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Lolita | 洛丽塔为什么那么让人着迷?(理念及其受众心理解读)

2018-11-23 18:32 作者:一夜北风吹  | 我要投稿

作者:梁欣雨

(微博和B战ID:@无尽Liang )

原标题:洛丽塔风格中的理念及其受众心理解读 

上海师范大学 汉语言文学(文科基地)160140011

摘要:洛丽塔作为一种现代的服饰风格,在设计上从欧洲古典服饰中借鉴了大量元素,同时将多种风格与理念渗透其中。较为复古、夸张、独特的型制设计(文化)使得洛丽塔风格具有高辨识度,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了(目前)这一服饰风格受众的小众性。然而,即使洛丽塔风格在目前仍属于小众文化,但它能够较持续且稳定地发展、流行,其中不乏多种理念的影响、支撑作用。本文旨在阐释洛丽塔风格中渗透的主要理念及受众可能存在的心理反应,解读其之所以流行、兴盛的原因。

☛ 洛丽塔服饰风概述 

“Lolita”一词最初来源于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出版于1955年的小说,该小说讲述了一位中年教授与一名12岁少女(Lolita)的情欲纠葛,并被改编成电影。1997年,《Lolita》的重拍上映在日本引起了较大反响,“Lolita”被视为天真可爱少女的代名词,一种宫廷风样式的少女时装开始流行;之后由深田恭子、土屋安娜主演的《下妻物语》更为这种服饰风格的流行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种服饰风格便是如今所说的洛丽塔风格。虽然起源、兴盛于东方国家,但其中借鉴的元素、理念则多可追溯到近代西方(欧洲)的艺术风格,最具有代表性与影响力因素可归功于洛可可时期的艺术理念及艺术成果,当然也不乏其他艺术风格的渗透,如巴洛克、哥特、维多利亚等风格的多重影响。

因此,洛丽塔服饰风格内部又可分为多种不同风格类别,除了对某些共同的基本元素如蕾丝、缎带、蝴蝶结的运用以外,每种风格又各具有自己独特的元素,呈现出不同的艺术、设计理念,营造出多元化的感受效果。目前,甜美系(Sweet)风格、哥特系(Gothic)风格、古典系(Classic)风格占据其中三大主流地位,是该风格中经久不衰的几大主题。到目前为止,洛丽塔服饰风格经历了一定的发展演变,持续在原有(风格)基础上进行发展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并能够构成一种潮流,具有高辨识度并拥有一定规模的受众,但相对其他服饰风格(文化)而言,其较为复古、夸张、独特的形制设计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了洛丽塔风格仍属于小众文化的范畴。

“Lolita”一词最初来源于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出版于1955年的小说,该小说讲述了一位中年教授与一名12岁少女(Lolita)的情欲纠葛,并被改编成电影。1997年,《Lolita》的重拍上映在日本引起了较大反响,“Lolita”被视为天真可爱少女的代名词,一种宫廷风样式的少女时装开始流行;之后由深田恭子、土屋安娜主演的《下妻物语》更为这种服饰风格的流行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种服饰风格便是如今所说的洛丽塔风格。虽然起源、兴盛于东方国家,但其中借鉴的元素、理念则多可追溯到近代西方(欧洲)的艺术风格,最具有代表性与影响力因素可归功于洛可可时期的艺术理念及艺术成果,当然也不乏其他艺术风格的渗透,如巴洛克、哥特、维多利亚等风格的多重影响。

因此,洛丽塔服饰风格内部又可分为多种不同风格类别,除了对某些共同的基本元素如蕾丝、缎带、蝴蝶结的运用以外,每种风格又各具有自己独特的元素,呈现出不同的艺术、设计理念,营造出多元化的感受效果。目前,甜美系(Sweet)风格、哥特系(Gothic)风格、古典系(Classic)风格占据其中三大主流地位,是该风格中经久不衰的几大主题。到目前为止,洛丽塔服饰风格经历了一定的发展演变,持续在原有(风格)基础上进行发展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并能够构成一种潮流,具有高辨识度并拥有一定规模的受众,但相对其他服饰风格(文化)而言,其较为复古、夸张、独特的形制设计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了洛丽塔风格仍属于小众文化的范畴。

