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盘点】十位老生代diva们名曲背后的趣闻

2018-07-20 20:30 作者:柏原Dellen  | 我要投稿

(一)备胎转正的教材

Cyndi Lauper在1984年发行的个人代表作《Time After Time》,是她个人在Billboard上第一首冠单。同时位列滚石&MTV于2000年评选的史上百强流行歌中第66位。

这首歌算是一首意外收获。

1983年春天,Cyndi Lauper已经制作完成了自己solo出道首专的大部分歌曲。比如《Girls Just Want to Have Fun》、《She Bop》以及《All Through the Night》。这时制作人Rick Chertoff向Cyndi介绍了美国音乐人Rob Hyman。Rob Hyman听了辛迪已经录制的歌曲,觉得很好,但还缺一点东西。按Rob的原话:“就缺一首歌了。”

因此,辛迪和Rob Hyman坐到钢琴边开始制作歌曲。

右边的就是Rob Hyman

两人当时都正在经历感情风波。Rob刚经历分手,还在疗伤阶段。而辛迪当时也和男朋友David Wolff感情出现裂痕。于是,共同的感受让他们合作起来非常顺畅。

这首歌第一句写出来的歌词是来自Rob的“Suitcase of Memories”。根据辛迪后来的采访,她觉得这句太棒了。而接下来的其他歌词,除了歌名time after time,都是来自于辛迪的个人感受和经历。

歌名是个神奇的东西。

一开始辛迪完全不知道要拿什么做标题,但又不能就这么空着。所以辛迪就随手拿了本电视杂志,叫TV Guide ,看看里面推荐的电影名字有什么不错的,是不是能做个参考。

然后,辛迪就看到了1979年的一部科幻电影,名叫《Time After Time》。

电影《Time After Time》海报

辛迪看了觉得不错,那就用吧,反正也只是当个备胎,先暂时填个标题的空。

结果……

辛迪把整首歌都写完了,也没想出更合适的题目。

而且越看这个题目还越顺眼,甚至觉得太完美了,找不到比它更好的题目了。

就这样,《Time After Time》完成了。成就了辛迪至今第1抒情曲的地位。


(二)差点成为抒情芭乐的划时代神曲

相信没有人会觉得麦当娜的《Like a Virgin》适合改编成一首细腻的成人抒情热单。

大家想象一下这么一个画面:

Like a Virgin~(D5-E5-G5-G#5) ……

然而,事实是,这首歌的制作者Billy SteinbergTom Kelly(他们也写出了Cyndi Lauper的《True Colors》和Whitney Houston的《So Emotional》),差点把这首歌制作成了这样一首抒情歌。

幸运的是,他们最终也觉得不适合这么做。

两位《Like a Virgin》制作者在1988年的合影 左:Billy Steinberg 右:Tom Kelly

回到话题,这首歌其实创作过程没有Madonna本人参与。

歌词也是根据作者之一Billy Steinberg(男性)的男性视角和个人经历写成的。

正如麦当娜本人后来说的:

这首歌本来要展现的就是“shiny and new”,重心根本不是“virgin”。

然而几乎所有听众在听过这首歌之后,记住的基本上都是“virgin”~

事实上,Billy Steinberg在创作这首歌的时候,是正好经历了事业挫折(解散了自己的乐队),又和前任分手,然后遇到了全新的恋情。当他开着大红皮卡车,回到他父亲在科切拉谷地旁经营的葡萄园的路上,心情超好,于是他有了“Like a Virgin”的灵感。

正如他在采访的时候说的:

(歌词中的)“I made it through the wilderness, somehow I made it through” 指的是“I made it through this very difficult time”。

Widerness既指他当时开着皮卡在路上看到的景色,也指他的经历。

科切拉谷地

后来,Billy Steinberg把这首歌跟合作伙伴Tom Kelly进行了交流,告诉对方自己打算把这首歌做成一首“sensitive ballad”,成功得到了对方的白眼。

对方的回复和大家想的估计是一样的:

“你要怎么把Like a Virgin这一句唱得深情啊,你是在搞笑吗?”

