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西南虫记·普格·螺髻山·20180925 (3)

2021-06-28 05:36 作者:刘大鸭蛋  | 我要投稿


厚叶碎米蕨 Cheilanthes insignis

    与常见的碎米蕨相似,但羽状复叶的羽片较大,三回羽状分裂。

    有很多标本记录,但照片不多,可能是因为中科院的科考队特别喜欢往犄角旮旯跑,但拿照相机的一般不去这些穷乡僻壤。

岩生蹄盖蕨 Athyrium rupicola

    正常的懂一点蕨类的人看到这个东西应该首先想到岩蕨,然后再去查肿足蕨,然后查铁角蕨,最后才有可能往蹄盖蕨那边猜。

    因为我就是这样查的。不得不说,蕨类确实有点浪费时间。

南亚耳蕨 Polystichum mucronifolium

    当地相对常见的耳蕨,复叶较大,颜色比常见的耳蕨浅,小叶宽短。耳蕨不好到种,但到属是很简单的,小叶边缘的刺尖在蕨类里绝无仅有。

革叶耳蕨 Polystichum neolobatum

    常见种类,适应性强,西方广泛引种,然后被国内花卉商出口转内销。

    不过这东西扎人还真有点疼。

两头毛 Incarvillea arguta

    本种在景区上山的公路上很常见,我为了拍它,特意完整地走了一趟上山公路,没坐车。当然,还顺道拍了一些其他的东西。

    第一印象:四川的凌霄怎么是粉色的?

    虽然美国人真的把它称作“喜马拉雅凌霄”,但它实际上更接近角蒿。

长毛香薷 Elsholtzia pilosa

    不太常见的种类,和其他香薷混在一起,不容易分辨。

    有香味的唇形科植物被广泛地用于佐餐,比较有名的例子就是薄荷和藿香。国内一部分人用香薷属植物泡茶,我很难想象这种饮料的味道。

野拔子 Elsholtzia rugulosa

    亚灌木状的大型唇形科植物,与上一种同属,但二者的差异相当明显。

栗色鼠尾草 Salvia castanea

    中高海拔地区可见的大型鼠尾草,花冠长度约2cm,基生叶甚大。

    颇受西方人喜爱的园艺植物。欧洲很早就在园艺上使用鼠尾草来造景,但欧洲的鼠尾草一般都是蓝色的,园艺家在不借助外来物种的情况下最多只能靠选育手段得到深蓝紫色或浅粉色的品种。

毛蕊花 Verbascum thapsus

    看起来有点像白菜,但实际上跟白菜一点关系都没有。白色的叶子其实不是肉质,而是厚厚的绒毛。

    本种与雪莲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以形补形叶不太靠谱,因此,请不要采挖。

优越虎耳草 Saxifraga egregia

    东喜马拉雅山地常见的虎耳草,株型接近毛茛,但有明显反折的花萼,花瓣上有大量暗纹,子房的数目也远远少于毛茛。

野扇花 Sarcococca ruscifolia

    黄杨科植物,气质有点像女贞。不过不难分辨,女贞的叶一般都是对生的。

烟管头草 Carpesium cernuum

    头状花序较为发达的天名精,山地常见,比一般的天名精高大且疏散。

骆骑 Cirsium handelii

    较常见的蓟,类似魁蓟,但较小,总苞的毛发也不够发达。

    本种可以长到两米高,有时候不太好拍。

红花龙胆 Gentiana rhodantha

    花较大的龙胆,相对于其他龙胆较为常见,有时候会被误认为双蝴蝶,但双蝴蝶属植物没有如此发达的流苏。

    我印象里大多数龙胆还是直立或垫状的,这个属于奇葩。

獐牙菜 Swertia bimaculata
显脉獐牙菜 Swertia nervosa
紫红獐牙菜 Swertia punicea

    典型的高山植物,在分类和生态位上都接近花锚。一般来说,西南地区随便某个风景区都能找到三四种獐牙菜,关注高山植物的朋友可能早就对它麻木了。



如有错漏,欢迎指出

最后祝你,身体健康

西南虫记·普格·螺髻山·20180925 (3)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