angelic pretty 摘草莓


表面咒语 罗蕾莱
小熊星座 珍妮

JS洋装 追忆似水年华
新路德维希 童话森林


☛ 对传统艺术的借鉴 ☚

❧ 洛可可风格与巴洛克风格概述

洛丽塔风格最初也最主要的艺术借鉴来源于欧洲17、18世纪的宫廷服饰,以巴洛克与洛可可风格占据主导地位,但两者中更倾向于对洛可可风格的吸收。巴洛克风格兴盛于17世纪,法国路易十三、路易十四时期。那时欧洲社会较为动荡,在政治、经济、宗教等各领域都产生了较为激烈的变化;相对与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英国、荷兰,法国则强化了专制政体。当时的王公贵族大都推崇穷奢极欲、讲究豪华排场、展现权势的生活态度,巴洛克风格也从最初的极度奢华、雕缀丰富的一种建筑风格将其影响渗透到更多艺术领域,也成了服装史对于本时期服饰风格的代称。巴洛克风格的男装具有富丽豪华、阳刚动感的特点,主要流行款式有裘斯特克尔(紧腰大袖口)长外套、复杂的领饰(如cravat)、刺绣长袜、方跟骑士鞋与长假发,大都配有花边、刺绣与纽扣装饰。女装也旨在体现出贵族式的壮丽豪华,主要流行款式是长袍与套裙,上衣腰部与袖子中间收紧,运用大量布褶构成波浪形与阴影以呈现出动感,也大都配有缎带、花边、刺绣、纽扣等装饰。

洛可可风格于18世纪达到鼎盛时期,此时欧洲社会中资产阶级力量持续发展,资本主义势力增强,纺织工业技术有了一定突破革新,为更多新款的服饰生产提供了条件。当时的法国在文化艺术方面处于西欧的中心地位。资产阶级沙龙的流行很大程度上引导了这一时期的社交文化,人们更加注重、追求现世的官能愉悦享乐,与巴洛克风格的庄重豪奢相比在审美趣味上趋于敏感、高雅,同时中国艺术风格以庭院设计、瓷器、漆器、服饰等形式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洛可可风格便由此形成。洛可可风格的男装仍然以裘斯特克式对襟长外套为主流,穿在内里的衬衫、背心等更加讲究面料、刺绣装饰的精细雅致,而假发与化妆用的**则体现了男性装束、形象塑造的优雅、阴柔倾向。而此时期的(上流阶层)女性作为沙龙的中心(主角),女装的设计则更是精心细致,华托长衣(open robe)与袍衣(close robe)是两种主要的款式,多运用S型、C型、漩涡型的曲线纹特点的贝壳纹样曲线,普遍以荷叶边、蕾丝、缎带、蝴蝶结、堆褶作为装饰元素。相比于巴洛克风格,洛可可风格同样装饰繁琐、矫揉造作,但更为轻巧纤细、飘逸优雅,色彩普遍柔和明丽,且拥有更鲜明的曲线趣味。而洛丽塔风格对于洛可可风格的借鉴也更甚于对巴洛克风格的吸收宋科新,《论17世纪与18世纪欧洲宫廷服饰的差异及对现代服饰的影响》)。

爱之园
(图源网络)
蓬帕杜夫人


 《The Costume History》


❧ 哥特、蒸汽朋克、中华风等其他风格对洛丽塔风格的影响

除了作为主要借鉴对象的洛可可(及巴洛克)风格外,还有多种其他风格影响了洛丽塔风格的服饰设计与内部分类,在此因篇幅与详略限制仅例举其中几种当前较为流行、受众规模渐长的风格。首先是哥特风格,作为目前洛丽塔风格内部的几大主流风格之一,它的元素、色调似乎很难与普遍印象中少女的甜美可爱感联系起来,但它仍然受到众多爱好者的欢迎。18世纪的霍勒斯·沃波尔(Horace Walpole)的《奥特兰托城堡》开创了欧洲古典哥特小说的模式,而20世纪后期的服装中的哥特风尚则来源、发展于音乐风格。其中以宗教特色符号(如十字架、符文、天使)、欧洲传统花卉纹样(鸢尾花、玫瑰、百合)为普遍装饰,黑色、暗红、绀色等暗色为主色调,材质上选用皮革(或人造革)、丝绒(法兰绒)、欧根纱、雪纺等,在型制上注重尖锐感、轻盈向上(纤长)的线条感,上身(腰部)紧束下部开扩,与洛丽塔风格相融又采用了一定的蕾丝褶边、缎带装饰,在曲线趣味方面有时也进行一定的设计改动(如对裙摆曲线的设计,鱼尾样式、前后、侧面开襟样式等),而最终旨在营造阴郁凝重、冷艳优雅的感觉,与旨在创造甜美、可爱感的Sweet风格极为不同,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打破了洛丽塔风格 “目的仅是为了表现出低龄感、少女感、可爱感”的刻板印象。