Billy Steinberg很郁闷,不知道这首歌要怎么制作。

闲着没事就开始随手弹贝斯,结果弹出来的这一部分最终也录到了大家现在听到的《Like a Virgin》中。

这对制作人不知道这首歌适合谁来唱,最终Tom Kelly录制了demo,并找来了华纳公司艺人经纪部门的Michael Ostin。Michael Ostin当即觉得这首歌太适合正在事业上升期的Madonna了。

根据滚石杂志2009年对麦当娜的采访,麦当娜提到,自己第一次听到《Like a Virgin》和之后的单曲《Material Girl》的时候,就知道这些歌太适合自己了。虽然这两首歌所要表现的,给大众展示的“人设”跟她自己相去甚远。诚实的麦当娜说“I certainly wasn't a virgin”,顺带吐槽了一下“how can you be like a virgin?”麦当娜还表示自己喜欢这种文字游戏一样的歌词,挺好的。(事实上她已经吐槽过唱《Like a Virgin》快唱到吐了)

不管怎么样,《Like a Virgin》成就了麦当娜,麦当娜也成就了这首歌。

这首歌位列滚石&MTV选出的史上百强金曲第4.

1984年 VMA

有意思的是,这首歌虽然让麦当娜在1984年VMA表演后风靡美国,开启了麦当娜的时代,成为全球无可争议的现象级icon,引领了一整个时代的时尚风潮,甚至还诞生了“Madonna wannabes”这种流行语,但麦当娜从此再也没有和这对制作人合作。(尽管这对制作人后来给麦当娜写了一堆歌,全部被她拒绝了)而且麦当娜在《Like a Virgin》发行这么多年来,也只有在其经纪人50岁生日的时候再见过这对制作人。

Madonna Wannabes

(三)弃曲当自强

《How Will I Know》是Whitney Houston在1985年发行的单曲,是她在美国的第二首冠单,名列VH1评选的80年代百强好歌第12名。

歌曲的作者George Merrill和Shannon Rubicam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首歌本来是为Janet Jackson量身打造的。结果这首歌不太符合Janet的专辑主题和整体风格,就被Janet团队给pass掉了。两位作者相当相当难过。

巧合的是,正在为Whitney首专收歌做准备的Gerry Griffith听到了这首歌,喜出望外。当即联系了两位作者,要了这首歌,并要求他们对这首歌进行修改,以更贴合Whitney。

Gerry Griffith和制作人Clive Davis所说,当时Whitney的同名首专已经确定收录了一些R&B风格的作品,一些成人抒情经典,然而没有一首是流行跨界风格的。《How Will I Know》出现得太及时了。

在录音前,这首歌还经历了一段波折。

当时还在参与制作Aretha Franklin & George Michael的跨界作品《I Knew You Were Waiting (for me) 》(后来这首歌获得了格莱美最佳R&B合作)的制作人Narada Michael Walden,也受邀参与这首歌的制作。结果听完了demo后,他跟原本的两位作者在意见上产生了分歧。Narada要求两位作者赋予他修改这首歌的权利,因为他对这首歌的歌词、歌曲的旋律、甚至连歌曲的key和节奏通通都不满意。两位作者也不满他的态度。于是双方经过漫长的沟通,最终双方都让步了,才把歌制作完。

录制的时候也有一个小插曲。Whitney的妈妈Cissy Houston也到录音室来参与这首歌的和声录制,本来Whitney也要自己参与和声录制的。结果Whitney不愿意了,她只想要她妈妈来和声就够了,她很喜欢看她妈妈唱歌。

Cissy Houston & Whitney Houston

结果制作人并没有在care惠姨的小任性,冷漠地命令她马上到录音室里去录和声。

惠姨送上了一个微笑,然后乖乖录和声去了。

和声出来的效果让制作人们非常非常满意。

听完这首歌,极端挑剔的制作人Clive Davis给了这首歌10分满分的评价。

当场所有人都笑了,因为这位制作人被认为:“He doesn't like anything!


