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80后金堂姑娘开创中国汉服著名品牌!

2019-10-07 17:58 作者:汉服资讯  | 我要投稿

80后金堂姑娘开创中国汉服著名品牌!

图文来自:重回汉唐汉服

特别声明:本号除原创文章外,其余文章为原作者观点,发布主要是为了方便大家互相交流

 编前语:此文转载自“金堂发布”~~里面也记录了重回汉唐创始人绿珠儿和掌柜孙异的故事,关于重回汉唐,这些你知道吗?                                             

      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国庆节前夕

由《人民日报》客户端和腾讯微视

联手推出的“56个民族服装”

在朋友圈掀起爱国热潮



在微博上

这个由人民日报发起的话题

#我穿民族服装的样子#

阅读已经破亿!


56个民族展现了56种不同的美

在网友们的广泛转发参与下

反映了大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在众多网友的留言中

大家纷纷表达了对56个民族服装的喜爱

当然也不乏包括对“汉族服饰”——汉服的称赞


这套衣冠楚楚的汉服

是出自中国汉服著名品牌——重回汉唐


人民日报H5中汉服的原版设计(来自重回汉唐服饰)

但是你可能不知道

重回汉唐的创始人

则是来自咱们金堂白果镇的80后姑娘——吕晓玮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

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汉服,汉民族的传统服饰,华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始治衣冠开始,没落于明末。

传承五千余年,华夏复兴,衣冠先行,近年来国家大力弘扬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汉服的复兴正是顺应这种大的时代趋势,汉服,最能代表汉民族的民族特征,穿起来大气,庄重,华丽。

复兴汉服不只是复兴一件衣服,更是复兴其民族精神,华夏民族崇文尚武、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汉服全称“ 汉民族传统服饰 ”。其是指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时期,在汉族居住区所演变形成的独特汉民族文化服装和配饰体系。

换句话说,汉服所指几乎囊括了中国历代服装,诉说了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


据央视财经频道《经济信息联播》报道,估算目前全国汉服市场的消费人群已超过200万,产业总规模约为10.9亿元。

天猫发布的《2018汉服消费人群报告》指出,我国的古风汉服市场才刚刚开始兴起,背后的可挖掘空间还非常巨大,蕴藏了千亿级市场体量。

成都 中国汉服第一城


↑汉服出行 图据成都同城会

而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在全国汉服文化热下,中国西南、身处四川盆地的成都,已经成为全国 “ 汉服第一城 ”。

在《2018淘宝汉服商家产值排名》TOP10中,位于成都的汉服品牌一次拿下了4个名次,总产值达到了全国第一。


↑成都九方商场 图据红星新闻

据天猫发布的《2018汉服消费人群报告》显示,2018年购买汉服人数同比增长92%,购买汉服的主力军是95后,而在购买汉服最多的城市TOP10中,成都排名第一。

有人说,丝绸的盛产、蜀锦的美誉,都奠定了成都在今天 “ 汉服第一城 ” 的文化与工艺基础。


也有人说,宽容、开放、时尚是成都的标志,古老的成都历史悠久,同时又非常具有时尚气质,人们乐于接受新事物,传统与时尚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融合。


汉服商家数量全国第一、购买汉服全国第一、汉服产业总产值全国第一。成都作为全国“ 汉服第一城 ”名副其实。



据《汉服资讯》的2018年最新数据统计,在全国拥有商家最多的城市为成都,达到66家,而在这些商家中,重回汉唐无疑是其中的领军企业。

全国第一家汉服实体店——“重回汉唐”


从13年前在成都文殊坊开了全国第一家汉服实体店,到今天全国20多家实体店以及近60家加盟店,重回汉唐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汉服实体店连锁企业,见证了汉服在成都的走红。






2018年淘宝汉服商家产值排名

“重回汉唐”总产值排名全国第二

重回汉唐品牌在全国汉服商家中具有很高的信誉,也是全国最有影响力的汉服商家之一。



2014年,阿里巴巴举行汉服集体婚礼,102对新人的汉服全部由重回汉唐制作。



2019天猫服饰内容盛典,“重回汉唐”是此次盛典唯一受邀的汉服商家。

金堂——汉服梦开启的地方



1980年,吕晓玮出生在金堂白果镇光辉村三组(现文武宫社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连绵蜿蜒的沱江水养育下,温婉如水的她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种深深的敬畏和尊重。



画圈处为高中时代的吕晓玮

吕晓玮在金堂生活了20多年,她从小成绩优异,一直是班干部,管理班级、收发作业、积极参与各类演讲比赛,这些机会让她的能力和勇气得到了锻炼。



吕晓玮从小就对中国的传统文化非常感兴趣,小时候看到电视里播放的《西游记》,她就对生活在琼台玉阁的仙女充满幻想,渴望着自己也能穿上仙气飘飘的服饰。



在金堂上学的时候, 一有时间,她就拿着诗词歌赋,去毗河边走一走,坐一坐。

聆听着潺潺的毗河流水,闻着岸边的鸟语花香,捧着一本诗词歌赋,宛然一幅“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的景象。

