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Strongart教授:逸夫楼与教授课

2018-11-07 13:27 作者:Strongart教授  | 我要投稿

    中学老师曾经告诉我们,有个叫邵逸夫的人,非常热衷于捐资助学,在全国各地都能看到他捐的逸夫楼。等到上大学之后,主校区的图书馆就叫做逸夫图书馆,平时人也不怎么多的,只有到考试前夕,才会有很多学生在逸夫图书馆里死记硬背。

    有时候,我觉得中国的学校们真对不起邵逸夫老人家,这并不仅仅是制度的问题。只要稍微有点深度的学科,可能连老师自己都是一知半解,于是只能在逸夫楼里照本宣科。学生若是认真学习,基本上能学个半知半解,结果就在逸夫楼里学成半吊子。若是不认真学的话,那就变成了没知没解,在逸夫楼里不学无术。反正到最后,就是考试前画个重点,去逸夫楼里面背一背,不懂装懂的混过考试。

    楼不在高,有师则名。大楼毕竟只是外物,建了大楼之后,归根到底还要有大师来讲课。在这一点上,我们的Strongart教授,可以说是为中国教育捐了最高水平的公开课,与捐楼的贡献哪个更大呢?课毕竟不像楼那么瞩目,普通人更在乎有形之物,而不求上进的学校们,可能也不想学上乘的学问。当然,我们也不必太纠结哪个价值最大,总之都是在帮助落后的中国教育。只可惜教授这里少了个主场,捐的课只能散落于网络,很难有资源把自己的思想发扬光大。

   若是教授生在一个富贵之家,只要把住剩下的别墅改建成教学楼,下面造个篮球场,既当数学教授又当街球教授,人多了再雇个管家当校长,基本上也就可以满意了。有为青年有幸来跟随大师学习,想必会非常珍惜这样的机会,兄弟姐妹们少了一个竞争对手,多半也会称赞这里的高尚精神。假如我是贵族,就一定是贵族中最优秀的!现在的情况却是,贫穷限制了周围人的想象力,使得他们不在乎教授的价值,尽管教授的想象力不受限制,但在执行力上却是无可奈何的。

    现在邵逸夫已经仙逝,若是以后还有人要给中国的学校捐楼,不如就直接捐给教授当主场吧,一定非要捐给学校的话,可以要求他们请Strongart教授当楼主,这样就不至于变成一个空壳子,只有让楼课合璧,才能真正发挥它们的价值。


Strongart教授:逸夫楼与教授课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