(四)40分钟做出来的歌

《I Should Be So Lucky》是Kylie Minogue于1987年全球出道发行的首单(之前有在澳大利亚发行《Locomotion》),全球大爆,横扫欧洲,英澳德爱尔兰瑞士夺冠,多国前十,美国也进榜peak 28。

当时,还在澳大利亚演肥皂剧的Kylie乘机抵达伦敦,原定是要让"Stock Aitken Waterman"这样一个音乐制作团队给她写一首歌。然而“Stock Aitken Waterman”对她知之甚少,只知道她是在澳大利亚演肥皂剧的当红小鲜花而已,因此也没把她放在心上。

Kylie在当年澳大利亚的现象级泡沫剧中的美照

结果,Kylie就这样被他们忘了。歌一个字没给她写也就算了,人都被他们放鸽子了。

等他们想起来的时候,Kylie已经自己来录音室了。

于是,在一点都不lucky的Kylie在录音室外干等的时候。团队中的Mike Stock就自己开脑洞,根据自己对于Kylie十分有限的了解,想象Kylie是一个事业成功但感情失败的当红可爱女偶像,要突出她可爱的特色,还带一点点自我调侃“lucky”的味道,就这样写出了《I Should Be So Lucky》。

Kylie从开始学习这首新歌,到进棚录音花了不到1个小时。这让团队非常震惊。作词者Mike Stock盛赞了Kylie在音乐上的天分和非凡的记忆力。

坦白来说,这首歌是非常不好唱的,别听这首歌一直在重复非常口水的"Lucky, lucky, lucky~” 这首歌其实暗藏4个不同的key,在不同的地方转调,是非常考验乐感的。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这首歌听起来口水,但乐评几乎一致给予了好评的主要原因之一。40分钟的制作,1个小时不到的录制,出来这样的成果,实在厉害。实际上乐评给中差评的主要都是在批评歌词写得太差了……哈哈哈哈

这首歌发行之后,世界知道了"Kylie"这位来自澳大利亚的可爱公主。


(五)从垃圾堆里捡回来的冠单

Paula Abdul在1988年底发行的《Straight Up》是她第一首美国冠单,让她一炮而红。

从业界知名编舞师到当红唱跳歌手,《Straight Up》让她成功完成了这样的转型。

然而,这首让她功成名就的单曲有着与其他歌曲非常非常不一样的历史——是宝拉从垃圾堆里掰出来的。

根据宝拉的采访,宝拉的妈妈知道她要转型当歌手之后,也非常支持她,没事也帮她问问看自己有没有认识的朋友玩音乐的。然后热心的宝拉妈妈得知自己有位朋友的男朋友是玩音乐的。

对方把自己的男朋友吹得天花乱坠,感觉像是无人赏识的天才制作人。

然后宝拉妈妈拿到了这位“天才”尚未发表的得意作,是一盒8曲录音带,里面全是一首歌的demo——《Straight Up》。不过是8个不同版本。

宝拉的妈妈兴奋地拉着女儿宝拉来听《Straight Up》。

然而,这些歌实在是写得太烂太烂了。又长又臭的烂。

以至于宝拉的妈妈当场捧着肚子笑哭了,然后立刻掐歌,把这盒带子扔进了垃圾桶。

虽然宝拉也觉得这些歌真的是烂透了,但她感受到似乎有几句,还不错,是她想要的,有救。

于是她从垃圾里扒拉出了这盒录音带,带去唱片公司了。

唱片公司也并没有觉得这首歌有任何商业价值。

(从这一点来看,宝拉的妈妈很适合去唱片公司。)

然而,宝拉就是死心塌地要找人改这首歌,不管怎样一定录,而且还要收录到专辑。

甚至宝拉还跟唱片公司约定以唱她两首她自己不想唱的歌为代价,来换取录制《Straight Up》。

这首歌的制作实在是非常非常之廉价,前前后后加起来一共才花了3000美元。麦当娜同期一个MV的几秒场景都比这个价高。

为什么呢?