“丝绸再绣青罗带,绮梦重生千里外”,通过接触风韵十足的古诗词,吕晓玮渐渐了解了古风汉服的经典之美。



她常常幻想着自己能穿越回到古时,好好体验一把古时女子的美。也向往着有朝一日能仗剑走天涯,完成自己心的古风梦。

回忆起在金堂的读书生涯,吕晓玮说,正是有了这么多经历,才奠定了她开启汉服梦的勇气。

第一次接触汉服



吕晓玮在金堂与高中同学的合影

大学时,吕晓玮选择了新闻专业,毕业后踏上了新闻从业之路。

2004年,在电视台工作的偶然间看到一则新闻:“成都市人民公园有人穿着‘古装’进行拜月活动。”



↑图据新京报

这条新闻让吕晓玮心中一颤,唤起了她心中一个遥远的梦,她随后在网上订购了自己的第一套汉服。



↑图据新京报

当她穿上汉服、坐着公交前往锦里拍照时,却遭遇到许多诧异的目光,谩骂和指责也不绝于耳。

众人对汉服如此激进的反应,让吕晓玮陷入了深思。

在她看来,汉服不仅是一件衣服,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传统文化的精神延续。

第一家“重回汉唐”汉服店开张了

虽然第一次汉服出行并不是那么完美,但当吕晓玮的丈夫孙异创作了歌曲《重回汉唐》后,这个对汉服一见钟情的女孩,萌生了开一家汉服店的想法。



吕晓玮和丈夫孙异,图源新京报

“我愿重回汉唐,再奏角徵宫商。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这是歌曲《重回汉唐》中的一段,歌词铿锵有力,曲调气势磅礴,一曲终罢,恍如隔世。

2005年,吕晓玮去云南旅游,感受到当地民族的服饰特色后,更加坚定了她心中的一个决心:“我要开一个汉服店,复兴汉服文化!”



吕晓玮顶着家人和朋友的不解,毅然辞去了在电视台工作的“铁饭碗”。

2006年,成都第一家汉服店在成都文殊院开张,吕晓玮正式踏上自己选择的“汉服复兴”之路。

创业之路举步维艰



为了让汉服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内,吕晓玮特意将店铺开在成都市区并且靠近街道的繁华地段。尽管如此,她的创业之路仍然举步维艰。


没有合适的布料、没有靠谱的厂家、没有专业的设计师……汉服经过了数百年断代,一切都要从零重新开始。

汉服的制作过程复杂、制作周期长,从设计样式、花纹配色、样布打板到剪裁缝纫和样衣修改,一件汉服的制成,至少需要花费近一个月的时间。


图源|新京报

原本对服装设计一窍不通的吕晓玮,有时为了设计一个布料花纹样式,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研究古代器皿上各式各样的花纹,并去翻阅大量历史文献,从色彩到纹样,都要去追根溯源。


尽管每一件汉服都凝结着吕晓玮的心血和汗水,但开业的前几年,由于知名度不高,有时候一天还卖不了一件汉服,除去房租、水电、人工,基本上每个月都亏本。

汉服断掉的经脉逐渐延续


图源|新京报

2009年前,汉服店的生意一直没有起色,吕晓玮意识到必须培育汉服市场,每到特殊节日,她就会举办一些线下活动,并将活动的素材发到汉网上。


慢慢地,随着90后的“触网”,吕晓玮的汉服有了输出的渠道和市场扩大的空间。销量提升后, 吕晓玮想到了找工厂批量生产。


2014年,吕晓玮开了第二家实体店。随着全国各地兴起的汉服活动越来越多,并且引起了政府和媒体的关注后,汉服的存在感越来越强。

汉服断掉的经脉已经慢慢重新接上,汉服制作的传承也开始延续。

2015年,吕晓玮正式注册了公司,她将“重回汉唐”定位为一家中端水平、走快时尚路线的汉服店。


通过多年来的辛苦与努力,如今吕晓玮如愿以偿,将汉服文化融入到了自己的生活。而她的汉服店,也将开到自己的家乡——金堂。


吕晓玮:

金堂现在建设的越来越美了,能在金堂看到穿着汉服的姑娘,更是一件锦上添花的事情,所以下一步我们准备在金堂开店。


目前,吕晓玮除了负责“重回汉唐”的同时,还负责汉文化推广,她是四川汉服协会副会长、成都汉研会副会长,常常与协会合作活动,推广汉服文化。


“华夏复兴,衣冠先行。始于衣冠,达于博远。”

吕晓玮说,“重回汉唐”,不是要回到那个时代,而是要继承华夏文明的血脉,拾起一个伟大民族应有的尊严,再谱盛世华章。

吕晓玮的言语之间,无不透露着中华儿女内心深处对重拾民族文化自信的渴望,在这条漫长的复兴之路上,吕晓玮在不断地努力奋斗着……

原作者:邱健 孙洁 

部分资料来源《第一财经》、谈资成都

原编辑/ 孙洁 蒲杨 彭团虎

原审核/ 邱健

编辑:初酒

出处:微信公众号“金堂发布”

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su8d1uoPQ2chUzuAoQLjYA

转载须完整,请注明作者、出处和链接。

本文仅代表原文作者观点,不代表重回汉唐立场


80后金堂姑娘开创中国汉服著名品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