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未来简史》摘抄

2018-09-23 14:27 作者:蓝色爪印  | 我要投稿

天才意味着无限刻苦和努力的本领

住在宫殿里的人,心中重要的议题永远与住在陋室里的人不同。

我们每个人都出生在某个特定的历史现实中,受特定的规范和价值观制约,也由独特的经济和政治制度来管理。我们都会觉得自己所处的现实是理所当然的,认为这一切纯属自然,不可避免,无法改变。但我们忘了世界是由一连串的意外事件所创造的,历史不仅塑造了我们的科技、政治和社会,也塑造了我们的思想、恐惧和梦想。

研究历史最好的理由不是为了预测未来,而是为了摆脱过去

用历史来预测未来

草坪的故事

感觉 情感 欲望都只是算法的一种

不仅仅是物质联结,还有情感联结

泛神论时代,人类可以与天地万物交谈

有神论时代,农业革命后,世界变成了由神来主导的世界,而人类就是神在人间的代理人,其他动物,只是交易的筹码,人类向神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神负责让人类获得充足的粮食牲畜,人类再拿出一小部分来感谢上帝。实际上贬低了其他动物的地位,抬高了人类的地位

现代社会,神的台词也被删去,只有人成了唯一的演员

 

进化论-宗教

 

卓越的教育,优越的家境,严格的自我约束

 

二元论相信有两个神,一善一恶,善神创造了纯洁而永恒的灵魂,住在一个灵性而充满幸福的世界;恶神(有时称为撒旦)则创造了另一个由物质构成的世界。撒旦不知道怎样才能让自己创造的东西永续,因此在物质的世界里,一切终将腐朽瓦解。为了将自己创造的瑕疵品赋予生命,撒旦就会诱惑来自纯洁灵性世界的灵魂,将灵魂关在物质的身体里,这就成了人:一个美好而灵性的灵魂,被困在邪恶而物质的身体里。而由于灵魂的监狱(也就是身体)会衰老死亡,撒旦就必须不断用各种肉体的欢愉来诱惑灵魂,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食物,性和权力。等到身体终于回归尘土,让灵魂有机会逃回灵性的世界时,对肉体欲望的渴望就会诱惑它再次回到另一个物质的身体里。于是,灵魂就这样从一个身体转移到另一个身体,虚耗光阴,追求食物,性和权力。

 

对宗教来说,灵性是一种危险的威胁。教会通常会努力避免信众踏上追求灵性之旅,而许多宗教系统所面对的挑战也不是来自那些追求食物,性和权力的普通人,而是来自那些追求灵性和真实,无法用陈词滥调打发的人。正因为如此,推动新教徒反抗天主教会权威的,并非坚持享乐主义的无神论者,而是一个虔诚的修士——马丁·路德。路德对于声明有许多存在主义的疑惑,希望得到解答,而他拒绝接受教会用各种礼仪、仪式和契约给出的答案。

 

 

当寻找生活的行为准则时,应该明白这些准则是“在我心伸出,出于自然,无人能抹去。想做什么,只需问问自己。我觉得好,就是好;我觉得坏,就是坏”。

 

人文主义告诉我们,只有这件事让人感觉不好,才有可能是件坏事。谋杀之所以是错的,并不是因为有什么神曾说“不可杀人”,而单纯就是因为这会让被害人及其家人、朋友十分痛苦。偷窃之所以是错的,并不是因为有什么古籍说过“不可偷盗”,而单纯就是因为如果有人失去财产,会感觉不开心。如果某个行为不会让任何人感觉不好,就等于没错。

 

存在的目的就是“在生命最广泛的体验中,提炼出智慧”

生命只有一座要征服的高峰——设法体验一切身为人的感觉。

 

现代之前的叙事多半强调外部事件和行动,现代的小说,电影和诗,强调的往往是感觉与感受。希腊、罗马史诗或中世纪的骑士文学,记录的都是英勇的行为,而不是种种感受。骑士挑战了食人魔,骑士从恶龙手中救出了公主,巫师抓走了公主之类的,丝毫不会描述他们内心的体验与感受,而现代的各种娱乐方式往往更看重内心的体验,一个真人秀节目每集大概一小时,牙膏,洗发水和麦片的广告就占了15分钟,另外还有5分钟左右用来应付幼稚的不可思议的挑战。其他时间,这些“英雄”只是不断谈着自己有什么感受。个人性从未得到过今天这样高的重视。二十四史只是帝王将相的家谱,没人会关心被坑杀的四十万赵国降卒中某一个的感受,没人会关心秦淮河边某个妓女的感受。现代的电影则会讲个人的体验,西线无战事,敦刻尔克都是以小人物的体验为主角来讲的

 

我当下的政治观点、喜好与厌恶、兴趣和抱负,都没有反映真实的自我,只是反映了我的成长和社会环境,这都是由我的阶级、邻里和受教育水平决定的。

 

塑造历史的,往往是一小群向前看的创新者,而不是向后看的大众。

列宁:****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

 

21世纪的主要产品将会是人的身体、大脑和心灵,懂得与不懂如何进行这些大脑及身体工程的两种人,彼此的差距将远远大于英国和苏丹之间的差距;事实上,还会大于智人和尼安德特人之间的差距。

 

 

 


《未来简史》摘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