这首歌甚至都没在录音棚录。

是在宝拉家浴室录的。当时宝拉白天在为别人编舞,深夜就在练习歌唱和录制《Straight Up》。

可能宝拉确实不是太适合歌手这个职业,音准不佳,再加上大晚上的在浴室唱歌,可能宝拉家隔音效果还差,混音师后来还抱怨说听得到隔壁有人在叫宝拉“Shut up!”

当时宝拉当歌手的消息还鲜为人知,但这首歌作为单曲发行之后不久,

宝拉同行的一个朋友打电话给宝拉:

“我在电台听到一个跟你同名的女歌手在唱一首叫《Straight Up》的歌诶。”

宝拉心里知道有戏了。

当时公司正在主打宝拉的另一首歌《The Way That You Love Me》,结果这首强推之耻peak了个八十多就出榜了,倒是公司根本不care的《Straight Up》一上榜就是70多,然后迅速上升。

公司也妥协了,放弃了《The Way That You Love Me》,主打《Straight Up》。

最终,这首歌成为了宝拉歌唱事业的奠基石。配合上堪称iconic的MV,在80年代的美国,这首单曲认证了白金。


(六)灵感来得如此不知所措和莫名其妙

《Black Cat》是Janet Jackson第3首美国冠单,出自珍妮的传奇专辑《Janet Jackson's Rhythm Nation 1814》。跟其他之前,和这张专辑里的歌不一样的是,这首歌是珍妮自己单独写出来的,没有第2个人参与创作,展现了珍妮的创作水平。

事实上,在珍妮创作这首歌的时候。《节奏王国》的收歌工作已经结束,公司也已经认可这张专辑制作完成了。

然而珍妮还想要有一首带点摇滚风格的歌。

这首歌的灵感来得真的是莫名其妙和出乎意料。一天珍妮换好演出服,准备上节目打歌。节目现场都会有监视器啊什么的,也可以看得到目前电视台在休息时段会播出的广告。珍妮就在后台这样看着广告。突然开始哼同一段旋律,然后,珍妮迅速把她刚哼的旋律录了起来备份。

她哼的这一段旋律,随后成了《Black Cat》里开头那段电吉他演奏的部分。

珍妮非常非常非常重视自己的灵感,她向自己的制作人说自己有很好的想法了,想多收一首歌。然而制作人告诉她,专辑制作的deadline快到了,是不是考虑算了。

珍妮不打算放弃。于是她非常努力地在短时间内完成了《Black Cat》。

在作词上,很多人都很好奇珍妮的灵感来源于何处?

珍妮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自己的灵感来源与猫有九条命的民间传说以及禁毒宣传有关。除此之外,自己一直觉得跟黑豹有某种莫名其妙的联系,敢于冒险,敢于挑战,无所畏惧。这是她创作《Black Cat》很重要的灵感来源。@陆振华  

可能因为猫比豹子听上去更性感可爱一点,没有直接叫“panther”。

不管珍妮的灵感来源多么奇葩,最终出来的成果是相当不错的。

珍妮也带着这首歌,在1990年VMA上做了开场表演,成为当届VMA的经典回忆。


(七)从亲女儿到don't know

《Someday》其实是Mariah Carey在美国的第3首冠单。更重要的是,这首歌是为她吸引到前夫汤米摩托拉的重视,获得签约哥伦比亚唱片公司机会的那盘重要demo里的4首歌曲之一。

Mariah同名专辑的制作人之一Ric Wake认为《Someday》这首歌是全专最佳。

然而,在回忆这首歌的时候。

我们喝醉酒后就话痨的牛姐,这回出人意料地言简意赅。

“I Hated that song. I had no words.”

虽然还是根据歌迷要求有在现场唱,但是已经彻底加入don't know名单。

为什么呢?

这首歌刚发行的时候也没唱特别多,怎么就don't know了呢。

其实一开始Mariah是非常爱这首歌的,有多爱呢?

