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菌的孢子 || 医科红楼游记

从童年起,我便独自一人
照顾着
历代的星辰。
——白鹤林《孤独》
去观赏医科红楼,或者说是去看看北校区,或许只是一时兴起。之前早已对医科红楼有所耳闻,但据说北校除了医科红楼,好像没什么可看的了。我还记得,今年我们学院迎新晚会用的宣传片就是在医科红楼那里拍摄的。多少学子满怀青春的激情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选择踏进了学院校门,书写着属于他们的故事。只不过,是他们的故事,我的呢?我的那颗星星在哪里,它有没有能力照亮我的未来,或者我有些斑驳的内心?
作为一名医学生,明明知道再过几个月,就要搬去北校,与之朝夕相处,但我却隐隐地感觉心里不舒服。我自然是不太喜欢医学这东西的,抑或是说,有些抗拒在里边。当初正是在阴差阳错之下选择了学医这条道路,但我并不愿意坐上不知道通向哪里的列车,被话语文字里的气氛,莫名其妙被推上没有坐标系的舞台。
本只想得过且过,现实却南辕北辙,似乎每一个迷路的人都是如此的吧。可是啊,我还是选择了解更多的东西。于是在一个十一月的晴夜,我顶着月色,背上蓝色的小背包,从学校附近地铁站出发,一连坐了十几站后,骑了一小会共享单车,来到了坐落于越秀区的北校区。虽说人来人往,但是缺了我的位置,终究还是有些遗憾的。

十一月的广州看起来还没怎么被从西伯利亚来的冬季风影响着。虽然地上的草遥遥望去,已能看到些许金黄,但天气似乎还是和夏日一样闷热,只是多了些许凉意,月色一日日地变得清素,倾洒在一片旷野。偶尔有风经过,行道上榕树细枝轻轻摇动,这样的时光,似乎可以逗留很久很久。
还未踏入大门,就远远看到了一抹深红掩于一众绿树之内。那估计是中山大学北校区办公楼,也就是医科红楼吧。骑共享单车进入大门之后,抬头望去,在数层阶梯上,有一座孙中山学医纪念铜像竖立在医科红楼前。或许是因为在阶梯下方两侧的白灯发出的光吧,在中间的铜像有些昏暗。但夜色轻拂,为它笼罩上了柔和的光芒。原本在出发的时候可以望见的星星瞬间失了踪影。虽然孙中山先生的雕像遍布各地,但留着辫子的雕像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而这正是他投身革命之前、学医时的形象。或许当时,孙中山先生在他的宿舍里挑灯夜读,学习疲累休息时,抬头望去,透过朦胧的玻璃看到的,也是这样的一片夜空吧。

绕了一个大弯,总算在医科红楼旁的一个路牌旁停了下来。路牌上以红底白字写有“杏林路”三字,似乎很符合这个地方的医学院身份。然后我偷偷把共享单车放在路牌旁,走向了医科红楼的大门面前。估计是天色已晚,再加上是周末,大门已经关闭。但这也无法妨碍我借着一抹夜色,去欣赏在之后要朝夕相处很长一段时间的地方。
虽说在到来观赏医科红楼之前,我有偷偷做过一点小功课,但当亲眼看去时,还是会惊叹于这一座中西结合,带着欧式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两侧红色圆墙带着黛色尖顶,是西方城堡中常见的角楼风格;中间三层以四根白色罗马柱撑起,给人以一种庄重感;同时周围的屋檐又有着中式建筑的痕迹。和这种中西融合风格的建筑相似,在红楼背后,似乎可以看见这片土地上先行者们率先引入西文近现代医学教育观念与办学模式的足迹,以及一代代医者在时代的洪流之下,接纳,吸收,兼容着外来的知识,与外界的环境相融合的过程。
好像标准答案应该是长这样的吧,一贯如此。他们是不是都是这样选择的?都是从一开始就选择好了走上医学的道路,毫无意外地,做出了这样郑重的决定?真的都是如此吗?我应该也是这样走的吗?但是我的答案呢,我的那颗星星呢?我背叛了自己,选择了一条长得点像标准答案的道路,这真的是我的路吗?但是这样走的话,万一再遇到什么不能接受的挫折的话,以往隔着屏幕知道的伤医事件在我身边发生的时候,连我自己都怀疑的心境,我会不会落荒而逃呢?看起来离我确实遥远,但确实很近了。

走近后,当我摩挲着一块块红砖时,似乎可以听得到它听过的风雨声,看得到看过的落叶飘下来的风景,闻得到酢浆草开花的香味。在看尽了一个个白天与黑夜,观察着两侧的小灌木丛一次次枯了又荣,见证了一届届医学生在这里的成长和做出的选择之后,它依然矗立在那里,房顶上的“中山医科大学”六个金色大字依然还是在闪耀着。若红楼有情,在经历一个世纪的风雨沧桑之后,也会感叹于这些变化的吧。百年下来,时过境迁。历经了多次院系改革后,中山医似乎一直在改变着,发展着,但却还选择着一次次用坚强的臂膀,托起生命的太阳。或许这就是它的使命吧。
之后又沿着医科红楼的周围走了一会,想知道红楼背后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当时路上还在施工,我走得有些麻烦。在走的过程中,有偶然一瞥中山医学院的箴言——“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看见红楼旁的芭蕉仍然还是一片浓绿,还看到学长学姐们在操场上做运动,压操场。直到走到了一堵围墙前,我看到了一个涂鸦。虽然历经岁月,早已有青苔长在墙上,使墙体有些灰暗,但似乎可以在涂鸦中,看到作画者的有趣的灵魂。在月光下,每个人的灵魂被一遍遍地冲刷着,露出了本真的模样。或许他们也有人像我一样,也不确定自己走的路是不是有意义的,但是,因为有了对自己的疑问,才会带着问题去寻找可以解答的可能性。选择医学可能是某种可能性的结果,但既然选择了,就必须以一生的忠诚和热情去对待他。
沿路返回后,我想载兴而归,就找回了之前停在路牌旁的共享单车,沿着北校外围骑了一圈。
天色已晚,望着北校区大门前的车水马龙,我带着北校区的记忆,回去了。或许,我也会期待着在这个被无数学子景仰的医学圣殿,潜心研修,得以成为一名可以为人解除病痛的医者吧;这也何尝不算是颗可以点亮一台梦迹的星星呢?秋天的夜晚似乎很长,长得可以去做一个不愿醒来的梦。


作者:杏林学社内建部 陈佳兴
审核:惠州一中杏林学社理事会
(原文完成于2020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