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吸二手烟(二手科普)
建议参考和学习专业领域的专业人士。反过来,非专业非从业者的,跨界的蹭热度的学习或者视频或者科普,都是有毒的。举个例子,在股市中,看热度的追涨杀跌是大忌。可是在哔哩哔哩或者其他的学习视频去,你会发现,很人多为了蹭热度或者材料枯竭,就开始跨越行业讲解。说实话,这样的模式,其实非常唬人。因为,一个专业的解释,是一套课程,起步价按照小时才能介绍清楚的,在非专业人士中,在科普人士蹭热度的过程中,就变成了几分钟,良心一点的就是20分钟左右。但是大部分都是3-5分钟。其实,这么短的时间,可以解释清楚么?显然不可能。但是,这么做的人很多,很多学习者或者接受者,没有自己的辨别能力,就看这个热度来看视频。这是非常有害的学习方法,或者科普方法。他们这么做也不是什么良心,大部分就是没有视频素材了,需要走流量的。
某个专业领域的专家课程,你只要善于搜索或者去学习研究,一定会找到的。
就好比,政治学经济学领域,你压根不需要看其他老师的课程,温老师陈平就足够了。
同理,你学习美国的政治体系,范永鹏老师和他推荐的老师,会比任何人科普的都要好。
好的,你再去看看哔哩哔哩就会发现,一个高中老师,竟然股票,金融,华尔街什么都懂。当然,其他的类似的也有很多。你就会好奇了。靠,这跨界他也大得过分了吧。难道随便百科一下,然后收集一点文案,就可以跨界做视频,凭借自己的粉丝基数就可以胡来胡说了么?
再比如,李毅老师的视屏说过了,在2015年前后,出现哦了个转折点,这个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但是,这个转折点有巨大的历史意义。以前是按照月度还风险很大的统一行动,现在就是按照小时了。很多人不知道,没有这个信息,就开始对统一的话题开始胡说八道,指点江山了。
温老师的课程里面也说过,说,农村的金融和自然资源的开发,绝对不是他们想的那个样子。而是另外的模式,请他们好好学习,多读一点书。
这样,你就会发现,靠,很多人就是半瓢水,啥都不知道,抄袭一个文案就开始做视频骗钱片广告骗流量了。
而真正的大师,反而被抹杀了。我自己关心军事和飞机,飞羽社的视屏就做得很好,可惜,没人看。其他人都在那里胡说,只有人家在用证据说话。
其实,上面讨论的现象,在很多领域,都是这样的。尤其是过去打击中华文化的很多领域,比如文字,比如中医等。很多人,公知,在一知半解或者纯粹胡说,没有任何实践的情况下,就开始胡说八道。
见字如面系列,就把矮大紧的谬论批评了。陈平老师就批评过很多经济学是有问题的。而张伯礼教授可是实打实的针对瘟疫作出贡献的人,可是,很多人不听。
我们一方面操心和嘲笑美国人,反智。
其实在某些方面,我们自己的接触面和辨析力,也挺容易被人忽悠和操控的。
我为何喜欢哔哩哔哩,因为其他平台的视屏或者up都是分分钟,秒秒钟级别的,压根说不清一个话题,就是博眼球。而哔哩哔哩不一样,很多人是长视频,而且是专业级的。所以,在这个平台,很多人希望走快流量的模式,其实是破坏了哔哩哔哩的口碑和生态的。而且,对于所谓的科普来说,毫无意义。人云亦云抄袭文案而已。
如果你真的想搞懂某些问题,一定要学习参与实践,客观分析分体的大佬。一般的小罗罗的视屏,不要手贱点进去看。一看就是跨界的,压根不要去看。免得耽误自己宝贵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