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年产300辆主战坦克的还有几家?

二战和冷战高峰年代可以说是坦克和装甲车辆的巅峰时代。二战中全球生产了20万左右的坦克,如果加上其他的装甲车辆和自行火炮则更多。苏联、德国和美国是二战中坦克和装甲车辆的生产超级大户。而冷战的40来年,也基本维持了这种趋势。虽然德国成为战败国而且东西分裂,但是德国的坦克技术明显一直居于全球第一集团;这个趋势一直延续到现在。二战后又在传统的美欧苏之外出现了几个可以自产坦克的工业化国家。但是冷战结束后,坦克的好日子似乎一去不复返了。德法英意等国传统的可以基本自产三代主战坦克的生产线似乎都已经关闭或者接近关闭;即使没有彻底关闭的生产线也一年只生产三四辆甚至一辆或者两辆,和已经完全关闭了生产线的状况几乎没有什么区别。西欧第一坦克生产和装备大国德国的主战坦克拥有数量,

从2500辆急剧下降到550辆左右,虽然前几年不少国家还买到了“德国豹式坦克”,但大部分都是豹2A4或A5,再增加一些套件而已,几乎没有全新生产的A6和A7。而法国勒克莱尔主战坦克在海湾战争结束的头几年,还获得了几个百辆级别的大单,此后的接近20年,也几乎没有什么新的市场斩获。现在法国本土保有的勒克莱尔主战坦克不过400多辆,而海外的用户还有200多辆,全球加起来也不过600多辆。而英国的“老爷车”挑战者2坦克似乎完全是自娱自乐,全英也不过装备257辆挑战者2,而且几乎不存在海外用户,导致现在的英国陆军居然扬言要彻底放弃坦克,用有限的经费购买其他陆军装备。欧洲另外一家可以自产公羊主战坦克的意大利,由于多年没有订单和产量,让外界都几乎忘了世界上还有这么一个“欧系品牌”的主战坦克。

另外一个作为西方主战坦克还经常上榜的,就是仍然保留有上千辆的梅卡瓦主战坦克并且不断改进,但是由于同样没有外销,也只能是自己看着还不错罢了。苏联解体后,当年苏联的强大坦克产能就分别被俄方坦克厂和乌克兰的2个坦克厂继承。乌克兰生产的T80系列主战坦克以及其西方化的变形版,凭借价格优势,曾经在国际坦克市场上有过一定的竞争力。但是2014年以后由于全球都知道的原因,居然把大部分出口订单紧急改为自用上了战场;结果严重影响了交货信誉,最终不但丢了市场,而且原本可年产900辆坦克的工厂,因为最终交不起电费和取暖费而导致数年只能下线1辆坦克;这种恶性循环导致乌克兰坦克的出口能力基本不存在了。俄方的情况当然要好一些。一方面俄方有相对固定的传统客户,可以拿到成规模的订单;另外俄方的T90S等主战坦克在国际市场上售价也基本在300万美元一辆的水平,有一定的价格竞争力。问题是国外的大订单不是年年有,而俄陆军自家的订单更少。导致即使突然有三四百辆的主战坦克新订单。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认为,俄方坦克工厂恐怕也需要五六年才能交货完毕。

也就是年产量大多数时间在六七十辆的水平;加班加点一年也交付不了100辆。至于超级大国,在1990年代中期以后就没有生产新的主战坦克!所有能出口的M1系列不论表面多么光鲜,名称多么唬人,实际都是30年以前生产的老式M1系列坦克的翻新货;大部分还是简配猴版。这些年来,半岛南部逐步有了批量出口新生产的主战坦克的“实力”。但是仍然没有年交付超过100辆的能力。关键在于其120主炮、火控系统和动力系统这3大关键零部件都是从德国原装进口后再装配而已。德国方面的产能本来就有限,作为二道贩子自然交货也快不了。而某61X厂,却可以年交付本方陆军120辆左右的55吨级以上的先进主战坦克;同时还有实力再年产150辆以上的先进出口版本;另外还可以同时量产轻量化主战坦克。已经是当今全球唯一一条具备年交付300辆主战坦克的生产线。