Soufflesong 拜占庭彩窗
表面咒语 玫瑰经
表面咒语 小德兰

 

同样能一定程度上打破这种刻板印象的也有近来渐趋流行的蒸汽朋克风格,借鉴十八、十九世纪工业、科技大发展背景下的机械美学,“传达了一种先进与落后、科学与魔幻共存,精神上追求乌托邦式美好世界的理念”(郭毓斌、蔡晓秋,《浅析“蒸汽朋克”风格对服装的影响及其服饰特点》);这种风格往往以棕褐色、黑色为主色调,材质上采用皮革与(经过做旧处理的)布料的混搭,造型繁复,配有金属质感的装饰,多以大量齿轮、钟表、现实或幻想中的工业发明等作为印花图案,在服装样式上除了连衣裙外,还多有紧身上衣(如马甲)与灯笼裤的搭配。蒸汽朋克风格中体现的复古、怀旧感(对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服装的借鉴),以及略显中性、前卫的设计也使得它显著区别于其他洛丽塔内部服饰风格,并一定程度上为男性或追求中性气质的洛丽塔风格爱好者提供了更丰富的选择。

婴梵塔 机械人偶
新路德维希 机械鸟笼


而洛丽塔风格传入中国也经过了一定本土化、民族化的设计改良。虽然这一服饰风格最主要的借鉴都来源于西方,但不论是出于对本民族的文化认同感还是意欲区别于西方传统的革新意识,采用中华风的洛丽塔服饰应运而生。此类风格主要借鉴于中华服饰中的汉服与旗袍的型制,在汉服方面可能多仿照齐胸襦裙的高腰样式,在旗袍方面则多吸取弧形立领、斜襟、对襟、披领、收腰、侧面开衩、盘扣装饰等样式。印花图案选用中国传统元素(图腾),如水墨山水、书法、龙纹、牡丹等,甚至出现过几乎完全模仿清朝龙袍的样衣。中华风的洛丽塔服饰意图融合东方本土元素理念与西方传统样式,在型制和印花上可能都会有较大的改动,但也较多保留了基本的蕾丝褶边裙摆与(通过裙撑塑造的)外扩的下部样式。中华风洛丽塔服饰的流行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对外来风尚(异质文化)的同化意向及对本民族文化的推崇、认同感。

草莓巫女 绮罗香 山水龙纹


☛ 洛丽塔服饰型制设计中的借鉴 ☚

虽然洛丽塔内部的风格五花八门且不断推陈出新,但在型制设计方面总体上保留了大量不变的基础元素:蕾丝、蝴蝶结、荷叶边、堆褶、褶边,而在领口、胸挡、腰线、袖管、裙摆的设计上也有趋同的处理。无论是无袖连衣裙还是有袖连衣裙,领口处(偏向于构成方形)多饰以蕾丝花边且总体而言较为开阔(这样的设计对无袖连衣裙来说也提供了更多选择,既可在内搭配衬衫也可外加披领),符合巴洛克与洛可可风格的裙装特征。裙装的胸挡处,主要呈现V型(倒三角)或至少是上宽下窄的特点,对视线起到引导作用并体现腰部的纤细,上面可能配以缎带、蝴蝶结作为装饰,正如油画《蓬巴杜夫人》中的款式那般,或者在胸挡的两条边线处饰以整齐的荷叶边(褶边),这也是洛可可时期女装的鲜明标志(宋科新,《洛可可艺术风格的渊源及对服饰的影响》)。裙装的腰线设置主要可分为高腰与正腰,高腰长裙(腰线提至胸部下方)的设计体现出庄重、优雅感,一般而言主要是借鉴了英国摄政时期的服饰风格;而对摄政风格的吸收也并不是高腰元素出现的唯一原因,中华风洛丽塔服饰对齐胸襦裙型制的模仿也可能是一种因素,或者单纯是为了体现可爱感更甚于优雅感的需求使然。

