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二战德国StG44突击步枪详解 第五期

2020-09-04 20:20 作者:草发生  | 我要投稿

生产与使用

  在各型“国民步枪”还在设计时,纳粹党政部门就匆忙拟定生产计划,以便迅速投产。与国民冲锋队的组建独立于军队体系相似,“国民步枪”的生产也不在施佩尔统一领导的军备生产体系之内,而是由各级纳粹党组织自行其是。1944年12月8日,纳粹党中央机构召集各大区党部领导开会,要求将“国民步枪”的生产任务分散下放到各大区,每个地区都要建立负责武器生产的专门委员会,尽量利用本地现有资源建立“国民步枪”的生产线,希望通过这种方式避免对主要武器的生产造成影响。依据各地区不同的技术能力,每个大区预计可以达到3000~4000支的月产量,而全国的月产量有望达到100000~150000支。瓦尔特公司将负责提供技术方面的支持。

  事实证明上述生产计划根本是不切实际的,大多数地区都不具备枪械生产能力,不仅缺乏机械设备,也缺乏充足的原料,尤其在盟军猛烈轰炸,交通状况持续恶化的情况下,生产的困难程度更为加剧,当然也不用指望有效的生产管理监督。那些在地方作坊里由非熟练工人制作的“国民步枪”大多近乎于废品,极少能够达到作战要求,实际上,“国民步枪”的生产还是主要得依赖瓦尔特、斯太尔等专业兵工厂。

  在1945年初,相关部门曾对各兵工厂的生产能力做出非常乐观的预估,在原料供应充足的情况下,从1945年2月起瓦尔特公司的月产量可达100000支,斯太尔公司为15000支,莱茵金属公司为25000支。然而,现实是严酷的,即便是专业兵工厂最终也没有实现上述生产目标。

古斯特罗夫公司的生产车间,“国民步枪”的生产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难以达到预期的生产指标,质量更加难以保证。

  各型“国民步枪”的生产于1945年1月陆续启动,从一开始就遇到了严重问题。虽然各型步枪的大部分部件都可以使用粗加工的劣质产品,唯有枪管需要使用深度钻孔设备进行精细加工,但此类设备的现有数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为了不影响生产,“国民步枪”首先利用军队储备的步枪枪管制造,机枪枪管经过简略修改后也可以使用。有资料显示,在1945年初德国空军从储备物资中调拨了245000根机枪枪管,它们都是MG 15、MG 17及MG 81等航空机枪的备用枪管,此外还有其他180000件枪械零配件,这些备件都被用于“国民步枪”的制造。尽管军工部门竭尽全力保障生产,但“国民步枪”的产量远低于预期,据非官方统计数字显示,在1945年1月仅完成了8400支,在2月产量提高到19900支,3月为24700支,总计53000支,其中大约有10000支为古斯特罗夫的VG 1-5步枪,此后就缺乏统计了。

一名德国空军的地勤兵在检查航空机枪的枪管。在战争末期,德国空军将大量备用枪管调拨给“国民步枪”生产项目。

  由于战争末期德军的武器供给状况十分混乱,“国民步枪”的配发和使用情况都没有留下准确的资料,考虑到其性能低劣,它们在国民冲锋队的武器清单上很可能还不如上世纪的老式枪械受欢迎,至于实际战斗效能估计比烧火棍强不了多少。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在1945年的东线战役中,有部分国民冲锋队成员使用VG 1-5步枪参加了对抗苏军的战斗,这一点有少数历史照片和苏军的缴获记录为证。

  以正常的武器标准衡量,“国民步枪”可以界定为垃圾产品,即使被苏军或盟军缴获都会被认为没有保留价值,大抵被丢弃或销毁,因此保存至今的“国民步枪”非常稀少,如今已经成为枪械收藏界炙手可热的珍品了,这恐怕是当年那些设计者们始料不及的。

1945年2月,几位守卫在奥德河畔掩体内的国民冲锋队员,注意其中最左边的那位使用的就是一支VG 1-5步枪。

战后在画家笔下的国民冲锋队员形象,其中一人就装备了VG 1-5步枪。

STG44作为突击步枪的鼻祖是毋庸置疑的,这种二战德国研制并投入实战的装备确实直接影响了后世突击步枪的进程,但是要说该枪的设计水平有多优秀,这一点却是难以认同的,而且该枪也并非如一些文章中称减轻后勤压力之类的。

STG44突击步枪




二战德国StG44突击步枪详解 第五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