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看冬奥14
今天我们将继续走进位于延庆赛区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围绕我国第一条雪车雪橇赛道的建设,其实背后有很多技术的突破与创新,科技冬奥在雪车雪橇的赛道的建设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家雪车雪橇赛道从无到有,经历了上千个日夜兼程。2018年上半年首先完成的是人工挖孔桩,随后安装的是赛道的基础支撑,工人们将钢筋一条条地捆扎好,将近12米的制冷管铺设完毕、赛道骨架完成。2018年7月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官员来到延庆对赛道模块进行测试。模块测试是很重要的,想象一下你在赛道冰面上以135公里/小时滑行,如果赛道有一处鼓包雪车就会被弹起来失去控制,是很危险的!现在的喷射模块非常好,我期待之后的施工也能这样好。三个月后赛道正式进入混凝土喷射阶段,历经一年多的艰辛2019年9月雪车雪橇中心终于迎来了贯通。2020年3月赛道进行首次制冰并在10月迎来雪车、雪橇、钢架雪车国家队的运动员。中国终于有了一条自己的赛道了!它的核心点是我们赛道下来发现它是世界上最长然后最大弯度的一个弯道,它是370°,非常帅气。它属于全封闭嘛,然后国外赛道也有些开放的就是看到这个赛道还是心里,就是特别遗憾。自开工建设以来赛道建设者们克服重重困难成功研发多项核心技术,不仅打造了我国雪橇雪车赛道喷射队伍和制冰队伍,还打破了国外队雪车雪橇赛道相关技术的垄断,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实力。第一次来到这条赛道的人都会为之倾倒,我被它折服了。赛道非常精彩!运动员们将在这里收获最美好的体验,对于专家们来说这条赛道非常安全而且有趣,冰的质量还有安全措施,都是世界一流的水准。今天我们为你介绍雪橇这个项目,在北京冬奥会这里将产生4个项目的冠军。雪橇是一个怎样的项目呢?雪橇项目和雪车、钢架雪车共用同一条赛道,但是雪橇比赛的单独起点位置,而且运动员采用坐姿开始比赛,这意味着要获得更多的动力,强大的上肢力量至关重要。雪橇根据运动员的身高、体重和身体比例定制而成,雪橇没有头部支撑,两端不能超过运动员的肩膀和膝盖前端雪橇比赛共设4个小项:男子单人、女子单人、双人和混合接力。赛道长不超过1.6公里,在约1分钟的滑行时间内运动员下降的垂直高度大约是90至120米。出发是雪橇的重要环节,运动员需要最大地向前挪动臀部超过出发把手,躯干和大腿之间的夹角大于90°,然后双手握住出发把手用力向后推接着快速向前拉,肩膀超过起始线后双手松开把手,这种出发动作需要爆发力,会用到后背、肩膀和手臂肌肉等上肢力量。雪橇选手还需要有强大的力量驾驶雪橇在赛道上滑行,并且承受二到五倍的重力,他们必须刻苦训练,通过游泳、健身操和力量训练来增强上肢的肌肉力量。比赛中运动员仰面在雪橇上,通过腿、肩膀和头部控制雪橇。为了减少空气阻力,选手们的头部必须尽可能放平,抬腿的高度仅够他们看清赛道,双脚笔直朝向前方,路线选择是雪橇比赛中获得好成绩的关键,运动员通过减少滑行距离和转向量获得最短用时,这意味着在直道部分选手必须尽量笔直滑行,但在弯道处他们必须控制转向量尽量不偏离侧倾曲线,这样才能实现理论上的最优路线。在雪橇的比赛中共有两个起点。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就是男子单人雪橇的出发区。出发时雪橇和钢架雪车是通过推车起步,雪橇是向后推卧杆启动的。雪橇的出发时以坐姿开始,在单人雪橇里选手听到出发指令后必须在30秒内将雪橇划过计时点,准备出发时选手握住把手前后挪动雪橇,这个过程中选手可以进行预摆,预摆时选手需要尽可能伸展身体,躯干与大腿夹角>90°,之后选手需要像发射弹弓一样快速躯体推动雪橇向前滑出,之后选手需要借助佩戴专用的手套奋力扒冰,推动雪橇在3秒内前进6米,扒冰时选手应挺直背部。通常运动员会选择扒冰三到五次,然后以躺姿滑行。在双人雪橇里选手有45秒的时间来准备出发,但是只有坐在前面的运动员可以推拉出发把手,出发时有两位选手一起扒冰给雪橇提供更快的初速度。