火台。从最早发现敌舰队的地点首先升起烽火,然后再依次向东点燃烽火,警报很快就能传到坐镇伦敦的女王那里。   十八世纪末期,拿破仑企图进攻英格兰之时,也建立了同样的烽火和信号器并用的警报通讯网。收到警报的每个城镇的教堂就会响起警钟,事先经过训练的民兵便紧急集合起来,归属各郡统监指挥。   英格兰自古以来就设立了民兵制度。1557年各郡又设置了统监官职,掌管民兵组织和指挥大权。统监可以根据需要,检阅和训练民兵,选拔干练的士兵组成精锐部队加以特别训练。这种民兵组织所需的费用和劳动力,一般要依靠地方的财力和自发的效忠活动。由于大量劳动力被动员去当民兵,有时还被派往爱尔兰或荷兰去服役,因而英格兰各地的贫困家庭不断增加,人们对民兵制度不满的呼声越来越高。尽管如此,1570年北方贵族呼吁拥护天主教,举行叛乱的时候,伊丽莎白女王曾动员了两万名民兵前去镇压。叛乱的贵族不堪一击,很快就被镇压下去了。这一事实说明,民兵组织仍是非常有效的军事组织。   西班牙无敌舰队入侵的时候,英格兰动员了大约4万名民兵,以防帕尔马的西班牙军队登陆。过去民兵的武器是英格兰人引以为豪的长弓,而今几乎所有民兵都用火枪装备起来了。特别是那些曾在荷兰参加过长期战争经验丰富的指挥官们,回国后又担任了民兵指挥,把民兵也训练成一支战斗力更强大的军队。1580年镇压过爱尔兰叛乱,1585年又去开拓美国弗吉尼亚殖民地的沃尔特·罗利,被任命为敌人登陆可能性最大的德文郡和康沃尔郡两地的副统监,负责防务工作。   此外,在面向海岸的南部各郡以及泰晤士河河口附近的东部各郡,也在加紧挖掘或加深护城河和修补崩塌的城墙。并且重新部署整顿了各港口的炮台,增加了新大炮。这样,到了1588年4月,英格兰本土的防卫体制就比前年秋天有了极大的充实和加强。   尽管进犯海峡的无敌舰队和准备登陆作战的帕尔马公爵的西班牙大军自夸有多么强大的战斗力,但大多数英格兰人都不相信会在自己的国土上同敌人作战。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先辈善于海战,国土有大海守卫着这样漫长而光荣的历史,尤其是从十四世纪初期以来,法兰西国内百年战争的痛苦经验,使英格兰人的这种认识更加深刻。因此,亨利八世以来,比欧洲各国任何一位君主都不惜钱财地充实海军,这种长期的努力,逐渐开始结果了。   由于1559年英格兰同法兰西缔结了卡特·康布雷条约,丧失了大陆上宝贵的据点以来,以及长期同西班牙敌对的加深,使英格兰国民更深刻地意识到,只有海才是自己真正的防线。因此到了1588年,伊丽莎白女王一举成为当时欧洲最强大的海军国的国王。
英格兰舰队的战备   伊丽莎白女王的海军主力,包括她本人直属的19艘加里昂船:除1100吨的“凯旋”号和1000吨的“白熊”号之外,还有900吨级1艘、800吨级2艘、600吨级3艘、500吨级5艘、400吨级3艘、360吨级和300吨级各1艘。这19艘都是新建造或者刚刚改装的加里昂船,其远距离炮击能力或洋上航行能力都远优于任何一艘西班牙加里昂船。此外,还有250吨级和100吨级的小型加里昂船7艘,以及适合于巡逻、侦察、登陆作战等多功能的快速、机动、灵活的100吨以下的所谓皮内斯 [ 译者注:皮内斯——英国海军使用的大型艇,长36英尺,梁长10英尺2英寸,深3英尺5英寸。 ] 小型帆船8艘,这就是女王直属的海军力量的全部家当(参照附录)。   女王直属的19艘加里昂船本来就是为实战而建造的,因为船身的长度和宽度之比都较同等级同吨位的商船和卡拉克船大的多,所以航速必然很快,而且具有别国加里昂船无法比拟的优良的航海性能。制造这种优良的加里昂船的领导人是前面已经介绍过的德雷克的表兄约翰·豪金斯。   虽然德雷克和豪金斯曾多次向女王建议,利用这支强大的舰队对在港口整装待发的西班牙无敌舰队施以先发制人的攻击,但都遭到女王的断然拒绝。伊丽莎白女王的这种态度,较之同拿破仑战争之时纳尔逊提督和康沃利斯提督率领的英军舰队封锁土伦和布勒斯特,挫败拿破仑作战计划的海军战略,还要消极很多。   