有袖连衣裙的袖管,长袖多是中部收紧、下部开阔的设计,中袖的袖口也多是较为开阔的样式,袖口可能装饰有蝴蝶结、荷叶边皱褶或多层蕾丝,体现出纤细优雅精致华丽的感觉,也是非常符合洛可可风格的设计特征。裙面上除了印花的精心选取设计,主要以蝴蝶结、缎带、呈波浪形的蓬松堆褶等作为配饰,具有最丰富广阔的设计空间。裙摆的种类主要分为人鱼摆、前后或侧面开襟(人鱼摆演变而来)、蛋糕(型裙)摆、提拉抽带式裙摆几种。人鱼摆与开襟都主要以荷叶边为主要装饰,内侧可能配以带单层或多层褶边堆叠的衬裙,蛋糕型裙摆则更为普遍,层层叠叠的堆积起到衬托作用,几乎成了每种风格中较为固定的元素;而提拉抽带式裙摆明显带有洛可可风格与维多利亚晚期服饰风格的特质,在实用性方面它的设计可用来调节裙长,而所构成的堆褶、曲线纹理、波浪形线条符合洛可可风格对于曲线与繁琐装饰的审美趣味,如果提拉的部分堆积集中在后部(臀部),后部高耸而前部自然下垂,则应和了维多利亚晚期的女装裙摆特点。

总体而言,洛丽塔风格服饰的型制设计主要师法于洛可可、维多利亚时期的服饰风格,装饰繁琐精致,具有曲线趣味(线条崇拜,即对健美或苗条纤瘦身材的推崇,在其中也体现了美丽与压抑的组合),整体上旨在呈现纤巧华丽、复古优雅、飘逸流动的设计理念,即使是如中华风这样的经过本土化、民族化的服饰风格,其基本的元素与曲线趣味大都是保留了西方的风格传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改变革新。 

眠猫 童话乐章


 Elpress L白桦林
Elpress L 浪漫颂


图案纹饰与配件饰品方面的借鉴 ☚

根据洛丽塔内部风格的不同,所运用的图案纹饰也可分为不同的类别。以Sweet风格为例,大多是采用特定的、具体的元素种类进行花纹图案设计,比如花卉、甜点、水果和小动物等可爱的事物,是最主要的题材,纹饰大都在此类题材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创新。这样具体的纹饰团可以在任意题材上衍变创新,因具体风格而异,种类过于繁多在此也不好一一列举。然而,图案纹饰的整体借用如直接采用古典油画、名画或地图等现有作品作为印花是一种比较特别、有趣的选择,可能是将整个裙面作为一块完整的画布,印刷以整幅画作(如《雅典学院》、《松树林之晨》),也可能同时收纳多幅作品,以多个“画框”作为载体进行排列设计,营造出画廊展览、艺术品陈列观赏的氛围,两者都是是对画作本身所体现的某种风格的直接或间接借鉴。

在配件饰品的范畴内,一般而言必不可少的是用来使裙子下摆显得开阔舒展的裙撑,在洛可可时期,裙撑的流行经历了从吊钟型(Hoop petticoat)到前后扁平、两边开阔(Pannier)的款型转变,而现如今,洛丽塔风格爱好者大多选用的是呈吊钟型或A字型的裙撑(镂空的鸟笼型与堆叠而成的纱撑等,当然也有部分异形裙撑)。有时较为蓬松厚实的衬裙也能起到裙撑的作用,但归根结底它们的作用都是为了呈现出优雅或华丽感,最终迎合了洛可可风格矫饰繁复的理念。帽子、非帽形头饰、颈饰、眼镜等其他小装饰品仍大都以蝴蝶结、蕾丝花边、仿真花卉作为主体,但普遍不似洛可可时期的那般夸张(洛可可风格衰落时期时的头饰呈现出膨大化倾向(刘丽萍、赵玲丽,《18世纪法国洛可可绘画对女性服饰风格的影响》)。帽子以扁帽、小礼帽为主,饰以仿真花卉与蝴蝶结,相比真正的洛可可时期的帽子往往更为简洁;其他非帽形的头饰或是以整个蝴蝶结为主体、或是带有蕾丝褶边的箍形发带,也有如鹿角形的自然系头饰等;种种配饰的基本元素与裙装相符,其存在的目的是为了与裙装相互映衬,最终呈现出华丽优雅或与某种风格相配的感觉,而其存在的本身,如巴洛克与洛可可风格那样,也是一种繁琐精细、矫揉造作的理念体现。 