牛姐说当年这首歌写出来,录了demo之后,喜欢到每天就连坐地铁都听,超自豪的。

这首歌也理所当然地被选入Mariah Carey的同名出道专辑。

《纽约时报》这么记载Mariah和Ben Margulies的合作过程。

在合写这首歌的时候,由Ben Margulies在电子琴上弹出一个和弦,然后Mariah指导着他变换不同和弦寻找合适的搭配,然后Mariah就会想出适合和弦的旋律、歌词,甚至和声。

就这样,Mariah和Ben Margulies写出了同名专辑里的7首歌曲,包括大家熟悉的《Vision of Love》、《Love Takes Time》和《Vanishing》等等。

到这一步,其实都挺好的。

合作出来的demo牛姐自己就已经很喜欢。

事实上,包括Ben Margulies在内,听过之前泄露的demo的朋友大部分会觉得,其实demo版和正式版差距并不是特别大,那问题出在哪里?

编曲导致了Mariah的不满。

她曾经说希望自己能够“delete some of the overproduction”,觉得《Someday》被过度加工了。

Mariah并没有想把《Someday》这首歌做得如最后专辑版和MV用的版本一般花哨。MV版的编曲听起来会更动感一些,和专辑版一样拿掉了原本demo当中的一些乐器,但是比专辑版还要花哨得多,为了配合MV刻意增加了歌曲本身的时长。

所以,为了给听众还原她自己觉得最舒服的状态,Mariah在1992年的MTV不插电演唱会中,演唱的其实就是基于demo版的编曲。拿掉了过度喧宾夺主的舞曲效果,以及电吉他等等花哨的乐器,献上了最原始的《Someday》。


(八)巨星也掐架

《Nothing Compares 2 U》最早是Prince在1984年录制的,然而他觉得这歌不咋地,就没有发行(直到去世后才发行)。这首歌面世的第一个版本其实是已经nobody knows的一个组合The Family在1985年发行的,他们的编曲很明显是Prince的风格。

Sinead O’Connor这位天才歌手在1990年发行了她自己重新改编制作的版本,在很大程度上跳出了Prince的风格,这首歌一经发行就全球大爆,统治了几乎全欧洲各国排行榜的冠军,甚至最终压下了Madonna最iconic的代表作之一《Vogue》,成为了全球年冠。

时代周刊将其位列史上最佳100流行曲中(未排名),Picthfork给予这首歌90年代百佳金曲第37的超高评价,在VH1评选的九十年代金曲当中也高居第10,是真正意义上乐评和商业成绩都达到巅峰的时代名曲。

然而,让这首歌走向全球成为经典的主要作者Prince和Sinead的关系却相当差。

据Sinead在2014年的回忆,两人甚至动手打起来了。

事情起因是这样的,在《Nothing Compares 2 U》大火之后,Prince请了Sinead到他家作客。在谈话中,Prince规劝Sinead不要在采访的时候飙脏话——Sinead觉得这实在是太无力而且太无聊的要求了,再加上Sinead本人其实之前也见过Prince,却对他从来没有好感。她觉得是自己让《Nothing Compares 2 U》全球大火的,跟Prince没什么关系。现在Prince在这里对她生活习惯和作风指手画脚,是以为他有资格了吗。(其实我觉得Prince也是好意啦)

总之,天才总是有某些我们不能够理解的脑回路。

Sinead非常火大,她叫Prince滚出去。

(Hello?这里是Prince的房子,你叫他滚出去?!)

这下好了,Prince被激怒了。

人家好心好意来劝你不要说脏话,想帮你不要跟媒体搞僵,促进你事业成功。

你不听也就算了,还直接在人家家里叫人家“f**k off”。

两人就打起来了。

虽然Prince个字不高,Madonna都调侃他是“小个子”,但到底是男士,拳头有力量得多。

奥康纳在凌晨五点从Prince家里落荒而逃。

(画面感好强)

后来也证明,其实奥康纳把和媒体的关系搞僵,真的对她的事业造成了很大影响。

奥康纳后来还吐槽自己永远都不想再唱《Nothing Compares 2 U》这首歌了,然而当她上台了,她逃也没逃掉必须唱这首歌hhhhh 而且每次还是唱得那么动人。


