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电子计算机:八一型计算机(103 型计算机)

如果你想支持/赞助档案归档计划组:赞赏,非常感谢您!
1.1-简介
103 型计算机(103机)是我国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于1958年8月1日研制成功。它是由当时刚刚成立不久的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及来自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航天工业部和北京有线电厂的我国第一批计算机工程技术专家共同设计的,主要参照苏联小型通用机M-3。由北京有线电厂投产。该机采用电子管线路,主存容量1-4千字,机器字长30位,64条指令,每秒可进行30次运算,后期型号可进行1500-3000次运算。各所、厂制成时间先后不同,采用了不同类型的主存储器。103机的制成标志着我国计算机事业的开始。
1957年至1966年,103 型计算机(包括八一、103、DJS-1、DJS-3型计算机)共计生产49台。目前,仅有一台DJS-1保存于曲阜师范大学图书馆。
1.2.1-时间线
1957年,二机部和科学院共同决定,根据苏联提供的图纸,利用训练班所集中的力量和技术,立即动手仿制苏联M-3小型电子管计算机。
1957年下半年,试制工作正式开始。
1958年5月30日,试制完毕。
1958年6月,计算机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安装完毕并开始调机。
1958年8月,开始可靠性调整,同时开始研制八一机磁芯存储器。
1958年8月1日,进行公开运算演示,标志着我国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
1959年,北京有线电厂小批量生产。
1959年4月,上海有线电厂开始试制M-3计算机。
1959年7月下旬,八一机调机工作结束。
1959年8月,试制成磁芯存储器。
1959年年底,上海有线电厂试制的M-3计算机总调结束,并开始设计38型机柜。
1960年3月8日,上海有线电厂完成了38型机柜(103快速存储柜)的设计和制造。
1960年4月,八一型电子计算机调整总结出版。
1960年7/8月,因工作时好时坏,停止对外供应,进行质量整顿。
1961年12月22日,通过生产鉴定,改名为DJS-1型电子计算机。
1963年,研制成功2048位磁芯存储器版本103型计算机。
1964年,进行全面升级。
1965年3月,通过鉴定,命名为DJS-3型计算机。
1966年2月,103 型计算机停产。
1.2.2-四个阶段
此计算机在不同阶段及改进有不同的名字
第一阶段(1957-1958):八一型计算机(此名字由来是因为在8月1日进行公开表演运算)
第二阶段(1958-1960):103 型计算机(北京有线电厂少量生产时)
第三阶段(1960-1961):DJS-1(质量整顿后)
第四阶段(1962-1966):DJS-3(全面升级、磁芯存储器版本)
第一阶段 1957-1958
计算机名称(类型):八一型计算机(小型电子管计算机)
研制年份:1957年11月底-12月中(苏图纸资料陆续到达,统筹处宣布成立M-3工程组)
制成年份:1958年5月30日试制完毕,8月1日进行公开运算,也标志着我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研制单位: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北京有线电厂等
生产单位:北京有线电厂
生产台数:1
第二阶段 1958-1960
计算机名称(类型):103 型计算机(小型电子管计算机)
生产年份:1958年9月(1960年7/8月停止对外供应)
研制单位: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北京有线电厂等
生产单位:北京有线电厂、上海有线电厂
生产台数:26(北京有线电厂18台、上海有线电厂7台)
第三阶段 1960-1961
计算机名称(类型):DJS-1 计算机(小型电子管计算机)
生产年份:1961年12月22日
研制单位: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北京有线电厂等
生产单位:北京有线电厂等
生产台数:16
第四阶段 1962-1966
计算机名称(类型):DJS-3 型计算机(小型电子管计算机)
生产日期:1963年
技术鉴定:1965年3月通过鉴定
研制单位: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上海有线电厂等
生产单位:上海有线电厂、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等
生产台数:6
1.3-配置
八一、103 型计算机
中央处理器:单处理器,10微秒
字长:30
平均运算速度:30
主存储器容量(类型):1-4千字(磁鼓)
磁鼓参数:
平均读取时间:10微秒
写入密度:3.2脉冲/毫米
转速:3000转/分
所用电子管数量:700多只
外部设备:磁鼓、控制打字机、纸带阅读机、纸带穿孔输出机、行式打印机
DJS-1 计算机
中央处理器:单处理器,10微秒
字长:30
平均运算速度:1500(详细待查)
主存储器容量(类型):1-4千字(磁鼓)
磁鼓参数:
平均读取时间:10微秒
写入密度:3.2脉冲/毫米
转速:3000转/分
所用电子管数量:700多只
外部设备:磁鼓、磁带机、控制打字机、纸带阅读机、纸带穿孔输出机、行式打印机
DJS-3 计算机
中央处理器:单处理器,10微秒
字长:30
平均运算速度:1800-3000(详细待查)
主存储器容量(类型):1024-2048字(磁芯)
所用电子管数量:700多只
外部设备:磁鼓、磁芯存储器、磁带机、控制打字机、纸带阅读机、纸带穿孔输出机、行式打印机
2.1.1-计算机框图(M-3)

指令执行八个步骤:
第一拍
要执行的指令地址从启动寄存器到选择寄存器,脉冲分配器将读信号送至磁存储器控制线路。
第二拍
要执行的指令从磁鼓读出到寄存器C。
第三拍
启动寄存器加1,为吓一跳执行地址指令做准备;寄存器C的操作码部分至操作部件,第一地址至选择器,待取第一数,脉冲分配器将读取信号至磁存储器控制线路。
第四拍
脉冲分配器使C存储器内的第二地址送至选择寄存器;第一个数由磁鼓至C寄存器。
第五拍
脉冲分配器使第一数由C寄存器送至A寄存器并送出读信号。
第六拍
第二个数由磁鼓至C存储器。
第七拍
脉冲分配器将第二个数从C寄存器送至B存储器并送出操作信号。
第八拍
局部程序发送出一定的脉冲顺序列到运算器,运算器便进行规律的运算,运算完后,局部发送器送出写的信号把C存储器中的数(运算结果)按选择器中的地址送入磁鼓。
2.2.1-快速磁芯存储器机柜(DJS-3)

2.2.2-磁芯存储器机柜简介
存储器采用电子管376只,晶体二极管424个。此磁芯存储器容量为1024个31位二进码的并行存储器,由于103 型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不高,所以设计存储器时是以存取周期40微秒来考虑。如果将其中某些插件和线路加以修改,他的存取速度可以大大提高。
3.1-计算机及外部设备介绍
八一型计算机:





103、DJS-1 计算机:

DJS-3 暂无照片
相关视频资料:【1958新影纪录片】生活的凯歌 47:27-48:11段
文章更新日期:2023年5月20日
关联:电子计算机、电子数字计算机、103 型计算机、103 机、DJS-1 计算机、数字计算机、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
档案归档计划组,一个保存我们计算机历史的计划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