青Lo 手绘地图裙
青Lo 松树林之晨
Frogic Studio 雅典学院
 Inori 凡尔赛少女
《The Costume History》
 扁帽(自制手作)


☛ 洛丽塔风格理念在现代的衍生与受众心理解读 ☚

洛丽塔作为一种相对小众的服饰文化,其夸张矫饰的风格可能不为大部分人所接受,但它自刚发源时至今仍然流行并拥有一定规模(仍在扩大)的受众,且在持续发展、推陈出新,曝光度也随着现代社交媒介的更新而不断上升。洛丽塔风格之所以能在今日作为一种潮流长存,必然有支撑它的理念与多方面原因(来自风格设计本身与受众心理反映),可从如下几个角度进行阐释解读。

 ❧ 对复古风格的审美趣味

洛丽塔服饰风格对于欧洲十七到十九世纪的服饰风格有诸多借鉴,这种复古的特质属于其中较为核心的审美趣味(元素)。不仅在洛丽塔风格及其受众群内部,复古的设计放到整个时装风尚潮流里来看,都是拥有一定规模的推崇者的。怀旧、有距离感的美,迎合了某一人群的审美趣味,复古风格的服装仿佛经过陌生化处理的文字,某种程度上更能引发受众的兴趣和不同于平常的念想,可以是对往昔繁华的美好追忆,或者对已逝时代的遐想向往。而洛丽塔风格尤其借鉴了欧洲宫廷或至少是上流阶层的服饰,其华贵优雅的设计反映出当时整个中上阶层内社会的繁荣奢华,也体现出穿衣者本身的尊贵地位与高端品味(以当时的标准而言)。而绝大多数现代人无法体会到如那个时代、那种上层阶级的奢华生活,更多的会受到来自比较平凡的现实生活的压力压抑,因而一部分人也会产生对华贵优雅、高品质生活的心理体验的渴望(王雪媛,《初探复古风格的流行》)。洛丽塔风格的服饰很大程度上迎合了这种心理需求,因为其本身就主要以宫廷服饰作为设计基础,在型制与理念上都秉持有追求复古、华贵、精致的原则,至少从外形、审美上能够给予穿衣者一定程度的代入感,为满足其心理渴望提供了契机。

(《摇滚莫扎特》)Fragonard ——《The Swing》


从张爱玲的“服装戏剧说”(“个性”)到鲍德里亚的消费主义理论(集体特征的折射)

 ❧ “个性”的彰显

张爱玲在她的散文《童言无忌》里说:对于不会说话的人,衣服是一种言语,随身带着的一种袖珍戏剧。她本人对于服装也有一种执着的喜爱,成名后对衣着搭配更加随性,,比如穿西服时会可以打扮成18世纪的女性,穿中式服装时也会选古老的样式(如穿清朝样式的绣花袄裤去参加别人的婚礼),对于他人“为什么爱穿古老的衣服” 的疑问,她给出的回答是:“我既不是美女,又没有什么特点,不用这些来招摇,怎么引得起别人的注意?”(曲玲君,《小团圆——张爱玲的倾城余恨》)从这样的话语中可以发现张爱玲世俗而可爱的一面,虽然她本人已是一个传奇才女的形象,但也在外表、服饰方面寄托了很大的、传达个性的希望。“对差异的崇拜正是建立在差别丧失之基础上的”(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强调“个性”、“多元”、“求异”,较为符合当下一部分年轻人的心理表现、需求,颇有后现代主义的追求无中心化、排斥整体、强调异质感与特殊性、寻求打破稳定单一的艺术感受的审美意识形态特色(游宇熙,《从赛博朋克看后现代主义美学中的文化融合》)。洛丽塔服饰夸张、鲜明的设计首先使这一风格独立、区别于其他更日常的服饰风格,形成自己独特而小众的文化与受众群;