(九)命运多舛的电影金曲

《My Heart Will Go On》已经和电影《泰坦尼克号》一起功成名就了。作为史上最畅销的实体单曲之一,这首歌也是1998年全球最畅销的单曲,名列90年代全球最知名的电影主题曲。这首歌还拿下了1997年奥斯卡最佳电影原创歌曲,日本金唱片奖年度歌曲,并在1999年格莱美上拿下了4大通类之一的年度制作。Vh1评选的九十年代百佳单曲中,这首歌位列21名。

最左边的是作曲家James Horner

《泰坦尼克号》的导演詹姆斯卡梅隆一开始就不希望这部史诗级影片有任何一首流行歌,更不用说作为电影主题曲了。但负责为电影提供原声歌曲的James Horner不这么认为。他贴合故事主线,制作出了这首歌,并告诉导演,从头到尾都是纯音乐会显得有点无聊,而且结尾出现一首带人声的好歌效果会更好,更能成就电影,深化结局的意义。

最终他说服了导演,允许他写一首歌,但并没有决定这首歌会作为电影主题曲。

搞定了导演这关,还需要找到合适的演唱者。

James Horner找来了当时已经非常非常成功的歌手Celine Dion。席琳带着她老公Rene来了。

为了体现这首歌有多么好,以及James对席琳的重视。

他现场自弹自唱了这首歌。

然而……好的作曲家不见得是好的演唱者。

因为他唱得实在太烂了,席琳听了想马上离开……

当James还陶醉在自己的演唱中,席琳就用眼神暗示老公:
我不唱,绝对不唱!赶紧走,麻利的!

然而Rene是个明白人,亦或者他真的是被作曲家的这份热情感动。

他制止了James继续自我陶醉,很明白地告诉他:

你在这唱毫无帮助,来,让席琳把这歌学了唱。

席琳看到老公也坚持,那就唱吧。

然后,进了录音室试录demo。

现场除了老公、James Horner,还有当时索尼老总、Mariah前夫汤米摩托拉。

根据汤米摩托拉的说法,席琳一开口,大家就开始狂掉鸡皮疙瘩。

作曲家James Horner自己也说被席琳的演唱感动得湿了眼眶。

最终,席琳就进棚这么录了一遍,完工了。

我们现在听到的版本,就是打动James Horner和汤米摩托拉的版本,也就是demo版。

James把这首歌做好了,趁着有一天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心情好,借口说有一首好听的歌要跟他分享,就播了这首歌。

詹姆斯卡梅隆的第一反应是:是席琳迪翁在唱吗?

James说:是的。

然后,这首歌就被定位了主题曲。

再后来,大家都知道了。


(十)布拉德皮特:我是做错了什么

乡村音乐史上最性感的MV&最iconic的歌曲之一《That don't Impress Me Much》留给大家一个疑问:

大帅哥Brad Pitt到底是怎么得罪大美女Shania Twain了?

以前大家普遍解读是:

帅如Brad Pitt,仙姑也根本不care。再帅,那又怎样,我不喜欢,再见。


是一首女性自主权意识很强的歌。

粉丝除了感受到仙姑的俏皮和婊气外,也有调侃只有美成Shania这样,才敢说出这样的话了。

然而,真正的答案一直悬而未解,直到2017年Shania亲自出面解释。

事情是这样的,

仙姑当时正在和好友一起准备圣诞节的美食。

好友跟她闲聊八卦,聊到Brad Pitt和Gwyneth Paltrow之间的各种绯闻。

然后八卦的好友还告诉她,Brad Pitt的裸照(全裸的那种)被刊登在Playgirl杂志上,然后好友开始叨叨念,各种犯花痴。

仙姑并不care这些八卦,事实上她还是第一次知道这些八卦。

于是就一脸冷漠,说了句:“又不是没见过裸男,Brad Pitt,所以嘞?”

——成了《That don't Impress me much》中被公认为“乡村音乐史上最iconic的歌词之一”的来源

这件事情是2017年仙姑在spotify粉丝见面会上跟粉丝分享的。


“又不是没见过,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 Shania Twain

【盘点】十位老生代diva们名曲背后的趣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