雪橇单人橇的重量在21到25公斤之间,双人橇的重量在25到30公斤之间,在比赛中选手可以适当增加配重,但是总重量也是有上限的规定,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雪橇的基本构成。雪橇是由橇体和滑行装置组成,滑行装置有两个滑行钢刃,钢刃连着两个超上弯曲的橇头,双人雪橇上面的橇头比单人雪橇的长,并且有两个座位。与雪车一样,裁判赛前会检查雪橇钢刃的温度,与标准雪橇温度相差不能超过过五度,因为过高的温度会融化冰面,减少摩擦加快滑行速度。与雪车不同的是雪橇并没有制动装置,运动员到达终点需要将雪橇前端抬高刹车,由于重量会直接影响滑行速度,因而体重越重的运动员在比赛中更占优势,不过运动员的腹部不能太胖,否则会影响滑行选手的视线。雪车、雪橇和钢架雪车这三个项目都要求运动员具备两个能力:一是在出发阶段获得最大初始速度的能力,二是灵活控制肢体,维持身体和器械的平衡,以适应速度持续增加的能力。雪橇滑行一次分为出发阶段和滑行阶段,能够获得多大的初速度取决于出发阶段、控制雪橇的能力,体现在滑行的阶段。雪橇滑行时依靠两个钢刃在赛道上高速滑行,对于选手的身体控制和反应有着极高的要求,每个弯道对于不同选手都有独特的解法。选手可以通过腿部、肩膀和头部改变中心,从而操纵雪橇转向,这些调整都很细微,观众一般很难从画面中观察到,除非运动员出现失误。对于他们来说最容易犯错的就是弯道。平昌冬奥会女子雪橇9号弯被选手们称为魔鬼赛道,对运动员的操控要求极高,很多选手在出弯时都有失误。在女子单人雪橇中,第一次参加冬奥的选手斯维妮就因为在九号弯有一个操控上的失误,使得她在12号弯发生了严重的事故。幸运的是斯维尼并没有生命危险。但是根据规则,他在摔下雪橇后已经无法和雪橇滑过终点,所以她这一轮没有成绩。和传统意义上的我们知道和双人比赛相比,双人雪橇是不限性别的,但是这个项目由于存在体重的优势,对于一般情况下会选择两位男选手作为搭档。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双人雪橇是如何来进行操控的:双人雪橇比赛中,个头稍大的选手坐在雪橇前面,出发时只有他可以推出发把手,坐在后面的选手会通过绑在队友手臂上的拉带协同完成出发,推开出发杆后两人一起用力扒冰给雪橇加速,由于质量更重,双人雪橇相对于单人雪橇更加难以控制,因为坐在后面的选手看不清赛道,整个滑行过程中由坐在前面的选手主导,负责控制雪橇线路的走向与发力,坐在后面的选手需要一起配合用腿发力辅助队友稳住雪橇,在高速滑行的过程中一个细微的失误都有可能放大成致命的伤害,因此对于双人雪橇选手来说队友之间的默契是至关重要的。2014年索契冬奥会双人雪橇比赛两届冠军得主来自奥地利的林格尔兄弟志在卫冕,第一轮滑行中他们以49秒685的成绩打破赛道记录,不过随后第一次参加冬奥会的德国组合文德尔和阿尔特在首轮滑行时以49秒373的成绩再次刷新纪录领先林格尔兄弟。双人雪橇比赛中决赛轮出场顺序按照前一轮滑行的排名倒序,林格尔兄弟倒数第二个出场,虽然出发稍微慢了一些,但是在后续滑行中没有出现明显失误,总成绩暂列第一。然而最后出场的德国选手出发非常完美,弯道控制无懈可击,最终以总成绩领先林格尔兄弟0.522秒的成绩获得冠军。这也是双人雪橇冠亚军在冬奥会历史上的最大分差。四年后的平昌冬奥会文德尔和阿尔特再次凭借默契的配合成功卫冕雪橇冠军。2014年索契冬奥会时雪橇项目新增了一个团体接力的比赛,一个团队是由一组男子单人、一组女子单人、一组双人雪橇构成,以三组选手成绩相加计算总成绩。2014年,雪橇的团体接力正式亮相冬奥会,由女子单人雪橇担任第一棒,当运动员完赛后选手会拍打上方的触摸板为接下来的男子单人雪橇选手打开闸门,后者完赛以同样的方式为最后出场的双人雪橇选手打开闸门。团体比赛只进行一轮滑行,从女子单人雪橇出发时开始计时,在双人雪橇选手击打触控板时停止计时,合计用时最短的队伍获胜,每个国家和地区奥委会只允许派出一支队伍参加团体接力的比赛。2018年平昌冬奥会上成功卫冕的德国队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依旧是夺冠热门。我国在雪橇这个项目上发展比较晚,客观来说与一流选手在实力上还是存在差距,但是我们拥有一群梦想,充满热血的雪橇运动员,目前中国队在雪橇的四个项目上已经确定入围,这也是他们的第一次冬奥之旅,让我们在家门口为他们加油助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