在该风格内部又分化出不同类别,某一种或几种风格成为主流,而其他风格类型又显得小众并同样形成自己的文化、受众群,新的风格也逐渐诞生发展并加入潮流的队伍,经过受众或爱好者的选择来决定其主流或非主流的地位。作为彰显“个性”、吸引关注力的一种比较快捷的方法,就是先从造型的视觉效果上(能够最直接传递信息)进行设计(传播媒体中也往往是具象的图像媒介比抽象的文字媒介更能快速吸引眼球),服饰的选择搭配会起到较大的影响作用,洛丽塔作为一种较为新异、小众且曝光度渐长的服饰风格自然会被纳入选择的范围。当然这并不是说洛丽塔风格的受众都是仅仅抱着一时博人眼球的目的才选择这种服饰,虽然怀有此类心态的消费者的确存在,且彰显个人特色、追求他人关注也并不能算作不正当的心理需求(不等同于虚荣)。但对于其他受众尤其是爱好者而言,个性与爱好的彰显并不仅靠几次穿着某种风格的服饰的经历来体现(那是比较粗浅、暂时的表现方式),选择该服饰风格更多是表达对此风格的认同,是目的而非手段;彰显“个性”、吸引关注则是这种选择带来的影响效果而非最终目的。

张爱玲 图源网络
来源:Silvan小鹿 的新浪微博
来源:安小苡_  的新浪微博


 ❧ 作为消费品的身体(消费主义背景下指导性自恋的载体)

在本文的标题中之所以选用“受众”一词而非“爱好者”,是因为受众群里包含爱好者但并不完全由爱好者所构成,还有单纯的消费者群体的介入。目前消费主义盛行的背景下, “个体的自恋并不是对独特性的享受,而是集体特征的折射”。个体(尤其是女性)首先被邀请进行自我取悦,在取悦自己的同时才获得了取悦他人的机会,取悦、诱惑行为在某种完美的“消费”行为中转向自身,但本质上指向的是对他人的恳请。以艾弗琳·苏勒罗来解释,可以表现为;“人们向女人出售女性的东西……女人自以为是在进行自我护理、喷香水、着装,一句话即自我‘创造’,其实这个时候她在自我消费。”(让· 鲍德里亚,《消费社会》)随着社交媒介(尤其是网络平台)的发展更新,个人信息的曝光度提升,私人摄影需求的增多、通过各种直播、短视频拍摄软件平台进行自我展示形成潮流;人体本身作为消费品不断地要求身体所有者对其进行投资,服装亦是主要投资品,作为一种时兴且曝光度渐长的服饰风格,洛丽塔风格也成为部分消费者追捧的对象。然而对于这种服饰风格的消费,其时效性往往是短暂的,甚至不会考虑到具体服饰的型制是否正式、版权是否正规等细节问题,因为这种消费的目的是更倾向于展示同为消费品的身体(取悦自己以致取悦他人,或仅以取悦他人为目的),洛丽塔风格只是一种增强吸引力而再无其他意义的符码,起到的是对身体的陪衬、附庸作用。 

来源:蔡**S的新浪微博


结 语

洛丽塔作为一种较为特殊、小众的服饰风格,对欧洲十七到十九世纪的服饰,尤其是巴洛克、洛可可、维多利亚风格有诸多借鉴,具有历史较为悠久的设计理念支撑,总体呈现出复古、华丽、优雅的特质,而其之所以能持续发展流行,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既有自身坚实设计理念的支撑,也有迎合了不同受众的各种心理需求的因素使然。对于受众群体而言,爱好者固然不会仅以吸引眼球为目的而选择这种风格,而在消费主义煽动下的其他受众(消费者)对洛丽塔风格的追捧则必然无法长久。热潮总有消退之时,但也不代表洛丽塔风格必然会因此走向消亡。一种风格唯有自身不断坚持发展、追求设计上的革新,才更有可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最后还是想加一句私货:Life is too short to wear boring clothes.

参考文章:

1.《那些穿Lolita小裙砸的姑娘,都是怎么想的?》,作者:土拨鼠,来源:娱乐硬糖(百家号)。

2.《还在以为Lolita装=花里胡哨?你该来看看这些典雅美丽的装扮》,作者:Madeira,公众号:美丽也是技术活。

Lolita | 洛丽塔为什么那么让人着迷?(理念及其受众心理解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