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不被回应”=“摧毁我”?

2017-12-20 21:06 作者:阿伦专注解决社交恐惧  | 我要投稿


在读初中的时候经常被同学嘲笑欺负,老师对我也很冷漠,回到家的时候我和我爸妈讲了这些事情,但是他们都没理我。后来被欺负的时候就不想和他们说了,选择了自己默默忍受。


每当想起我的初中生活,我就感觉到很绝望。目前和父母的关系很很差,基本没有语言交流了,甚至害怕和他们面对面。现在我们的交流方式基本上也就是争吵摔东西,我很想去说但是我发现我已经失去了表达的能力了


说些什么呢?说了又能怎么样呢?

                                                       ——来访者


武志红在他的《巨婴国》中讲过一个来访者的例子:

无论在什么场合里他都非常的紧张,他总是会觉得别人都对他所说的话不感兴趣。


经过长期的咨询,发现他和他妈妈的关系出现了问题。尤其是在沟通上,但是他的问题不在于他和他妈妈不沟通,恰恰相反,来访者几乎每天回家都会和妈妈从晚上7点聊到10点,而且这个聊天习惯坚持了很多年。


但是在他们沟通的时候有一个很重要的细节,就是他和他妈妈说话时候,他妈妈总是只给他一个侧脸,她的脸永远是对着前方,虽然在听,也有回应,但是给他的感觉从来都是心不在焉的,长此以往,这让他怀疑是他讲的事情很没有意思,妈妈不喜欢,甚至觉得妈妈根本就不爱他。



不被回应——我让人无聊了?

就像武志红老师书中的例子表述的那样:


在和妈妈的交流中长期觉得自己不被回应,渐渐就会不自觉地怀疑妈妈是不是对自己说的话不感兴趣,自己说的话是不是很枯燥,进而去怀疑其他的人是不是也会这样子觉得。


试想一下这样的一个场景:你在和别人说话的时候,当你和对方说完之后,对方回复了那么一句“你刚才在说什么”?


有一次这样的经历可能并不奇怪,但是重复几次之后,你可能就会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讲的内容太枯燥无味了?我是不是一个不令人兴趣的人?那我到底该讲什么?讲什么好像都不对的样子。


其实出现这样的情况可能并不只是你自己的问题,还有一种情况,你的对象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有时候并不是你的话题太无聊,而是别人根本没有用心地去听你所说的,没有对你传达的信息进行很好的回应,进而导致了你开始自我怀疑。所以先不要去怀疑自己讲的内容别人是否感兴趣,或者别人对自己是不是不感兴趣。你能够去开口说自己想说的,已经是最大的进步了。



不被回应——不被注意到的人

有的人在集体或者人群中很难被注意到。为什么会这样呢?


不被回应的经历很容易让人自我怀疑。比方上一点说到的会去怀疑自己是不是一个容易让别人无聊的人。最后会秉持着少说少错,少做少错的原则,在一些公开的场合一些活动中默默地隐匿自己,尽量不去出现、不去出头、不去成为领导者。久而久之你习惯了这种隐匿的状态,别人也习惯了不去注意到你。



不被回应——他(她)真的爱我吗?

在亲子关系中,如果父母不能对自己的孩子的一些行为言语做出很好的回应,那么孩子也很容易去质疑自己的父母真的关心自己吗?真的爱自己吗?


情侣关系中也是一样。比如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一方发了很多信息,然后另一方没有回复,那么发消息的人就会开始怀疑他(她)到底还爱不爱我,为什么那么久了还不回复,还能好好当一对恩爱的情侣吗?当然这里面也涉及到内心安全感的问题,这里就不赘述了。


不被回应会让人觉得自己是被忽视的,进而去怀疑双方的关系。尤其当这个人还是和你很亲密的人,这种被忽视的感觉会更加强烈,曾奇峰曾经说过“边界越模糊,越容易受伤”。


不被回应——世界奔溃了

不被回应进而怀疑自己是一个能够让别人感到无聊的人,自己做的事情是不被人喜欢,慢慢地减少自己在人群中存在感,最后封锁内心,不想去接触任何人,躲进自己的世界里面。这个过程中也形成了错误的认知:只有自己是不会伤害自己的,别人是危险的,也只有一个人的世界才是安全的。


外国的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小实验:当婴儿想要和妈妈沟通的时候,妈妈假装不回应,最后婴儿崩溃大哭了,这时候妈妈上前去拥抱,婴儿就停止了哭泣,开始笑起来了。相对于婴儿,成人的心理承受程度会比较高,但是在经过长期的不被回应,他也会自我怀疑。感受不到爱,也许你选择躲进自己的世界中,但是再坚固的世界,最后也是会崩坍的。




当你有一天不被回应了该怎么办?

 

1、 不要去怀疑自己

2、 学会去回应别人

3、 学会去爱自己

4、 不要去怀疑你与别人的关系

5、 不要采取极端的方式

6、 学会说出自己的想法

7、 沟通很重要,心平气和的沟通更重要

……


“不被回应”=“摧毁我”?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