舰队在冬季的大西洋上长期行动的情况下,即使没有受到战斗的损害,也必须补充大量的帆柱和帆衍用圆木、帆布及缆索等物资,还要进行十分费事的船体修理。可以想见,船员们不得不挤居在狭窄异常、肮脏不堪的船舱里,由于吃了霉烂变质的腌肉、腌鱼和生了蛆虫的饼干,喝了走味的啤酒和变质的水,严重损害了身体健康,而且伤寒病流行后必然有半数病死。   对于深恐浪费开支和损失船员的伊丽莎白女王来说,纵然在荷兰的和谈陷于僵局,也绝不愿意冬天在西班牙沿岸作出太大的牺牲。   总之,英格兰舰队各级指挥官们都一边急不可待地盼望女王下达庄严的待机命令,一边日以继夜地忙于筹措和补充食物和兵器,整备舰队的各项事务。在普利茅斯港,德雷克的西部舰队正在整装待发,约翰·豪金斯的哥哥威廉·豪金斯利用1月和2月的大潮,让巨大的加里昂船倾斜在海岸上,清除附着在船底的贝壳和寄生虫,涂刷油漆和树脂,所以两天之内普利茅斯舰队不能行动。在熊熊燃烧的松明篝火下进行的夜间作业,又正赶上当时刮大风,工作极为艰苦。但是,老豪金斯对自己的弟弟建造的加里昂船的威武雄姿充满了自豪感,惊叹地说:“简直就像用一根木头雕刻而成的。”因而毫不吝惜资金精心保养。   另一方面,约翰·豪金斯也下令利用两次大潮的机会对停泊在梅德韦停泊场的东部舰队进行维修和保养。出击时豪金斯本人也将在东部舰队总司令霍华德领导下指挥舰队。现在,他仍然任海军部部长,并为繁忙的事务所缠身。他对伊丽莎白女王的优柔寡断很不满,对那些仍然指责他改革的顽固派同事亦拒之门外,不予接待。   查尔斯·霍华德继任海军总司令(前任是他的父亲)的要职已经3年,他缺乏豪金斯、德雷克等人的丰富的海战经验.但他为了尽到作为英格兰舰队总司令的责任,热心地研究和实践舰队的指挥。为此,他曾亲自率领8艘战船编成的小舰队在弗拉兴到敦刻尔克之间的海面巡逻,观察帕尔马公爵军队的动向。而且在检查梅德韦停泊场的舰队时,还能发现豪金斯和船匠们忽略的漏水和损伤的船材而暗自喜悦。   他对自己指挥的加里昂船十分信赖。他在给沃尔辛格的信中曾经写道:“我以为,我乘坐的船比什么船都坚固可靠。”后来,当“伊丽莎白·博纳文图尔”号(600吨)在弗拉兴港入口附近搁浅时,他同温特一起检查了船舱。当时他曾经十分感慨地说:“舱内没有发现哪怕一小杯的漏水。钢铁制的船怎么样,不得而知,我真不相信有这样坚固的船。”   特别扣动他心弦的是被定为旗舰的能搭载55门大炮的“方舟”号(800吨)。这艘船原来是温特·罗里建造的私有船,下水前他作为偿还债务的一部分,以5000镑卖给了伊丽莎白女王,该船原名“罗里·方舟”号,霍华德将其简称“方舟”号,1608年以后又改为“皇家方舟”号。   这里顺便说明一下,在参加同无敌舰队海战的女王的加里昂船中,“先锋”号(九代)、“无畏者”号。(九代)、“斯威夫特休尔”号(七代)、“胜利女神”号(五代)、“凯旋”号(四代)等,都是后来英国海军一代代沿用的显赫舰名的始祖,“皇家方舟”号的舰名也继承了三代,而且都是航空母舰。1914年由货船改装成水上飞机母舰的第二代,后来曾一度改名为“飞马”号。很有来历的“皇家方舟”这个名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非常活跃的现代正规航空母舰所继承。而战后服役的第四代是英国皇家海军最大最精锐的航空母舰,于1978年12月退役后拆毁。   再说,1587年秋冬之间,英格兰的海军指挥官和船员们,是在泰晤士河河口停泊场和普利茅斯港虚度而过的。然而,一到春天便又开始了紧张的作战准备。各船船员达到了足额的定员,他们士气高昂,武器、弹药和食物的补给也充实了,船体、船帆和索具等一类军需品都得到了应有的保养和维修。因此,7月21日在英吉利海峡入口迎击无敌舰队的英格兰舰队,达到了最高的战备状态。伊丽莎白女王不想进行无益的先发制人的攻击的慎重行动,反而结下了丰硕的果实。

第一章 英格兰先发制人的攻击(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